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寶雞·經濟廣播】“校園霸凌”的雙方,其實都是受害者

【廣播寶雞·經濟廣播】“校園霸凌”的雙方,其實都是受害者

最近,有一位聽眾在寶雞經濟廣播《今夜有約》節目中留言,問了一個頗為值得思考的問題:校園霸凌和家庭教育之間存在關係嗎?能不能從家庭層面給點建議呢?

【廣播寶雞·經濟廣播】“校園霸凌”的雙方,其實都是受害者

收到提問之後《今夜有約》節目主持人趙陽連線了寶雞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寶雞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王舟所。王舟所老師表示,霸凌行為的雙方都是受害者,而且後果嚴重。

校園霸凌的雙方都是受害者.mp34:09

來自寶雞人民廣播電臺

霸凌行為對孩子會導致嚴重後果:

欺負他人者,接近30%有注意力缺陷,12.5%有對立違抗、品行障礙,12.5%有抑鬱;青少年期易出現飲酒和物質濫用,成年後表現出違紀違規,發生交通事故、家庭暴力的比例高。

被欺負者可能發生焦慮、抑鬱障礙,女孩尤為嚴重;還可能出現恐懼感、孤獨感、自殺自殘、厭學、軀體化症狀。約一半的被欺負者成年後人際關係不良,對社會心存報復。

【廣播寶雞·經濟廣播】“校園霸凌”的雙方,其實都是受害者

警惕霸凌信號 心理專家給出建議方案:

霸凌行為通常有因可查,也有預警信號,無論家長還是學校,都要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

通常,霸凌者會有易怒攻擊、不服從管教、藐視權威、敵對、破壞公共財物、對小動物殘忍、違反家規、夜不歸宿、留戀網吧酒吧、抽菸喝酒等行為。被霸凌者則情緒低落、注意力下降、成績下降、厭學、懶散、不注意衛生、頭疼,肚子疼等軀體化症狀、入睡困難、退縮不願意去人多的地方等。

面對霸凌行為,孩子、家長、學校都有責任把這種苗頭遏制在萌芽狀態。從孩子角度來說,要及時向家長和老師求助,平時結交幾個朋友,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從家長角度來說,要減少獨裁、打罵、忽視、寵溺、事事包辦的教養方式,尊重、支持孩子,培養生活、社交的技能,自我情緒管理以及正確的三觀。從學校角度來說,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創造和諧、融洽的班級環境,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創造機會讓弱勢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連線:趙陽

編輯:趙陽

審核:文婷


【廣播寶雞·經濟廣播】“校園霸凌”的雙方,其實都是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