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怎么办?

中学生教育


对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少家长的做法是完全把手机和孩子隔离,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过犹不及。

因为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孩子不接触手机是不可能的。他们就出生在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原住民。而手机和孩子们的学习、社交也都发生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对孩子们玩手机,关键点是家长要帮孩子做好手机管理,管理好玩手机的内容和时长,而不是一味地堵。

因此,如何让孩子玩手机有度、有节制,受其益而不受其害,才是我们家长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全新的课题。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三个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好方法,帮助家长们做好手机管理。

1 家长先放下手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与其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少玩手机,不如我们自己先放下手机,不再不停地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在家里,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这样要求自己!

下班后,我们回到家,让我们拿起书,带着孩子一起阅读,让我们打造家庭读书仪式;平日里,让我们带着孩子来到阳光下,和他一起踢球、捉迷藏、大声欢笑;周末让我们一起带着孩子一起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让孩子欣赏艺术之美,文学之美;假期,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去乡村,一起去户外,让他感受到这个现实世界的美好和有趣。

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好,则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好工具,社交的好朋友,如果利用的不好,自然会伤及孩子的成长。关键是,我们做家长的自己要戒掉无节制地玩手机的不良习惯。

2 和孩子定下手机使用协议。为了彼此监督,彼此促进,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起草一份手机协议。通过家长和孩子一起协商,规定好手机使用的时长和地点,以做到真正地彼此陪伴,共同成长。

那么,我们家长如何与孩子商议并签订好这个手机协议呢?这其中包括,首先是对我们自己的约定,规定每天在家看手机的时长。然后是对孩子的约定。

1.约定孩子手机上的内容。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由于你还未成年,我需要管理你的手机使用。其中一点,你手机上的密码应该被家长掌握,管理好孩子手机上的内容。6岁以下和低年级的孩子如果拥有手机,那么手机上的内容,只能是学习和阅读相关的内容,而不能安装任何的手机游戏和社交软件。高年级孩子的手机上,除了和学习阅读相关的内容外,可以安装社交软件和一些有益的游戏。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有了社交的需求,也需要有更多的独立性。但需要我们家长和孩子明确:不可以自己下载任何一款没有经过我们家长同意的APP。家长要对孩子手机的内容不定期的抽查。

2.约定孩子用手机的时间。我们需要和孩子约定:学习时手机不可以带进房间放在手边。如果需要用到手机上的学习APP,家长只需要单独给孩子配一个学习手机。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商定好玩手机的时长,用于他的社交和娱乐,而到了时间点,就必须拿走手机。

3.约定好彼此玩手机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执行。无论是家长违规,还是孩子违规,都应该受到惩罚,一视同仁。具体的奖惩措施就需要你和孩子自行商定了。我的建议是:惩罚措施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去跑步等体育锻炼,并且违规者一段时间不得接触手机。

最后,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去做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把此手机协议打印出来,一式两份,让自己和孩子都签字,成为一件庄严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份关于手机管理的协议,也是一份培育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自控力以及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约定。

3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校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孩子玩手机的调查问卷,在“为何玩手机”这一项,90%的孩子填的是:"打发无聊时光"或是“最佳娱乐方式”。从中说明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往往找不到更有趣的娱乐方式,所以认为玩手机最能打发时光。

而帮助孩子告别无聊的最好方法便是帮助他找到最喜欢,最感兴趣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是有正面意义的,让孩子认真地去完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充实起来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家长处于升学的目的,强迫孩子发展某一兴趣爱好,那只是家长的兴趣,而不是孩子的兴趣,那样做只会让孩子心生厌恶。一旦他有机会,就会立即放弃,一辈子也不愿多看一眼。真正的兴趣一定是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并且能激发他的动力和热情,让他愿意一直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爱好甚至是他的一生所爱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和途径。

举个例子:我儿子在读幼儿园时,每天下午三点半就放学,我不想强迫他去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学习,所以他也一度感到很无聊,还好幼儿园附近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好书。他去看了之后很喜欢,就决定呆在那里。在那他读了一些精美的画册,便开始试着自己临摹,一段时间之后,居然有模有样。于是,儿子就对画画感兴趣,开始找老师进一步学习。如今,课余时间画画,成了孩子放松自我的一种好方式。

所以,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接触到文学、天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各个领域,打开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中开发出自己对某个领域的崭新爱好。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广泛多样,它们不一定都能发展成我们的优势或特长,但是我们从对它们的由衷喜爱中体验到了热情、喜悦与快乐。它们为我们结交到了更多的好朋友;它们让我们享受和放松;它们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这就足够了。

在这个5G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帮孩子学会如何利用手机,把它变成对孩子有趣、有意义的高效能学习工具,和孩子一起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例如:智慧、视野、见识和社交技能。

希望我的建议对大家有用,期待您的关注、评论。


好爸妈驿站


首先,我是一名机构老师,家长每天给我打电话,说的就是小孩的玩手机问题,只要抽出时间小孩就去玩手机,问我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大人需要改变一下心态,不要认为玩手机游戏是十恶不赦的事情,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耍中去认识、模仿和体验各种常识。相比“控制”,纵容是更理想的家庭成员相处模式,爱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扰”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呢?

