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分散投資與配置再平衡

一個適合大部分人的投資方法:長期投資、分散投資與配置再平衡。

長期投資:就是堅持進行長期性的投資,這個意思就是長期性的不斷的進行投資,可以理解為倉位是長期性的分批進入;以及長期性的持有,就是持有的長期性。

分散投資:不要集中在單個品種,而是分散到不同品種進行投資,以防的是選擇品種的預判性錯誤和突發的單個品種的黑天鵝事件。

配置再平衡:也叫做投資組合再平衡,把投資分散在不同的投資品種,雖然可能會犧牲少量的年化收益但能大大的降低風險。這個再平衡指的是投資組合內的倉位的再平衡,這個倉位根據的是估值的情況進行的再平衡,簡單通俗的講就是誰漲得多了就降低倉位,誰跌得多了就增加倉位。這是不是很反人性?是不是感覺與平常的價值投資有很大的區別?這個【配置再平衡】並不是最好的策略,最好的策略是單一品種的持有業績和成長空間最好的品種,這樣能獲得最高的收益,但最好的策略也是最糟糕的策略,如果萬一選擇品種的時候出現錯誤或者出現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的時候,那麼最好的策略就會變成最糟糕的策略。而【配置再平衡】的意義就是選擇投資品種會出錯並且投資擇時也會錯誤,在投資能力不足和風險無法預測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更高的成功率,這個才是【配置再平衡】的意義。

市場的風險有2種,分別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就是整個金融系統出現風險了,基本上所有的投資品種都是存在風險的,這種風險無法避免,只能通過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對沖,那麼【配置再平衡】也無法避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是指某一個領域出現了風險,這種風險可以通過【配置再平衡】進行避免。

既然系統性風險無法避免,那麼【配置再平衡】是不是就失去了意義?前面說到了還有長期性投資,等待系統性的風險充分暴露之後也會迴歸正常,類似於股災之後的抄底機會,這個長期投資的意義就是平攤這些風險,市場是充滿機會和風險的,而長期投資的意義就是把風險和機會進行平攤,再加上進行分散性投資,那麼就平攤了系統性風險。

這些理論主要涉及到兩位投資大師,一位是老巴的恩師格雷厄姆,另外就是另類投資大師大衛· 斯文森。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用股債的平衡分析了資產配置的再平衡:保持債券和證券的市值,因為債券和證券是負相關的,如果證券上漲了那麼大家更願意拿出資金來投資證券,那麼相應的債券的收益就會上升,相反的如果證券跌了,那麼大家就更願意購買債券進行保值,於是債券的收益就降低了,而這個動態再平衡的道理就是誰漲了就賣出,誰跌了就買入,做到股債平衡。

這個很有用,很多這種理財產品。

另外一位就是另類投資大師大衛·斯文森(David F.Swensen),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這位投資大師,大衛·斯文森的恩師是託賓,學過金融學的人都知道託賓,考過證券相關考試的都應該知道託賓Q理論,託賓Q理論說的是企業股票市值對股票所代表的資產重置成本的比值,簡單說就是如果要重新建設一個這樣的公司需要花費多少資金和當前這個公司市值的比值,還得說一句託賓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大衛·斯文森是耶魯大學的首席投資官,大家不熟悉大衛·斯文森和託賓都沒關係,但大家應該熟悉高瓴資本的張磊,大衛·斯文森就是張磊的伯樂和恩師,如果連高瓴資本的張磊都不熟悉,那大家應該熟悉京東的劉強東吧,劉強東與張磊的關係就像馬雲跟孫正義的關係一樣。

大衛·斯文森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不落俗套的成功》,我在很早期的時候看過這本書,給了我不少的啟迪,讓我明白了長線投資組合和分散投資的重要性。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太容易犯錯誤了,對於新手來講那更容易犯錯了,很多人只想著收益,但從來沒有想過風險,投資而言其實風險才是最恐怖之處,但大部分人卻忘記了這一點,其實如果知道這一點的話大部分可能要不會進入投資市場。

如何才能降低降低風險?長期投資、分散投資與配置再平衡是不錯的方向。先要學習弄明白什麼是證券投資,再去學會怎麼看財報,然後再往專業性的方向去學習,比如【長期投資、分散投資與配置再平衡】,最後成為某一個細分領域的專家。篇幅有限,沒辦法寫得太過深度,後期慢慢把某個領域進行深度的分析吧。《不落俗套的成功》看了很多年了,很多東西都忘記了,準備把《不落俗套的成功》再看一遍,然後把新的感悟和書中的精華再寫一寫吧。

長期投資、分散投資與配置再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