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貪便宜!隨便填個數,竟能多退錢?沒漏洞!小心個稅退稅變偷稅

最近個稅退稅可謂是進行得如火如荼,很多“納稅人”都開始曬出自己的退稅金額,雖然有多有少,但大家的喜悅之情都是溢於言表的,不過,好事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卻有”其它操作“了!

據瞭解,有人不按金額填寫,給自己偽造了一條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專項附加扣除。然後又在年度彙算申報時給自己虛假填列了4000元的自然災害受災減免稅額,使得年度申報後不需進行補稅。最終產生了2000多元的退稅額。

別貪便宜!隨便填個數,竟能多退錢?沒漏洞!小心個稅退稅變偷稅

千萬別僥倖!主管稅務機關馬上就監控到了異常申報數據,並對其採取了對應措施。

上面所謂的“秘笈”就是讓人在減免稅上提交增加申請,或是虛增專項附加扣除及其他扣除之類的。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取的!因為稅務局也已經利用大數據系統將你鎖定。而且這種行為其實是在偷稅,偷稅是損害國家利益,侵犯國家法律的行為。

三個案例告訴你:“紅線”不能踩!

接下來,我們通過三個稅局給的例子,給大家講講所謂的“秘笈”是怎麼忽悠你偷稅的。

第一個例子:通過虛報減免稅退稅

小張在2019年度,獲得16萬多的工資薪金收入,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額2200餘元,沒有專項附加扣除、其它扣除及准予扣除的捐贈額。

通過計算,小張2019年度的應納稅是7898.13元,已繳稅額為7316.13元。

按規定來說,年度彙算小張需要補稅,補稅金額是582元。

但是小張卻在年度彙算申報時,通過填報自然災害受災減免個人所得稅優惠項目,申請退稅7316.13元。

經稅局核查,小張實際不存在符合條件的減免。於是聯繫到了小張,輔助他進行了更正申報。

小張最終乖乖的補繳了582元的稅款。

第二個例子:未查詢導入勞務報酬所得

小蔡2019年度工資薪金收入11萬,勞動報酬收入30萬,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1.5萬,沒有專項附加扣除、其它扣除及准予扣除的捐贈額。

所有收入在預扣預繳環節,都按規定足額預繳了個人所得稅。

在年度彙算時,小蔡沒有查詢、導入勞務報酬所得,因而導致少申報勞務報酬30萬,少申報應補稅額2400元。

最終,稅務人員聯繫小蔡進行了申報表更正,小蔡補繳了2400元稅款。

附:勞務報酬查詢導入方法——點擊【新增】,選擇【查詢導入】,在查詢結果界面勾選相應收入後進行帶入。

別貪便宜!隨便填個數,竟能多退錢?沒漏洞!小心個稅退稅變偷稅

第三個例子:虛增專項附加扣除/已繳稅額

小於聽信了網上所謂的退稅“秘笈”,然後下載了個稅APP開始了自己的操作。

他選擇自行填報進行彙算申報,先是偽造了繼續教育的專項附加扣除,虛報了4000元減免稅額,接著又填入不實的已繳稅款。

一番操作下來,從開始的需要補稅,到最後竟產生了2000多的退稅額。

看著自己“傑出”的手筆,小於很是得意。不成想,很快就接到了稅務機關的通知。

在一頓批評教育後,稅務機關輔助小於進行了如實申報。

按照規定,正常的進行退稅、補稅是咱們的義務。

假如真使用了所謂”秘笈“會有哪些後果呢?

虛增減稅項目或已繳稅額會有什麼後果?

納稅人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減稅。納稅人申報時虛增減稅項目的,將面臨稅務行政處罰,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納稅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別貪便宜!隨便填個數,竟能多退錢?沒漏洞!小心個稅退稅變偷稅

虛報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信息會怎麼樣?

納稅人如未依法如實填報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信息的,不僅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還會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根據《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第二十九條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改正;情形嚴重的,應當納入有關信用信息系統,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涉及違反稅收徵管法等法律法規的,稅務機關依法進行處理:

(一)報送虛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二)重複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三)超範圍或標準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四)拒不提供留存備查資料;

(五)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同時,除承擔上述不如實填報的法律後果外,還可能對您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造成一定影響。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涉及有關政策問題的公告》第三條,居民個人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存在明顯錯誤,經稅務機關通知,居民個人拒不更正或者不說明情況的,稅務機關可暫停納稅人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

辦理年度彙算,自己要對所填報的信息負責,確保真實、準確、完整。並且,相關證明材料,需要留存5年。

如果申報的信息不屬實的話,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


想實時瞭解更多有關社保、人力資源等相關信息與政策,

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喲!

我們一定會給您帶來最“誠”心的內容與乾貨!

信息綜合整理自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稅財及網絡等

圖片整理自網絡,如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