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摘自德加尼亚禅师的《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
1、禅修不光是坐在蒲团上。在行住坐卧中,只要心以智慧觉照每一个身体姿势,你就是在禅修。
2、无法观照时不可强逼自己观照;先得学会放松、舒服下来。
3、有时试着修修卧禅。在任何姿势中都要学会培育觉照。要留意自己的体验;在不同姿势中保持觉照,所用的心力是不同的——要发觉这一点。
4、正精进意味着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正精进绝不是拼命聚焦,正精进绝不是控制、强迫或压抑自己;拼命聚焦是源自对禅修的贪嗔痴。
5、当觉知到生理感受,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时,不要将它们看成是“我的”感受、“我的”活动;它们只是如其所是——感觉只是感受,感受只是感受,心理活动只是心理活动。这是生理感受、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基本性质;总是以此见地来观察所缘。如果将所缘看成是“我的”,执取和排斥必定生起。
6、学会观察、检查并体会所缘的本性,这比期盼见到所缘灭去或想让所缘灭去更重要。期待所缘灭去是错误态度。
7、当观照的心没有烦恼杂染时,你就拥有了正确的观照。
8、“识”是“了别呈现于六根门的诸境”的心。“识”总在当下这一刹那;“识”既不能分辨所缘也不能解释所缘的意义 ;“识”没有智慧,不能理解当下呈现的是什么;“识”只是单纯地感知所缘。
9、能缘心或“心”是观察每一个禅境的心,当你觉知到“我正在观照”时,你就是在觉知心。
10、你只能通过心在当下的活动和感受来观照心;每当你觉知到妄念或生气、失望、欲望等等时,你就是在觉知心。你要认出是心在动或心在领受这些妄念和情绪。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11、当你干涉能观心时,观智就无法生起。要学会客观地观照,只是单纯地注意所缘。
12、当你观察心时,会发现许多固定思维、意欲、恐惧、希望和期待;你会惊讶、诧异甚至震惊——你之前从未发觉到它们的存在。
13、一切日常活动(比如:阅读、听音乐、做运动)都涉及“想”和“概念化”。如果没有“想”和“概念化”,外境的刺激就会变得无意义。当“概念想”在禅修中生起时,你应单纯地觉知“心在想”。
14、易于安住在一个所缘上,这可能是因为该所缘很粗大明显,也可能是因为你的觉照很强。别满足于只观照粗大所缘,要学会观照微细所缘;这样你的觉照会变的更强。
15、在你讨厌别人的那一刹那,一个印象或感受信息在心中创建了;该印象接下来使你以一种思维定式来看待那个人,而无法识得他/她的庐山真面目——这就是无明的把戏。
16、火候到时,观智自然瓜熟蒂落。别寻找观智,别期待观智来到;寻找观智会令心构造假象。
17、以开放的心面对每一个禅境,别急着下结论。持续不断地、彻底地观察并检查你的禅境。武断地下结论使你无法获得更深的理解。
18、如果总是避难就易,你就无法学习和成长;面对烦恼尤其是这样。学着直面烦恼、调查并理解烦恼的本质,这能帮你超越烦恼。
19、学着对困境感兴趣。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困境同在,可能你就会突然理解此困境的根源。
20、你无需把感受区别为乐受、苦受或舍受,只是提醒自己:感受只是感受,如其本然地接纳感受。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21、人们都是从个人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来看电影;不太老成的人只拿电影当娱乐,老成的人能进一步理解电影的寓意。禅者也要试着理解当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22、越专注或聚焦于所缘,就越耗用心力;于是禅修就变的又难又累。其实这样一来觉照就会松懈。当你发觉觉照松懈了时,很可能又拼命去提——拼命提当然意味着去用更多心力——这种“雪球效应”必然使你在长期闭关中倍感枯竭。
23、如果投入太多精进力来觉照,就会迅速耗尽心力,你就不能一整天都保持觉照。以放松的方式禅修会节约心力,这样你就能长时间地禅修下去了。一个长期禅修者是挥霍不起心力的。禅修是一辈子的事,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24、既要争分夺秒地培养觉照力,又不能太严酷;太严酷了会紧绷和不自然。
25、一旦知道了怎么放松,你就能敏锐地知道该用多少心力、何时用力太过以及如何节约心力。
26、听了或读了别人的观智体验,你可能就会有意无意地寻求这些体验;一旦有了类似体验,你就贸然地认为自己得观智了。但你只是有一个相似体验,那并非观智。观智是真正地了悟胜义谛。
27、心散乱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活动;总想推开散乱就是不接受自然的本质。一旦能接受散乱,也就是有了正确的态度,就更易于观照散乱。新手上路会常常迷失在妄念里,那没什么大不了的。日久功深,你就能观照散乱“只是一堆妄念”,而越来越少地迷失于妄念中。
28、不排斥、不期待——如其本然地接受所缘。
29、心散乱不是问题;你认为心不应该散乱,这种态度才是问题。所缘不重要,你怎么看所缘才重要。
30、在何处观照、观照什么所缘这都不重要,观照本身才重要。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31、每一刻都是禅修的好时刻。
32、三摩地的目的是得到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而毗钵舍那则是学习和理解之旅。
33、觉照禅修好比看电影;你就歇着,放松并观看。所观的情节会自然地展开,能从中学到多少取决于你的理解水平。
34、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态度,不管怎样心都会被杂染。
35、观智本身不重要;观智能否转化你的心、转化了的心在将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否不带烦恼地掌控局面,这才重要。
36、心中有烦恼时,你要识别并接受烦恼的存在;同样重要的是,你也要觉知到烦恼的离去!
