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廚師來談談百味之王 鹽的使用技巧與訣竅

八面廚師來談談百味之王 鹽的使用技巧與訣竅


八面廚師來談談百味之王 鹽的使用技巧與訣竅

鹽是在做菜中是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調味料。鹽能調百味。把平淡無其的原料變成了一道道非常好吃的菜餚。但大家知道鹽有什麼技巧嗎。比如說夏天比較熱 鹽要少量放。還有各地方的鹽也不同。有時一些地方風味。往往你在外地怎麼做也做不出當地的那種風味。就是因為鹽。一定要用當地的鹽。比如說全國的鹽就分好多種蘆鹽 淮鹽 閩鹽 川鹽等等。還有很多。下面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百味之王-鹽


俗話說“鹽是百味之主”,鹽不僅能調出餐桌美味,還是評價廚師技術的一個重要指標,你是好廚嗎?先來問問你手中的鹽。夏天做菜少放鹽,做正宗泡菜一定用川鹽,做蜜汁菜加鹽會更甜……這些都是出好味的關鍵,當然也是評價好廚的標準之一。新疆烏魯木齊陳開聯:
調整用鹽量才能出好味
酒店的規模:我從廚期間做過大排檔的師傅也做過大酒店的廚師,根據我的經驗,餐館的規模不一樣做同一道菜品時的用鹽量也不一樣,比如說同樣是做“芹菜炒肉”,大酒店就比小餐館的用鹽量小,因為大酒店的菜品成型更注意美觀、清爽,廚師為了使菜品顯得乾淨整齊在蔥、姜、花椒、鹽等調料的投放量上都有所減少。另外,還有個原因:大酒店的管理比較嚴格,尤其是菜餚投訴方面,所以大酒店的廚師認為菜餚做淡了可以彌補,但若過鹹就會遭到客人的不滿,遭投訴,造成經濟損失,所以放鹽量就不自覺地變小了。菜系:專門做一個菜系的廚師可能會意識不到這個問題,但是同一個廚師做不同的菜系,比如兼做川菜和粵菜就需要注意區分每個菜系對用鹽量的要求,一般川菜的用鹽量比粵菜的大,因為川菜要求“油大味濃”;粵菜主要突出原料的鮮味,強調“本味”。我們酒店有一道菜叫“乾鍋碎椒魚”,做這道菜的師傅以前是做粵菜的,習慣了清淡的口味,做這道菜總是辣而不香、口味欠醇厚,多次引起顧客的不滿,他調整了很多調料的投放量,唯獨沒有想到調整用鹽量,結果一直不夠理想;後來無意當中多放了一些鹽,成菜的口味得到很大改觀,這才知道“鹽”是此菜的關鍵。另外,魯菜喜鹽、淮揚菜較淡、杭菜也要適當減少放鹽量等等,這些都是兼做多個菜系的廚師應該注意到的細節。


原料:根據原料的不同用鹽量是不同的,大蒜、韭菜等用鹽比較多,可以更加突出原料的鮮香;大白菜本身味甜,所以比一般的蔬菜多用一點鹽;中醫認為大閘蟹性鹹、寒,所以一般做成湯或者鹹蒸肉,鹽的用量不可過大,否則會蓋去大閘蟹本身鮮味;芹菜性鹹,炒制時不可用太多的鹽;海魚因為本身就有鹹味,做起菜來用的鹽比較少;相對海魚來講用河魚做菜就比較吃鹽。
場合:宴會菜品比零點菜品用鹽量少,因為宴會用餐肯定與酒是分不開的,人在飲用含有酒精的飲品以後(尤其是白酒)會口乾舌燥,那時人們的口味變得相對清淡,況且吃宴會餐的大部分客人是不吃主食或吃得很少,所以用鹽量要相對減少;但是客人在吃零點餐的時候,一般喝酒較少,同時也會吃些主食,所以菜品用鹽量也要適度增加。
客流:在新疆炒制任何素菜基本上都是延用粵菜的操作手法,即把素菜先用油鹽水汆一下瀝乾水分再進行炒制。但是客人多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留給炒鍋廚師將水瀝乾淨,他們總是汆過水後直接將菜倒入鍋裡炒,炒好後再用漏勺瀝乾水分,然後裝盤。這樣,一些素菜如芥蘭、西芹等容易瀝淨水分的,可以少放鹽;而像菜芯、油麥菜等葉多的素菜,不容易瀝淨水分的,需要多放鹽,因為炒好後還需瀝水再裝盤,會有一部分鹽隨湯汁流失,如果不增加用鹽量會影響成菜的口味。另外,炒“酸辣土豆絲”的時候要多放鹽,因為醋的揮發會加速鹽的揮發,帶走一部分鹹味。


