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上说风流

平山堂上说风流

平山堂没有宏伟的建筑,只有几间并不高大的房屋,但就是在这儿,却是观察长江,欣赏长江对面连绵青山的绝佳位置,文人墨客的风流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对古代诗词感兴趣的游客,到了扬州怎么不到平山堂寻访古迹呢?

平山堂上说风流

瘦西湖闻名天下,而平山堂与瘦西湖紧紧相连,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平山堂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关。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对这里的清幽古朴情有独钟,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

平山堂上说风流

平山堂前的紫藤枝干似虬龙。

平山堂门外建了木棚,棚上爬满藤蔓,我去时紫藤花期已过,没有见到紫花爬满了古藤,但这里确实十分幽静,少有游人,颇有古意。

平山堂上说风流

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堂为敞口厅,面阔五间。堂前有石砌平台,名为行春台。平山堂中楹上方悬“平山堂”三字匾,宽2.8米,高0.95米,黑色底,白色字,为清同治壬申(1872)孟夏之月,定远方浚颐题。

平山堂上说风流

堂前楹联为清代知府伊秉绶撰写:"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上联以山喻人,再现当年高朋满座,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则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名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极佳,书法古朴,被誉为平山堂楹联之冠。联话鼻祖梁章鉅评论此联道:“语特壮伟,至今不忘。”

平山堂上说风流

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上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此八字于实写之中含喻意。字面上是指“江南诸山,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又同时以此为喻,让人们遥想到当年文章太守“琴书多暇日,觞咏尽高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欧阳修——这位北宋文坛的领袖,喜奖掖后进,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以及王安石、曾巩皆出其门下。“过江诸山”,有版本作“隔江诸山”。“隔”字显然不及一个“过”字来得积极主动、形象贴切。

  下联“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此八字乃源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太守宴”、“众宾欢”。《醉翁亭记》所叙虽为滁州之事,然“太守之宴,与众宾欢”八字用在扬州平山堂确实有所凭据。《楹联丛话·胜迹下》所记载的一副对联,可以看作是“过江诸山”一联的铺陈。联曰: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吟诵罢这长短不一的两副楹联之后,也许你会梦想着追随醉翁的足迹,展开隐形的翅膀飞来扬州:亲一泓湖水,沐二分明月,赏三月烟花,听四桥烟雨,望五亭云飞,慕六一宗风……

平山堂上说风流

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馀朵,以画盆分插百许盆,与客相间,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侵夜载月而归。”这也许可称为“击鼓传花”的形式之一吧。

平山堂上说风流

中联两侧的上方西、东分别悬挂“风流宛在”匾和“坐花载月”匾。“坐花载月”匾,宽2.75米,高0.95米,为陇右马福祥题,并有跋文。其跋曰:平山堂为江南名胜。宋庆历中欧阳永叔守扬州时,筑堂于蜀冈,因此得名。岁己巳偶游江都,登此堂,凭栏远眺,江南诸山齐在眼底,月挂树颠,花迎四座,洵登临之大观也。因取欧阳公遣人折荷行酒载月故事,敬书数字,以志游踪。陇右马福祥题。马福祥(1876~1932),字云亭,甘肃临夏人,是一位武将,曾任国民政府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安徽省主席。己巳为民国18年(1929)。匾、跋均为黑色底,白色字。

平山堂上说风流

风流宛在,流了一点,在多了一点。

“风流宛在”匾,宽3.1米,高1米,为光绪初孟夏两江总督新宁刘坤一题。书法流畅,“流”字少了一点,而“在”字却多了一点,在现代人看来,这都是“错别字”,其实作者是故意为之,用在这里却仿佛因风而流动所致,别寓情趣。堂北檐挂着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平山堂上说风流

匾、跋均为黑色底,金色字。

并有跋文。其跋曰:

宋开禧间,平山堂圮,吏部阎苍舒以诗赠知扬州郭倪,有“欧仙苏仙不可作,江南江北无风流”之句,盖讥之也。今子箴都转重修是堂,可以继美欧苏矣!喜而志之。“

平山堂上说风流

扬州平山堂正门之上,悬挂着清代彭玉群所书“放开眼界”之匾。

平山堂于元代曾一度荒废,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重新修葺。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山堂毁于兵火,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平山堂上说风流

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汪国祯题扬州平山堂

平山堂上说风流

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汪国祯撰联。

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千秋。——汪国祯题扬州平山堂,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

平山堂上说风流

欧公柳石上面镌刻欧阳修的《朝中措平山堂》一词。

欧阳修给扬州留下一个平山堂,从古至今,传为佳话。
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调至扬州。他来到蜀冈上,,站在现在这个平台上往前一看,远眺长江和长江对岸的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壮丽的景色尽来眼前,让这位诗人激动万分,于是就在这里建立一座平山堂,经常跟文人在平山堂举行诗文酒会。


欧阳修在扬州工作了11个月,就调到了颍州任知州,他给扬州留下了一个平山堂——成为扬州重要的重要标志,对文人墨客尤其具有吸引力。

平山堂上说风流


朝中措·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堂上说风流

唐朝大诗人王维《 汉江临眺》描写是在襄阳眺望汉江的壮阔景色: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站在平山堂,向长江对岸眺望,也能看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壮丽的景色,使这一名句变成了一幅画图,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被人一再吟诵。

平山堂上说风流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此外如朱公纯题平山堂联云“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正是当年溶溶月色入牖,荧荧烛光映窗,远山近水江融入欢声笑语的所见所闻。

平山堂上说风流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对联为朱公纯题。

两侧悬联曰:“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平山堂上说风流

草绿色底,白色字,为朱公纯撰,庚申春日尉天池书。

平山堂上说风流

“风流宛在”、“坐花载月”的匾额,均是追怀欧公轶事。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余朵,插百许盆。盆与客相间,遇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侵夜载月而归。余绍圣初,始登第,尝以六、七月馆于此堂,去几月只岁大暑,环堂左右,老木参天,后有竹千余竿,大如椽,不复见日色。苏子瞻诗所为“稚节可专车”是也。寺有一僧,年八十余,及见公,犹能道公时事甚详。近年几四十余年,念之犹在目。今余小池植莲,虽不多,来岁花开,当与山中一二客修此故事。

平山堂上说风流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创作于元丰六年或者七年。

平山堂上说风流

古今差异多么巨大,过去在平山堂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似与堂平,“平山堂”之名即寓于此。可惜,经过近千年的变迁,长江向南移动了几公里,加之高楼遮挡,天气并不晴朗,能见度不高,想从平山堂看到长江对岸的青山已不太可能。但这儿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气息,对我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三年前去过,而今是否还是旧模样?何日再重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