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黄河故道:一方水的胸怀(5)

北京798的崛起,首先是人才高地的隆起,然后才是艺术区域的集聚。798的崛起能不能给我们启迪?如果能,那么,我们撬动故道生态文化产业的支点又在哪里?

因了黄河故道这一方水的滋养,商丘曾经是一块备受瞩目的风土吉壤。这儿人杰地灵,既蜿蜒着一条“水上长城”,同时也横亘着一条“文化长廊”;既见证过中华思想电光火石的碰撞、融合和流播,也承载过中国精神的内核、启迪和梦想。

创作《世界文明史》的美国人威尔·杜兰,将在春秋战国这个失序时代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称作奠定了“中国精神”的新文化,而正是这种新文化,成就了中国文化中一个“百家争鸣”的“文化轴心时代”。

这一个“文化轴心时代”,在中国是一大现象,在商丘是一大奇迹。在中国,是中华圣人现象;在商丘是中华圣人现象无意间演示成了一个“文化共荣圈”的奇迹。老子、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均在当时的商丘或商丘南北不到200公里的范围内。这样集中的发源,让商丘成长为中华哲学与思想的故乡。

史学界已有共识,商丘古蒙城遗址在黄河故堤旁的蒙墙寺一带,是我国一代文哲大师庄子的出生地,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地。至今,民权段故道大堤岸边的庄周墓前,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冬所立“庄周之墓”的石碑,依旧清晰可辨。

生长在古黄河岸边的庄子,与成人后多次还乡祭祖、学殷礼的孔子,他们均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他们的思想均来自黄河文明的熏陶和滋养。历史一再证明,中国思想江山的两大壁垒,一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二是“消极”出世的道家思想,一直是影响中华民族思想方向以及国家治国与外交手段的思想体系。而它们的碰撞、融合和流播,商丘黄河故道的这一方水,称得上伟大的见证和启迪。

如今,“大丈夫能伸能屈,能上能下”,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在商丘人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淋漓、痛快。貌似简单的一句话,则蕴藏了儒、道两大思想体系的对峙与统一。“能伸”与“能上”,指入世者理当大刀阔斧、纵横捭阖、一往直前;“能屈”与“能下”,则指出世者远离物欲、淡泊名利、乐而好施。

显然,庄子以及儒道两大思想曾经演绎的碰撞,作为一道人文景观,已为商丘黄河故道的“文化长廊”增添一缕惊艳世界的光芒。

一方水的胸怀,其实是一方人的胸怀。一方人的胸怀高度,其实是一方人思想的胸怀高度。商丘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崛起已被提上日程,且已制定明细的督导台账。要撬动故道生态文化产业,其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支点,不止在人才,不止在文化,不止在旅游,而是不一而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