37、理解不是单线条的。你能以种种方式、从种种角度、在不同的水平上理解所缘。
38、智慧倾向于美好的东西,却不执着它;智慧回避不美好的东西,却不排斥它。智慧看出善巧与拙劣的差别所在,并且清楚地看见拙劣的坏处。
39、无明愚痴使你颠倒地看待万物;无明愚痴使你将错的看成对的、将对的看成错的。
40、回避困境或见困境就逃,既不费力也不费心;但如此一来,你既不能测试自己的极限,也不能成长。面对困境的能力对你的成长很重要。当然了,如果困境已经势不可挡,你就要暂时退后一步,并等到你有足够的力量善巧地应付它为止。

41、禅修的目的是增长智慧。唯有当我们能认出、理解并超越烦恼时,智慧才能增长。为了测试自己的极限并成长,你要给自己机会直接面对烦恼。不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心就永远脆弱。
42、培育觉照是持续一辈子的事,不必着急焦虑。关键是以正确的方式禅修,这样你所学到的就不只是在禅修中心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用。
43、你越尽力观一个所缘,你就越看不清它;只有放松之后,你才能见到所缘本来的样子。心无所求的禅修者,观得更透彻。
44、强大的观照不是一种力气。当心无烦恼时、当你有正确态度时,观照是强大的。
45、单有观照是不够地,你还要知道自己是以什么心态在观照。
46、如果疼痛是由生理疾病或生理问题导致的,小心别加重它。
47、当禅修很困难时,心有时会不情愿再去观照。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心的状态,你可以继续觉照,或停下来放松一下。
48、生活中要学着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禅修中要学着付出努力而不求果报。
49、要认出骄傲,以便削弱它或防止它蔓延,这是极为重要的。唯有放下骄傲才能拥有智慧。
50、对“观智应当像什么样”执持先入之见,这是危险的。当你有一个体验貌似符合此先入之见时,你就会因此而骄傲。胜义谛的本质超越一切观念和见解,观念和见解只是无明的把戏。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51、别把禅修局限在闭关中心;把禅修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离开闭关中心时,带上你的禅修。
52、强大的心接触所缘时,不是评判而是如其本然地了悟所缘。
53、从种种角度尽可能地观察心是怎么面对困境的;一旦你对此明白了,智慧就自然而然地运作。下次碰到类似困境,智慧将防止你以拙劣的方式起反应。智慧知道该怎么做。
54、新手初观想蕴时,无法将想蕴看成是心,而只能发觉有想,只知想的内容。一再地观想蕴,日久功深,你会理解:能想的是心。此事难以言诠。一旦你能理解“能想的是心”,你就能客观地观照心。你只是将想蕴识别为出现于心中的妄念。学着在妄念一生起时就知道它。别只顾着观身念处,你会错过了悟心运作的本质。
55、当觉照绵密而强大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观照微细的所缘。安住在微细所缘会进一步加强觉照,从而使你能观到更微细的所缘。观照微细所缘的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你强求不来;拼命去观不能获得这种能力。
56、觉知或观照不难,难的是保持连续的觉照。你要有正确的精进才行。正确的精进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57、首要的是放松和有良好的心态,其它的都靠后。识别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心态,这比体验到平静或“很棒的一座”更重要。
58、每次坐禅都犯困,这会养成一种坏习惯。一犯困你就要睁开眼;还犯困就起来去行禅。行还是坐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要了了分明。
