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也就是古代的上元燈會,一說起源於道教的“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是道教的三個節日。三元節要張燈,從宋朝初年便有了,後來到了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免去了中元、下元張燈,只保留了上元的燈展。

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上元節的盛況,在北宋中期已經是熱鬧非凡,官府也會休假三天,以便官吏去賞燈。宋徽宗時期,元宵節當晚,皇帝要親臨宣德樓看燈。“至二鼓,上乘小輦,幸宣德門,觀鰲山。” 某種程度上,皇帝的私生活已經與宣德樓下的百戲和花燈表演融為一體,御街兩旁擁擠不堪的人群,在觀賞宮門前瑰麗壯觀的燈山燭海的同時,也在觀賞皇帝和宮廷。

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上元節燈會期間,整座城市到處是五顏六色的彩燈,好像天上的星星落到城中,萬燈千盞,閃閃爍爍,遍地生輝,把東京城裝飾得如同人間仙境一般。到處是擁擁擠擠看燈的人群,這些成千上萬的市民,都在興致勃勃地觀賞令人陶醉且迷人的燈景。

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正月十五日晚上,燈節正式開始。宣德門前的廣場,是元宵燈節的中心。上元節燈展 的盛況,記載最詳的當數《東京夢華錄》,該書卷六《元宵》一節裡,詳述了宮城前的大型山棚彩燈。山棚上結綵扎燈,瑩煌壯麗,還畫了許多仙人故事,栩栩如生。在山棚前的宣德門兩側,是兩條巨大的龍燈,每一條都有幾十丈長,都用草把紮成,外罩輕紗,燈燭一個挨一個有數以萬盞之多,燈燭齊名,彩輝四射,雙龍昂首,活靈活現。

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辛棄疾的《元夕》詞雲: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滿路,玉壺光轉,鳳簫聲動,一夜魚龍舞。“舞隊”是宋代元宵民間表演的重要內容。“十五夜, 帥臣出街彈壓,遇舞隊照例特犒。”

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元宵節期間,人們裝扮成戲劇或民間傳說中的各色人物,在大街上或廣場上來回地走動。如:扮成豬八戒、孫悟空、沙僧、漢鍾離、何仙姑、張果老、鍾馗等神話人物以及官吏、老太婆、大頭和尚等世俗人物,等等。

在節日活動的中心地帶,“週迴約五七十步,都下賣鵪鶉餶飿兒、圓子、錘拍、白 腸、水晶膾、科頭細粉、旋炒栗子、銀杏、鹽豉湯、雞段、金 橘、橄欖、龍眼、荔枝。諸般市合,團團密擺,準備御前索喚”。這是供皇家享用的美食,只是節日吃食的一小部分。

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元宵節又是充滿物慾的節日,物質的奢華成為競相仿效的景觀。鰲山燈海、瓊閣煙花,屬於宮廷的奢侈。普通的官宦人家也以奢華的物質消費為榮。“如清河坊蔣檢閱家,奇茶異湯,隨索隨應,但月色大泡燈, 光輝滿屋,過者莫不駐足而觀。

宋朝:汴京元宵節的盛況

元宵節對宗教的僭越不明顯,相反,節日期間的宗教信仰活動還非常活躍。“最耍鬧:九子母殿及東西塔院、惠林、智海、寶梵,競陳燈燭,光彩爭華,直至達旦。其餘宮觀寺院,皆放萬姓燒香。如開寶、景德、大佛寺等處, 皆有樂棚,作樂燃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