上海翟連生:
自制各種風味鹽
我在廚房中經常自制一些風味鹽,效果不錯。花椒鹽:取100克乾花椒、500克精鹽入鍋中幹炒,小火炒4分鐘至鹽呈微黃色取出即可。可以直接用於醃製雞、鴨、魚、肉等(無需將花椒和鹽碾碎,這樣更利於醃製品的清洗);也可以碾碎用於“椒鹽蝦”、“椒鹽排骨”等的烹製(必須碾碎,這樣花椒鹽的香味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原料中),還可以做蘸料食用。五香鹽:取丁香、桂皮、大茴香、小茴香、香葉入鍋中炒幹,碾製成五香粉(也可以直接用市場上出售的成品五香粉),拌入炒至微黃的精鹽中即成(五香粉和精鹽的比例為1:3)。製作烤鴨、烤乳豬時可在鴨或者豬的肚子內抹一層五香鹽,味道醇香。沙姜粉鹽:取沙姜粉拌入炒至微黃的精鹽中即成(沙姜粉和精鹽的比例為1:3)。可用來製作“鹽火局雞”等鹽火局系列的菜餚。辣椒鹽:取100克幹辣椒磨成粉,加入炒乾的500克精鹽中,拌勻即成。因為辣椒可以除腥、增色,所以用辣椒鹽醃製一些魚類效果非常不錯。

山東胡建勳:


利用粗鹽炒火鍋底料一舉兩得
粗鹽可以使炒制的菜品受熱均勻,我利用這一特點在炒火鍋底料的乾料時,包括草果、桂皮、八角、丁香、白蔻、香葉、山奈、香果、小茴香、花椒,加入粗鹽,可以使火鍋乾料均勻受熱,不容易炒糊。炒完以後將粗鹽取出,可以用它來醃製鹽火局雞、鹽火局鴨、魚、肉之類的菜品,這樣既不會浪費,又可以起到一定的增香作用。


河北李延明:
做泡菜川鹽優於海鹽
北方人很少會做正宗的四川泡菜,有的甚至專門從四川買來做泡菜的“醃漬水”罈子,可是泡出的菜還是不理想,不是發蔫就是口感不夠脆爽,原因除了技術之外,最重要的是沒有用川鹽,因為川鹽屬於井鹽,含的雜質很少,用這樣的鹽醃出的泡菜才能達到鮮脆的效果。海鹽含有鎂等雜質較多,廚師在炒制素菜或者高檔清淡菜時,用海鹽難免口感略苦,不妨改用井鹽,味道就會比較純正。


廈門林瑞德:


用鹽為菜餚作裝飾
我利用炒熱的鹽和酒為菜餚作裝飾,做成一道“火焰火局沙蝦”,賣相特別好,口味也不錯。具體做法:火焰火局沙蝦原料:沙蝦500克,錫紙1張。調料:蔥段10克,薑片8克,精鹽2克,粗鹽500克,雞粉1克,料酒5克,美極鮮醬油1克,廈門高粱酒100克(也可用度數較高的白酒代替)。製作:1、將蝦去沙線,洗淨,倒入碗內,放入料酒、精鹽、雞粉、美極鮮醬油、蔥段、薑片醃漬10分鐘。2、將醃好的蝦用錫紙包成8釐米長、4釐米寬的長方形。3、鍋洗淨,放入粗鹽,中火炒至70℃,倒入盤中呈圓形,上面放上包好的蝦,最後將高粱酒撒在圓形的鹽上。4、上菜時點燃墊底的鹽,火焰伴著酒香,氣氛非常好。製作關鍵:炒鹽的時候鍋內不能有油,否則炒出來的鹽會變黑。


河北張澤峰:
總結用鹽小竅門
鹽可以保存鮮魚的風味。將鮮魚除去內臟,不要去鱗也不要用水洗,用乾布擦乾血汙,然後燒一鍋鹽開水(含鹽量約5%),待冷卻後,將魚投入浸泡約4小時,取出晾乾,再塗些植物油掛在風涼處,可保存幾天而不失鮮魚風味。鹽可以保持蔬菜的鮮綠顏色。為了保持炒豆角的鮮綠顏色,炒前可將豆角放入開水汆燙一下,撈出後撒上些鹽,再炒制,就能保持其鮮嫩的顏色。鹽可以使茄子既省油又好吃。炒茄子時先把切好的茄子上撒點鹽,醃15分鐘,擠去滲出的黑水,炒時不加湯,反覆煸至全軟,再放各種調味品,這樣炒出的茄子既省油又好吃。鹽可使豆製品去豆腥味。豆腐乾、豆腐等豆製品含有豆腥味,若用淡鹽水浸漂,既可除豆腥味,又可使豆製品色白質嫩。鹽可使豆腐煮後滑嫩,在煮豆腐時如果煮得時間太久,豆腐會變硬,失去原有的風味,如果事先在豆腐上加點鹽醃漬,豆腐就不會變硬,而且滑嫩爽口。鹽可以使蔬果保持原色。蘋果、梨、土豆等削皮後容易變色,若削皮後將它們用淡鹽水沖洗一下,即可防止變色。鹽可以祛除塘魚泥味。按10:1的比例將水與鹽混合攪勻,再將活魚放入鹽水裡浸洗1小時,即可祛除泥味;如果魚已經死了,可以把內臟祛除後浸洗1小時,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鹽可以使肉餡成團不散。用肉泥調餡時,加入一些食鹽,可以使肉餡越攪粘度越大,並保持打入餡中的水滲不出來,餡料成團不散,吃起來口感特別鮮嫩。
鹽可以使原料長時間保質。例如海參漲發後一時吃不完,可將剩下的海參倒入鹽水中燒開,撈出晾涼,可以延長保存時間;番茄醬開啟後,一時吃不完,很容易發黴變質,只要往罐頭裡撒點食鹽,再倒入一點色拉油,就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鹽可以使煎魚的時候不粘鍋,不碎爛。將魚洗乾淨,控幹水,撒上細鹽,均勻地抹遍魚身(如果是大魚還應該在腹內也抹上鹽),醃漬30分鐘再製作,經過這樣處理的魚油煎時不粘鍋、不碎爛,成菜能更好地入味。


