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護一江清水 潤京津人家

陝西:護一江清水 潤京津人家
陝西:護一江清水 潤京津人家

點擊觀看H5

江漢湯湯,江漢浮浮。

漢江,長江最大的支流,亦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自漢中市寧強縣涓涓流出後,穿秦嶺山脈,過南襄盆地,匯丹江口水庫,又一路北上滋河南、河北,潤天津、北京。京津等受水地10杯水,有7杯來自陝西。

護一江春水,潤東方人家。4月15日,秦巴山間些許清冷。記者來到寧強縣漢源街道漢水源村,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它就是玉帶河,漢江之源。沿河而上是一掛瀑布。這裡溪流湍急,山谷幽深,雲霧繚繞,瀑布邊的崖壁上赫然鐫刻著“漢江源”3個大字。

陝西:護一江清水 潤京津人家

瀛湖因安康水電站大壩攔截蓄水形成,是西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記者 趙晨攝

村上的老人張邦貴已經去世兩年了,可他的事蹟仍在村裡流傳。老人的舊宅離漢江源頭最近,他在這裡生活了大半個世紀。多年前,他就義務在當地撿拾垃圾。當他得知家門口的河水要流到北京去,心情無比激動:“漢江就在咱家門口,咱不守護誰守護!誰想往河裡扔垃圾,我第一個不答應!”

如今,斯人已去,但老人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在寧強縣環境保護監測站工作了9年的俞波,每兩個月就要去玉帶河監測斷面取一次水樣,監測源頭水質情況。“最辛苦的是應急監測。一旦發生環保突發事件,我們都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環境監測、影響評估和應急處置,把環境汙染和各種影響迅速降到最低。”俞波說,“漢江溫婉秀麗,是我們的母親河,它哺育了無數生命。我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也有滿滿的自豪感。”

正是這種守衛母親河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讓守護漢江成為漢江沿線幹部群眾的共同行動。一個夾子、一個網兜、幾個蛇皮袋、一輛三輪車……王俊傑每天定時巡查江灣社區4000多米長的河道。在漢中市城固縣博望街道辦,貧困群眾王俊傑已當了3年河道保潔員。上崗以來,他打撈的河道垃圾和漂浮物總量超過了5噸。

在安康市旬陽縣雙河鎮,一支女子護河隊廣受讚譽。

隊長朱先萍原先只是想一個人做公益事業,後來人越聚越多,成立了高坪社區女子護河隊。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朱先萍都會在微信群裡發佈護河任務,每次都有上百人參與,成為守護漢江安全的一道亮麗風景。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年多來,來自陝西境內漢江、丹江每年匯入湖北丹江口水庫水量284.7億立方米,約佔丹江口水庫年均入庫水量408.5億立方米的70%。一江清水一路北上源源不斷地潤澤著南水北調中線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20多個大中城市、100多個縣(市),近6000萬人直接受惠,1億多人間接受益。

輸出的是綠色,留下的也是綠色。以一江清水送京津為契機,漢中、安康兩地綠色循環發展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朱䴉牌綠色有機產品暢銷全國,陽晨集團構建“豬沼園”循環利用體系,裝備製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成為漢中三大工業支柱產業,生態友好型產業已佔安康GDP的65%……

“漢江清喲,漢江美,最美最清漢江水。一江清水送北京喲,南水北調浪花飛……”一曲蕩氣迴腸的《南水北調歌》,抒發著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陝南人民護一江春水、潤東方人家的動人情懷。(記者 高振博 張權偉)

來源:西部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陝西:護一江清水 潤京津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