59、正精进是勤于提醒自己去觉照;正精进不是用力聚焦于一个所缘。
60、如果一到晚上就开始疲惫,那么你可能在白天的禅修中用心太过了。禅修应当达至任运[获得惯性],不应当让人筋疲力尽。想要更有觉照,就不要用心力太过;只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去觉照就好了。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61、当你闭上眼睛开始禅修时,你可能会觉得,怎么一下子有这么多妄念.其实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这么多妄念,只是你从未发觉。因为当睁着眼时,心更多地注意外境,而较少注意到妄念的存在。
62、想保住已学到的技巧不退失,你就要反复练习它们。所以禅修要坚持进行,无论身在何处都尽可能地禅修。坚持不懈,别让已学会的付诸东流。
63、只要觉照还在,你就足以为此而高兴。这是正确的态度。如果你在遭遇烦恼时,对烦恼是有觉照的,你就足以为此而高兴;哪怕烦恼没有因被觉照而消散。只要对烦恼的觉照不丢,就说明你修得还行。
64、烦恼是佛法的一部分:别排斥烦恼。曾有一个禅者因烦恼消失得太快而失望;不是因为她想要有烦恼,而是因为她热切地想要从烦恼中学习、热切地想要理解烦恼。当你面对烦恼时,也要有这样的态度。
65、烦恼只是烦恼,烦恼不是“你的”烦恼。每当你认同烦恼为我或排斥烦恼时,你就是在滋养烦恼。
66、永远记住:不是“你”去除了烦恼,是“智慧”去除了烦恼。当你绵密地观照时,智慧自然而然地展开。
67、东西被人偷了之后,别对自己说:“我不介意,就当布施了。”这是心的骗局。认出并接受自己的恼火!唯有当你能直接地观照自己的恼火并理解它时,你才能真正地放下。
68、体验到寂静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和理解:为什么寂静生起以及为什么寂静不生起。
69、你要有勇气才能谛见真相;你要禅修才能抵达真谛、你要觉知你自己才能抵达真谛。觉知你自己,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心中是有烦恼的,这是一切修行的前提。谁都想好,所以人人倾向于只看自己光鲜的一面、只展现自己光鲜的一面;如果不能直面自己的烦恼,最终不过是自欺欺人。你要真想好,就要了知自己阴暗的一面。当你开始以现实的方式看待自己时、当你开始承认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时,你就算修得不错了。
70、佛陀没说,我们不应思考、谈话或做事;佛陀说的是,我们应在思考、谈话或做事时,被智慧而不是被烦恼驱动。

71、你在谈话时习惯于注意外境,习惯于卷入谈话的内容和人;大部分的时候你都太关注别人的情绪。要训练自己持续地注意内心,如此你自然就能善于言辞谈吐。还要训练对心态的觉知。唯有当你能不卷入谈话的情绪时,理解才会生起;你才知道言辞谈吐的分寸,何时该结束谈话,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以及怎么平和地与人沟通。
72、当你在觉照一个所缘的时候,你要一再地检查自己的觉照,这样你就会觉照到“对所缘的觉照”——学着返照自心。
73、当你对禅修越发老练之后,你会觉着自己已然悟透了“禅修是怎么一回事”;如此贸然断定,必然障碍你获得更深的智慧。
74、禅修体验越深广,你越倾向于对自己的体验下结论;你甚至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已然了悟根本真谛,比如无常。这种‘想当然’会遮蔽你、障碍你,使你不能看得更深、走得更远。
75、如果你能发觉心中微细的冲动,也能看到驱动此微细冲动的微细动机,你就能认识到:这些动机绝大部分都是烦恼。
76、别限定自己一定要坐禅多久,这会导致时间压力。无需太严格地遵循本禅修中心的时间表;只是提醒自己保持觉照,尽可能绵密地觉照每一个姿势。
77、急求进步就无法全然地觉照当下;所以要不断地调整心态。曾有一个禅者说,他发觉自己“急于绵密保持正确心态”,这种心态本身就是错误的!