1、家长应该重新去对待手机游戏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瘾”这个名词是家长使用最多的词汇,因为现在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都会通过电子产品玩游戏,但是一听到玩游戏,很多家长就感觉这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如何去判断一个游戏的好坏呢,以下三个方面可做参考:

  • 孩子参与度高不高

  • 孩子投入的主动判断多不多

  • 是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打个比方说,孩子看电视只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没有参与,长时间会使儿童的大脑出现懈怠,所以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没有好处。也就是说,孩子玩游戏能够锻炼孩子的大脑,只不过玩的时间长对眼睛不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去玩游戏的。

2、让孩子自己去协调学业和游戏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管理能力,关键是大人控制的太严格,从而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三字经里写到“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是优先表达出善的一面,所以家长不必担心自己不管孩子,孩子就会变成坏人,在正常的环境中,未成年人都有自我调适的动机和力量,也许短时间内孩子现在表现出对手机游戏的过度玩耍,可能会影响到学业,只要家长足够信任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气氛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觉得玩游戏没有负罪感,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会慢慢的协调好游戏和学业之间的关系。

就拿我的大外甥来说,刚开始上网课时,每天只是做到签到,根本不好好学,我姐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便跟我大外甥沟通,原来是因为我姐控制了他的手机,担心他只玩手机而不好好学习,我直接对我姐姐说,你把手机还给他,让他自己去安排游戏时间就可以,我姐也同意让外甥学会课业后可以适当的去玩游戏,现在他的学习也上去了,这就是说,不管是最好的管。

我们家长可以允许孩子放纵的大玩一把,同样,允许孩子自己去安排时间,把游戏时间和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就可以,每天可以有适当的时间去玩耍,只要父母在这方面做好控制就行,孩子都有自我管理能力,当他们学会协调学业和游戏的时候,家长还会为玩手机游戏而烦恼吗?

结语:不要把孩子玩游戏当作一种负担,孩子们也可以从玩中体会到很多的生活常识,家长应该传输给孩子的观点是学习和玩游戏不冲突,只要把学习和玩游戏做好平衡就可以,家长换一种方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甜乐姐妹花


宅家隔离期间,接触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时间大大增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成为电子产品控。   我们要正视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早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中,所以,严格禁止、断网、没收手机和Ipad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会激发本来就有点焦虑、烦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恶化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那怎样才能不让孩子沉迷网络?一味堵是不行的,变堵为疏、加强引导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长们不妨试试。   让孩子多了解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   疫情期间,孩子需要使用手机上网课,而一部分孩子在非学习状态下,也想去手机上看看、玩玩。完全不让孩子接触手机也不太可能,不妨让孩子多了解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地图查询出行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手机软件查询附近的景点和美食,让孩子把电子产品里的信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这类功能外,还可以让孩子学着拍照、录像、天气预报等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功能。   疫情向好,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   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家长们可以带孩子逐步进入小区广场、公园等安全场所,带孩子体验这个美好的春天。   也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打打球、跳跳绳等,总之,让孩子动起来,转移其对电子产品的过度关注。   陪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再加上妥善的时间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电子产品成瘾。   所以,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孩子选择那些画质精美、情节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学知识的视频和节目。   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真有意思,待会我们也试一试。”   用更有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引导孩子做很多有趣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   1.一起做家务   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饭,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择菜洗菜,或者就是尝尝咸淡,都能让孩子多一分家庭参与感和责任心。其他类似洗衣服、扫地等家务都可以请孩子帮忙。   2.写文章、写日记、写书信   家长可以建议孩子给自己的老师、好朋友及自己牵挂的人写封信,传一份微信,发一份Email,或者将自己手写的信,待到重逢时亲手送出,在表达中让情义传递。  

 3.亲子共阅读,共欣赏优秀影视作品

家人或者共读一本书,或者各自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一起看一部优秀的影视,然后一起分享交流,不仅增长学问,也有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4.挖掘孩子的兴趣   

宅家期间,家长们可以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热爱之处。例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不仅能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与孩子约法三章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但很多家长表示:我们已经跟孩子约法三章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呢?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是不是忽视了以下的注意要点呢!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3.要注重“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何时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电子产品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电子产品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一份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的时间大多是三个小时以内,而有7.6%的父母每天使用时间超过了6小时。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