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實驗已到期,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

目前瑞德西韋(Remdesivir)試驗從大洋彼岸傳來最新消息:過百名重症患者一週內出院,它很有希望成為新冠特效藥。


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人第一次認識了這個“瑞德西韋”,為什麼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比如漂洋過海來看我們的瑞德西先生,隨後相繼登場的法匹拉,巴洛沙,洛匹那,利托那,達蘆那韋,等等,它們咋都姓“”呢?


原來藥物也有“百家姓”

瑞德西韋實驗已到期,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

按照外國人的習慣,姓是放在後面的。按照我們平時的思維,一個姓的人就自然就被認為是一大家子,這些姓“韋”的友人也是一家子,因為它們都有著“同一個夢想”。

瑞德西韋實驗已到期,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


“韋先生”們的“同一個夢想”

瑞德西(Remdesivir,抗病毒藥物)

法匹拉(Favipiravir,抗病毒藥物)

巴洛沙(Baloxavir,抗流感病毒藥物)

洛匹那(lopinavir,抗病毒藥物)

利托那(ritonavir,抗病毒藥物)

達蘆那(darunavir,抗

病毒藥物)

奧司他(Oseltamivir,達菲,抗流感病毒藥物)

阿昔洛(Acyclovir,廣譜抗病毒藥物)

多替拉(dolutegravir,抗艾滋病病毒藥物)

恩替卡(Entecavir,抗乙肝病毒藥物)

達拉他(Daclatasvir,抗丙肝病毒藥物)


有心的讀者朋友們應該已經看明白我們的意思了。沒錯,以“韋”字結尾的藥物,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抗病毒”藥物


“西林”這一大家子


說完了韋家,總是免不了要順道提一下經常被大家提起的“西林”家。


去藥店的時候,經常會被熱情的小姐姐們問:“阿莫西林要嗎?哦,不要啊。那氨苄西林呢?哌拉西林呢?還是配尼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匹美西林,坦莫西林?”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想向她們展示我頭頂的大把問號。


其實,“西林”一大家子也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在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菌會分泌一種物質來殺死它周邊一圈的葡萄球菌,1929年他將這種未知的物質命名為青黴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這也就是“西林”家的第一位老祖先。

瑞德西韋實驗已到期,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

亞歷山大·弗萊明|維基百科


後來隨著應用的不斷拓展,人們又對盤尼西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而為了體現一脈相承的“血緣”,每一種盤尼西林的後代都帶有了“西林”這兩個字。


“西林”按其特點可分為:

1. 青黴素G類(注射型)

2. 青黴素V類(口服型)

3. 氨苄西林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4. 抗假單胞菌青黴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

5. 美西林和匹西林類

6. 甲氧西林類:如坦莫西林等。


很壯大了吧?而這個傳承的故事還沒有完,從盤尼西林的另一個名字“青黴素”又衍生出來了一個新的更大的“黴素”家族。由於青黴素是由青黴菌產生的,那如果是由其他黴菌產生的,自然就叫做“某黴素”了。例如:

瑞德西韋實驗已到期,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


是不是會想起語文課本上的一段話: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總結一下“韋”家和“西林”家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抗病毒藥物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用於阻止病毒在細胞表面吸附的,例如丙種球蛋白,多糖類等;用於阻止病毒穿入的,例如金剛烷胺等;抑制病毒核酸複製的,例如阿昔洛韋等;抑制病毒蛋白質成熟的,例如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抑制病毒釋放的,例如奧司他韋(達菲)等;作為免疫調節劑的,例如干擾素等。


上面的藥物裡面唯獨缺了一種:可以直接殺死病毒的抗病毒藥。殺死病毒目前主要還是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比如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是通過對症治療緩解症狀,等待患者自身抗體的產生;同樣的,很多時候感冒可以在幾天之後自愈,也是因為體內產生了對抗病毒的抗體。需要注意的是,細菌感染健康細胞的機制與病毒完全不同,因此抗病毒藥對細菌沒有作用。


而抗生素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增強細菌細胞膜通透性、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以及抑制細菌核酸複製轉錄等方式來抑制甚至直接殺死細菌。而病毒甚至連個細胞壁都沒有,所以抗生素對病毒也沒有作用。


但是目前,平時最常見的感冒卻成了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而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看完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應該已經知道了,感冒的時候,除非已經確定發生了合併細菌的感染,否則請不要自己私自拿起一瓶“黴素”先乾為敬。


藥物中的“百家姓”


其實,不光中國人有“百家姓”,藥物們也有著自己的“百家姓”,而“韋”、“西林”、“黴素”僅僅是滄海三粟而已。


瑞德西韋實驗已到期,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

圖|Pixabay


最後再隨便介紹幾個常見的“姓氏”。


  • “替尼”結尾的藥物指的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即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的縮寫“-tinib”。“替尼”家有一個赫赫有名的成員,名字叫“伊馬替尼”。什麼?不認識?那好吧,我再多說一句,瑞士諾華公司在市場推廣的時候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格列衛”。


瑞德西韋實驗已到期,這些藥品,咋都姓“韋”呢?


  • 單克隆抗體藥物一般以“-mab”(monoclonal antibody)結尾,我們一般直譯為“單抗”。此外還需要一些特定的詞幹來表明藥物的種類,比如:“-ximab”表示鼠-人嵌合型單克隆抗體(Cetuximab,西妥昔單抗,適用多癌種的抗癌藥物);“-zumab”表示人源化單克隆抗體(Bevacizumab,貝伐珠單抗,用於治療各類轉移性癌症;trastuzumab,曲妥珠單抗,抗乳腺癌藥物);“-mumab”表示全人單克隆抗體(Ipilimumab,易普利姆單抗,抗黑色素瘤藥物)。


同樣受眾面很廣的降壓藥中也有四個常見的“姓氏”:


  • 洛爾:β-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比索洛爾,醋丁洛爾,拉貝洛爾,納多洛爾,索他洛爾,普萘洛爾等。
  • 地平:鈣拮抗劑二氫吡啶類,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等。
  • 普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如卡託普利,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苯那普利,咪達普利等。
  • 沙坦: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類,如氯沙坦,纈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伊貝沙坦等。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