78、每一个动机都源自一个驱动力,大部分的驱动力都是烦恼;唯有当你完全地理解烦恼时,智慧才会生起;然后你的动机才能被智慧驱动。
79、动机不仅仅存在于每一个动作的第一刻,动机还持续存在于每一个动作的全过程。在你坐禅的每一刻,动机都存在。
80、一旦看见烦恼的危险,你就真心想要尽可能保持正确的心态了。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81、持续地接触所缘是心的自然本性,所以你无需特别用力就能看见一个所缘。仅仅觉知每一个已在那里的所缘就好了,不要试图看见你认为正确的所缘。别想控制或操纵你的体验。
82、人们开始禅修时,总是倾向于某种固执的观念:禅修应当这样这样进展。其实禅者无需创造什么,只需绵密地觉知和观照——这就足够了。你无法令“法”生起,但当你正确地修觉照时,“法”就会生起;“理解”甚至“开悟”,亦复如是。事情就这么简单而又甚深。
83、你只能在因上下功夫,不能在果上下功夫。你不可能单凭寻求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说,你不可能单凭拼命聚焦注意力于所缘,就修出定力来。要知道定力不是这么修出来的。以正确的心态绵密地觉照,定力自然增进。其实你唯一能做的,是不断提起觉照,并检查自己是否是以正确的心态提起觉照。换句话说,有了正精进和正念,正定就水到渠成。了悟因果缘起就能面对各种情况。想要所求能如愿得偿,就要知道所需的因缘条件,然后下功夫备齐这些因缘条件。你必须具备这样的因果正见。
84、正念是不忘记去觉知正确所缘;正精进是坚持不懈;正定是心不动摇或心寂静。正确所缘是指你的体验,比如生气的情绪——不是惹你生气的那个人。
85、禅修不可太严肃,但要平和并且恭敬。
86、如果你认为,被自己一再观察的仍是相同的东西,你就会觉得无聊。可如果你更仔细地观察自己的体验,你会理解:如同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任何两刹那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刹那都是新的。一旦你亲自明白这一点,心就会对任何所缘都有兴趣。没有哪一刹那是无趣的,因为你的体验清楚地表明:万物永远在变化。
87、观念影响感受,以什么样的见地看待自己的禅修是非常重要的。
88、人一旦亲尝禅修的甜头,就再也不会停止禅修;只有未彻底理解禅修的人才会停止禅修。
89、在禅修时,每当你觉着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歇着,什么也不做。[汉译:歇着什么也不做是指任由觉知自己运作;于止、举、舍中,不止不举,保持中舍。这句话是对老手说的。]
90、Mindfulness is when the mind is full of awareness!
[英文拆字,不可译。]

91、想修出好觉照就要花时间。一开始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去觉照;直到觉照达至任运,你才能自然而然地觉照。你没法强逼觉照变强,唯有靠绵密觉照才能达至任运觉照。
92、当心纯净、平和且中性时,即使是细微烦恼所引起轻微的身体紧绷,你也能在它生起时立刻发觉到。
93、你要一再地观察烦恼才能理解烦恼。你能从没烦恼的体验中获得什么了悟呢?甚或只是期待得到没烦恼的体验,这又能获得什么了悟呢?当你理解烦恼的本质时,烦恼会自然消散。一旦你能搞定烦恼,妙禅境自然随后就到。只是期待妙禅境,而不努力观照烦恼,这是大部分禅者常犯的错误。
94、有时候你觉得觉照某个所缘是浪费时间,这是错误的观念。禅修的要领是能知的觉照本身,而不是所缘,只要觉照不失,你就还在正道上。
95、观照烦恼只是烦恼,而不是“我在烦恼”。
96、要如其所是地接受观照的质量。如果你预先认定了应该观照得怎么样,问题就来了。不接受观照的质量是错误的心态,很可能是你企图得到某种想象中的体验。
97、想找到平衡点就必须体验并理解两边的极端。
98、你无需用很强的心力去觉照;只要回到当下,觉知正在发生的感受就好了。单单只是提醒自己安住于当下,这就是保持觉照所需耗用的全部心力。
99、一旦觉照达至任运,就返照着此觉照,这是保任的窍诀。
100、当心寂静平和而又无明显的所缘可观时,抓住这个机会去识别此时能观心的强度和质量。
 
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关于禅修与觉照的109条参考

101、禅修修到瓜熟蒂落,你就能轻松搞定困境。因为你了悟了困境背后的诸因诸缘;一旦明了病根,你就能在病根上下功夫。要把困境当成学习的机会。
102、发觉心中的臆断很重要;臆断是基于谬见,它们遮蔽着你,使你看不见所缘的真实本质。
103、修奢摩它,是要跃入所缘并与所缘合一;而毗钵舍那却总是将心后退,才能观照得更清晰,退一步观才能有所了悟。
104、开始时你只是有觉照而已;一旦你能熟练地持续安住当下,你就要观察并调查所缘。
105、妄念纷飞的是心,寂静无念的也是心。理解了这个,你就不会把妄念和寂静看成是“我的”。如果不能把寂静看成只是心的一种状态,你会沉湎于寂静。
106、检查态度也是一种觉照。
107、当你不想禅修或不知道该怎么禅修时,先别慌,别拼命强迫自己禅修;只是提醒自己放松,过一会儿禅修的兴趣自然会回来。太使劲只会弄得更糟。
108、当心中有排斥时,学着直接体会排斥的感受。
109、许多人在处于禅修困境中时,都不情愿观照这些糟糕体验。通常,从糟糕体验中比从美妙体验中能学到更多;其实,在糟糕体验上做工夫能引起甚深的了悟。既要学着接受美妙的体验,也要学着接受糟糕的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