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兩次失敗之後,我不想再過標配的人生

作者 | 唐晚

考研兩次失敗之後,我不想再過標配的人生

2020年初,是我生命中的至暗時刻。


考研查分那天,我盯著電腦屏幕痛哭失聲。那個慘淡的分數意味著我重複一年的努力白費,我甚至沒有勇氣去回覆手機裡無數的未接來電。


當了20多年的學生,我早已習慣了成敗被分數定義。考研二戰的敗北,讓我幾乎認為自己的人生全軍覆沒。


在那段灰暗的時光裡,我走在馬路上常常會精神恍惚,好幾次過往的車輛擦著我的衣角飛馳而過,我幸運地撿回一條命來。


直到收穫人生中第一筆稿費,我心中的輕生念頭才開始動搖。


開始新媒體寫作之後我才明白:我並非一個徹頭徹尾的敗者。世俗的成功之外,人生原來還有另一種可能。


我的新媒體處女作,便是將我考研的失敗經歷總結為教訓,勉勵和我一樣處在陰溝之中的人,不要忘記仰望明媚的星空。


許是感情真摯的原因,我的這篇略顯青澀的文章“疫情發生時,我正在思考如何自殺”一投便中,並獲得了300元的稿費。


新手小白第一稿就盤下大號,讓我建立了自信心。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我開始勤懇耕耘,結果卻不遂人意。在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裡,我投出兩位數數目的稿件顆粒無收。


我終於在血淚中明白:新媒體文學和傳統文學不盡相同,20多年來寫作文練出的寫作功底並不適用於新媒體寫作。


在新媒體寫作這條陌生的道路上,一個人摸索未免進步太慢,還有原地打轉甚至誤入歧途的風險。


為了得到更加系統性地成長,我踏上了拜師學藝這條道路。


市面上的寫作班種類繁多,囊中羞澀的我生怕被“割韭菜”,於是我將貨比三家做到了極致。類比學生時代的課堂,即使講臺上的老師再厲害,講臺下打瞌睡的學生仍舊一無所獲。寫作班三位數的價格不算一筆小數目,我不甘心只買到一份冷冰冰的課程。


事無鉅細地比較了各個寫作班的差異以後,我選擇了皓然成長。


我所追求的性價比,是這個寫作班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課程的學習有人監督、撰寫的稿件有人指導、改好的文章有法變現。

考研兩次失敗之後,我不想再過標配的人生


我的私教老師是帶娃的寶媽,用兩個字來評價她審稿時的眼光就是“毒辣”。


罵我時——“我能說,我看到你這個標題根本就不想打開文章嗎?”


誇我時——“好觀點配上熱點話題,這個帶勁兒了。”


她總是能一針見血地點評文章,卻總是在詼諧的同時不失溫柔。


為了敲定我的文章標題和選題方向,我和老師曾就一個熱點話題探討了一下午,期間老師的語音中不時地傳來孩子的啼哭聲。


每次聯想到她抱著孩童發語音的模樣,我都很感動。


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我迎來了投稿的第二春:一個多月的學習中,我斬獲了四篇稿件,稿費的總金額超過當初報名的費用。


這是一個每天都有人上稿,每天都有好消息傳來的訓練營。有些大號,成了訓練營的角鬥場,接二連三地被群裡的小夥伴盤下;有些小夥伴,成了一些平臺的常駐作者,有了穩定的收入。最後的成稿衝刺周裡,大群裡被一篇篇上稿文章淹沒,一聲聲道喜的祝賀讓群裡變得喜氣洋洋。


我卻開始反思自己:


一個月前,堅信讀書是人生捷徑的我,寒窗苦讀二十餘載,最終成為了考研大軍中一個籍籍無名的分母;一個月後,開始學習新媒體寫作的我,辛勤耕耘新媒體寫作,一個月的時間之內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前者是人人追求的康莊大道,後者是人跡罕至的獨木之橋。


人生不只有一種活法,只要你敢想敢做敢與眾不同,怎麼活都是自己的正確答案。


考研兩次失敗之後,我不想再過標配的人生


作者簡介:

唐晚,孤獨的逆行者,溫暖的寫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