山東鄭學軍:
鹽的新用法
用於乾貨漲發:因為鹽可以傳熱,我就用炒熱的鹽來漲發乾貨原料,如:幹蹄筋和乾肉皮的漲發。具體做法:先將鹽中的水分炒幹,再放入幹蹄筋,慢火邊翻動邊發制,直到蹄筋均勻發起泡時取出放入鹼水中浸泡回軟,再入清水中漂洗乾淨即可。代替蠟燭或酒精為菜品保溫:因為鹽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一些需要保溫的菜餚裝盤以後就直接放在炒熱的鹽上來保溫,如“濃湯魚肚”,具體方法:將濃湯魚肚趁熱裝入盅內,連盅一塊放在炒燙的鹽上上桌,這樣可以保持湯的熱度而不至於結塊。有很多廚師用蠟燭或者酒精燈的方法來上菜,我用鹽來代替保溫效果一點不差。

湖北李加紅:
掌握放鹽的時間
鹽雖是百味之主,但也不能盲目地加。北方做的大蘿蔔燉牛肉、蘿蔔汆羊肉片等菜加鹽千萬不能過早,必須等肉入水開鍋以後再加,否則成品有一種苦澀的味道,難以下嚥。燉湯時,如“紫菜蛋花湯”,不宜過早放鹽,否則鹽會跟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原料中的營養成分不易溶解到水中,致使湯汁不濃也不鮮,一般是要在即將出鍋的時候才放鹽;炒葉菜類的蔬菜時則要早放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成菜速度,還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葉綠素和維生素的流失,保持成菜的鮮香脆嫩。燒土豆的時候要根據鹽的投放時間適當增減鹽的投放量,如果在烹調前放鹽,鹽跟土豆的比例應掌握在1:20左右;如果在烹調中放鹽,鹽跟土豆的比例該掌握在1:25左右;如果在烹調後放鹽,鹽跟土豆的比例該掌握在1:30左右。


食鹽的種類:按加工程度分為:原鹽:即粗鹽,呈顆粒狀,多用於醃製鹹菜、魚、肉等。精鹽:呈粉末狀,多用於菜品的調味。按用途分為:加碘鹽:在精製鹽中加入碘化鉀和碘酸鉀,可以補充人體內的碘元素。加鋅鹽:在精製鹽中加入葡萄糖酸鋅,可以補充人體內的鋅元素。風味鹽:在精鹽中加入芝麻、辣椒、五香面、蝦米粉、花椒麵等,可製成風味別具的五香辣味鹽、麻辣鹽、芝麻鹽、蝦味鹽等。營養鹽:在精製鹽中加入苔菜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具有防潰瘍和防治甲狀腺腫大的功能。按產地分為:蘆鹽:主產地天津、河北。顆粒均勻、色白味醇、氯化鈉含量高。淮鹽:主產地江蘇。色白、粒大、乾爽。閩鹽:主產地福建。潔白、顆粒均勻、雜質少。粵鹽:主產地廣東。潔白乾爽、顆粒均勻、鹹中帶鮮。大青鹽:主產地內蒙古。也稱戎鹽,胡鹽等,礦物名稱為石鹽,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川鹽:主產地四川。氯化鈉含量高,在烹調上能定味、提鮮、解膩、去腥。按來源分為:海鹽:質地較粗,結晶顆粒大,顏色泛微黃;適合對可食用的原材料進行醃製加工。湖鹽:分青、白兩種,青鹽味正,晶亮如玉,質地純淨,適於食用,產於鹽湖下層;白鹽含硫酸鎂成分較多,鹹中帶苦,不宜食用,可供化工所需,產於鹽湖表層。井礦鹽:氯化鈉含量高達99%以上,味純正,無苦澀味,色白,結晶體小,疏鬆不結塊;適合調味。

八面廚師來談談百味之王 鹽的使用技巧與訣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