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讀《金瓶梅》之28

中華書局,2018年4月北京第1版,12萬字(含彩圖200餘幅),216頁。

著者揚之水(女)。

江東在《序》中說:

“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人情永遠是主旋律,而“物”是樂隊中的主角,它是樂器,沒有它,主旋律沒法演。禮尚往來,不是空往空來,“物”是往來的媒介。

“在小說史上,《金瓶梅》敘寫人情世故開出了一片新天地,把“物”寫出了新花樣。與其他書不同,《金瓶梅》事事不離“物”,事事也不離人情世故。《金瓶梅》是人隨“物”走,境由“物”生。偏偏是這樣明擺著的存在,可我們仍然會把這部繁密深邃的書,用最簡化的方式看走了樣。比如拿它當閒書看,當淫書看,當史書看,當經濟讀物看,這都不要緊,也許各有各的益,但終究不是正途。

“揚之水深悟, “物”之細節就像毛細血管,是給小說的肌體提供循環的血液,小說的生命就是靠此存活……把同樣的一器一物放在不同的小說情境中比較,許多在人性、人情上面的遮蓋物就被揭開,露出真實的面目來。

“通過物色找到解讀《金瓶梅》的入口。”

全書分《金井玉欄杆圈兒》、《珠子箍兒》、《金絲鬏髻重九兩》、《金玲瓏草蟲兒頭面》、《二珠環子和金燈籠墜子》、《胸前搖響玉玲瓏》、《鞋尖兒上扣繡鸚鵡摘桃》、《螺甸廠廳床》、《單單兒怎好拿去》、《酒事》十章,另附:《西門慶的書房》。

著者在《後記》中說:

“我以為《金瓶梅》開啟了從來沒有過的對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諸般微細之物的描寫。不知道如此異乎尋常的關注何由發生。唐詩、宋詞講求字面的綺美和靈動,而有教人常溫常新的物色,然而到了《金瓶梅》,此前所有的“美”,差不多都跌到塵埃,這裡沒有詩意也沒有浪漫,只是平平常常的生活場景,切切實實的功用,成為小說中我最覺有興味的“物”的敘事。它的文字之妙,即在於止以物事的名稱排列出句式,便見出好處。它開啟了一種新的,或者說是復活了一種古老的敘事方式—以“物”敘事,筆墨儉省到無一字可增減,但若解得物色,其中蘊含的豐富即在目前。” (2020.4.15)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物色—金瓶梅讀“物”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