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北宋年間楊業子孫五代人為對抗遼和西夏英勇作戰,成為了元宋以來在我國戲曲藝術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歷史傳奇故事《楊家將》。在《楊家將》中有一個在文學藝術裡被塑造的十分成功的奸臣形象“潘仁美”,他不僅陷害忠良、賣國求榮,甚至成為了害死楊業的兇手,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其實是一個忠臣良將。

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影視圖片

潘美,字仲詢,大名(今河北大名東北)人,早年事周世宗柴榮。因與趙匡胤交情很深,在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時,潘美擁立其稱帝。宋太祖趙匡胤在宋朝建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解除了開國諸將的兵權,唯獨潘美例外。之後,潘美率兵南征北戰,先滅南漢,後滅南唐,又伐北遼,屢立奇功,為北宋的統一作出巨大貢獻。

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潘美出征

潘美不僅戰功赫赫,也是一個宅心仁厚之人,《默記》中有記載,趙匡胤某日看見太監帶來周世宗柴榮的兩個兒子,便命人拉出去斬首。當時潘美手扶殿柱,低頭不語。趙匡胤看出其有心事便問:“汝以為非也?”潘美回答:“臣豈敢,但於理未安。”趙匡胤便放了柴榮的兩個兒子還將其中一個賜給潘美,被潘美收養。

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潘美這位開國大臣,不僅忠良而且仁愛,為何在《楊家將》中成為了一個十惡不赦之人呢?這還得從宋遼之戰說起。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園986年),遼軍以10餘萬兵力大舉入侵北宋。宋軍兵分兩路迎擊敵人,東路軍由曹彬統率,戰敗於涿州,西路軍由潘美為統帥、楊業為副帥,與遼兵接戰於朔州。深知遼軍實力強大,楊業不想硬攻,但是隨軍監軍王侁等人邀功心切,主張強取,楊業力諫不成,被逼出戰。而接應楊業的王侁見楊業未歸,率兵離開陳家谷,潘美製止王侁,王侁不聽,只剩下潘美勢單力薄,又有皇帝下達掩護百姓的任務,只好離去。結果,楊業退到陳家谷,無人接應,被遼軍擒拿,他為證清白,絕食三天而死。

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杯酒釋兵權

當時為了強化“杯酒釋兵權”的作用,宋太祖推行了文臣監軍制度,監軍上達天命,名義上為副,但是實際的權力是在統帥之上的。監軍們多是些迂腐儒生,對於軍事一知半解,又喜歡指手畫腳,往往導致主帥們用兵時束手束腳,不得自由,臨戰多敗。監軍有權處死意圖不軌的將帥,權力過大,後來演變為有權處理軍機,並能使將帥服從命令。這就造成了精通軍事的將帥無權而不懂用兵的監軍發令的混亂場面。

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潘美歷經數年戰爭,對敵我形勢再清楚不過,心中知道強取肯定對我方不利,但是面對王侁的監軍身份,自己也是有心無力、有所顧忌。而王侁作為宋太祖的心腹,不僅深受宋太祖喜愛,自身的家底和實力也很強,所以潘美心存自保之念不敢和他作為,只能眼看著楊業“英雄一去不復返”。

這樣看來,害死楊業的是王侁,而潘美在這件事中讓後人非議,被塑造成反面人物的根源可能就是明知山有虎,卻沒有力保楊業,看著其犧牲。

王侁害了楊業,為何讓潘美“背鍋”?

文學作品往往善惡分明,當朝局穩定後,文人們總要製造素材來滿足百姓的娛樂活動,而潘美就是這樣,從忠臣良將變成了無惡不作的奸臣。潘美在北宋建立時的豐功偉績不可磨滅,但是人言可畏,世代相傳的文藝作品將潘美這位忠臣良將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為世人唾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