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俗話說的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各朝各代,死在君主疑心下的功臣數不勝數。奪權,殺功臣,這兩件事幾乎讓所有開國君主都免不了。如越王勾踐賜劍殺文種,劉邦偽遊雲夢捕韓信,漢景帝劉啟削權迫周亞夫自盡等等,此類事件是層出不窮。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韓信被捕時嘆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殺人奪權,故天下定也。相比於其他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就顯得溫和多了,他以一席酒席,談笑間就解除了大臣們的軍權威脅,兵不血刃,且又不傷君臣和氣,用和平手段成功的防止了軍隊政變,後世稱之為”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趙匡胤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


時值建隆元年末,趙匡胤剛剛平定了李筠及李重進之亂,但他絲毫不敢放鬆。他想起了五代十國長達近七十年的亂局,他想起了亂局的開端——使地方坐大的藩鎮制度。思及此,為安定天下,鞏固宋王朝的統治,趙匡胤馬上召見了之前軍中的謀主,日後宋朝的丞相,趙普。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趙普是趙匡胤的謀主,陳橋兵變就是他的主意,雖然讀書少,但喜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續資治通鑑·卷二·宋紀二》中詳細的記載了這一段君臣對話,趙匡胤問趙普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趙普答:“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趙普之言可謂一針見血,如何解決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的局面正是穩定宋朝天下的關鍵所在。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趙匡胤曾因南唐未定,言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可見趙匡胤機謀之深,對功臣近侍常有戒備之心。


當時的重臣,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故人,昔日陳橋兵變亦是多賴其力,現在都得授節度使之職,(節度使在唐朝是個軍權極大的封疆大吏,安史之亂的禍首安祿山就是三鎮節度使,也就是因為節度使權力過大,才導致了五代十國的亂局。)各自掌管禁衛兵權。為此,趙普曾經數次勸誡趙匡胤,請授以這些功臣其他職位。而趙匡胤不以為然,認為他們一定不會背叛自己,讓趙普不用憂慮此事。這時,趙普的一句話令趙匡胤又重提戒心。《續資治通鑑》中載:”普曰:‘臣亦不憂其叛也。然熟觀數人者,皆非統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萬一軍伍作孽,彼亦不得自由耳。’“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周世宗崩,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於陳橋驛發動兵變,迫周恭帝禪位於趙匡胤。


趙普這段話非常有意思,說石守信、王審琦等人能力不足以管制手下,恐會釀成禍患。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當年隨趙匡胤南征北戰,在陳橋兵變時籌謀仔細,方能迎趙匡胤入主開封,現在趙普卻言其”皆非統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言外之意顯而易見。趙普不過是重提一次陳橋兵變罷了,要趙匡胤小心主客易位,免得被這些人兵變逼宮。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趙匡胤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是以他為首的“太祖義社兄弟”,即趙匡胤、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王政忠等人。


趙普的一席話讓趙匡胤思緒萬千,念及往日的結義之情,擁立之功,趙匡胤決定以和平的手段來解決此事。宋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準備就緒的趙匡胤在晚朝時,設酒席邀請各位重臣參加。在眾人酒酣耳熱之時,趙匡胤屏退左右,站起身來,先是嘆了口氣,然後向席中的各位將領訴說道:”我要不是依仗在座各位之力,是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的。可是啊,做皇帝實在是太過艱難,遠不及我之前做節度使時來的快樂,我現在可是整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范仲淹曾言:”祖宗(即為宋太祖趙匡胤)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席間眾人見皇上話裡有話,連忙紛紛問趙匡胤為何不能安然入睡。趙匡胤搖了搖頭,說:“這事不難知道,我如今的這個位子,天下間有誰不想要呢?”眾人都是久經宦海之人,馬上跪下叩頭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已定,誰人還敢懷有異心!”趙匡胤笑了笑,以前番趙普之言答之:“不然,你們雖無異心,但如果你們的部下想要富貴,要將把黃袍強加在你們身上,恐怕到時候你們也是身不由己了。”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趙匡胤文武兼備,以一武將之身奪得天下,在位十六年,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見趙匡胤已起疑心,這些將領一時都驚恐不已,頓首涕泣曰:“臣等愚笨,想不到這點,惟望陛下可憐我們,各我們指一條生路。“這話一說,趙匡胤心知奪權一事已經是成了一半,於是他告訴眾人,”人生如白駒過隙,只不過為富貴而已。應該多積金錢,既能供己娛樂,又可使子孫無貧乏。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籓,選個好田宅買下,為子孫立下永遠之業。此後含飴弄孫,以終天年!且朕與卿等當約為婚姻。如此一來,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難道不好嗎!”席間的各位大臣情知奪權,別無他法,只得“皆拜謝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第二天,這些和趙匡胤喝過酒的將領不約而同地稱病,請求解除兵權。趙匡胤從之,令罷去禁軍職務,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將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即所謂三衙統領,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而三衙又互不統屬,互相牽制,大權自然就全在皇上的手上了。


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這一手是高明,還是失算?

▲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為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


可惜的是,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雖然有效地保證了宋朝軍隊的長期穩定,徹底結束了武人亂政的動盪局面,但仍有弊端所在。一是被當時被”釋兵權“各位將領都被趙匡胤嚇倒了,在後期大多都效王翦故事,以貪汙來免除疑心,導致了北宋後期的腐敗局面。其二,由於”釋兵權“之故,北宋開始向重文抑武,武人們不得不以保身全名為大幸,以至於太宗以後幾無名將。宋仁宗時名將狄青,戰功赫赫,仍在皇上和文官集團的猜忌下鬱郁而死。所以,在面對女真族的猝然南侵時,北宋王朝一觸即潰,完敗在他們的馬蹄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