职场中的得道者

最近看完了十二年前的电视剧《天道》,收获良多,里面有很多标新立异,甚至颠倒普世价值观,世界观的观点,有些老铁甚至推荐至少看三遍以及结合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一起看,才能透彻理解这部电视剧。

笔者拾人牙慧,仅从一个观点出发说点想法,有一次丁元英提到一个观点,“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的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 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 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笔者对此完全同意,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衍生弱者。


职场中的得道者


这个观点挪到职场上就大有说道的地方,职场人都知道绝大部分公司的组织架构都是类似金字塔结构,意味着越往上走人越少,竞争越激烈,相应的获得的报酬和社会认可度也是top级别。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终身无缘那个级别,只有少数得道者才有所小成或者大成。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或可打开一扇新的窗户,突围而出。

1.懂得借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搬一些沉重物体的经验,如果你一个人扛,虽然也能扛的住,但是非常吃力,很是辛苦。如果这种时候有外力搭把手,你会瞬间发现物体变轻了,搬运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同理在职场中,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各种困难,完全靠自己也许可以,但大多数时候独行侠并不好做。

很多项目都有交付的时间压力,客户不断催促的焦虑,老板质疑你能力的眼神,总之在交付项目之前各种感触是五味杂陈,这酸爽也就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深切体会。

那么这种情况就要借助外力了,笔者这里不是鼓励放弃独立思考,而是那种雪中送碳式的借力就弥足珍贵。


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借曹操大雾满江误判之力,巧妙借到十万弓箭。接下来的火烧赤壁,诸葛亮又借东风之力,大败曹军,曹操从华容道狼狈逃出。

荀子《劝学》篇说得好,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笔者所处IT行业,同事大多数是程序员,软件行业发展变化,比如集群,云计算,内存数据库,大数据,区块链,各种动态语言喷涌而出等等。个人体会就是没有深入实战,要想掌握一种技术点,技术平台,框架宛如镜花水月,求而不得。那么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很多人都会迷茫,更要命的是IT行业的35岁魔咒,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多学习前辈的经验,多向实战经验丰富的人取经,主动向直属领导或资深同事提出一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过的想法,就算不成熟,幼稚都无伤大雅,思想的火花都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的。通过借力获得一些帮助,节省自己走弯路的时间,对自己的成长和经验积累都是大有裨益的。


2.懂得借势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职场人要善于把握一些大趋势或者小趋势,那么实现小目标或许会变得轻松一些。

笔者所在的IT行业这几年还是有几波小趋势的,当年移动App开发兴起的时候,不少程序员果断切入,拿到了当时很好的薪水和站上了一个很不错的赛道,后来移动App的火爆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还有近几年的区块链,很多公司对程序员也开出了很高的的薪水,本身这个技术的落地业务目前除了常见的数字货币,分布式账本等好像也没有几个成熟的应用,算是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做了技术准备的程序员欣然加入,获得远高于业界的薪酬,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早期的阿里,华为,小米公司招人都很困难,开出的条件都敌不过外资企业或者成熟一些的大公司,那么如果你有长期或者比较长期的目标,在相对来说比较好加入的时间节点加入岂不省心省力,现在它们都已经是巨无霸,那么招聘要求肯定也会苛刻很多。阿里,小米上市造就多少亿万,千万,百万富翁,对平凡的普罗大众来讲,拿到这种回报基本上算职场成功人士了。而这种有远见的人无疑是抓住了职业发展的一波大趋势。


3.懂得借人

其实这里笔者想说的就是职场人士要积极地编织人脉,为自己长期地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一般来说,工作过五到七年后,换工作最好的渠道绝对不是什么猎头,招聘网站,而是内部推荐。很多公司的岗位都是优先考虑内部员工,内部实在找不到人,内部员工推荐的人无疑多了一份亲切感。对应聘者来讲,也是省心省力的事情,招聘进度也更加容易获得最新信息。

有了良好的人脉资源,不管是公司打工或者自己创业,胜算都会多一点,两强相遇,你比对方多一口气你就赢了。

最后笔者想说的就是职场人士修炼成精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方法很重要,抓住大趋势或小趋势很重要。善于参透强势文化属性,切不可养成等待他人救助,抱大腿的侥幸心理,摈弃短暂的欢娱和欲望,目光尽可能放的长远一点。

职场人绝大多数时候都应该剖析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顺应职场发展趋势,那个道简单来说就是求人不如求己,个人要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那个遥远的救世主其实就在眼前,而那个人就是阁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