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姓氏的產生與發展你真的瞭解嗎?讓我來告訴你!

中國的姓氏歷史學家一般認為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

在現實版的部落衝突時代,人們按照母系血緣分成若干氏族,每個氏族都用圖騰或者住在哪裡行程互相區別的族號,也就是姓。

《說文解字》說:“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感天而生”就是知道那人知道有媽不知道有爸的意思。比如傳說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吞玄鳥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後稷是其母姜塬踩到了天帝的腳印感孕而生雖然這都很扯淡,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會的婚姻狀況。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他們的姓氏都帶女字旁,比如炎帝姓姜,黃帝姓姬,虞舜姓姚等。

我們的姓氏的產生與發展你真的瞭解嗎?讓我來告訴你!


“氏”的出現麼就晚了一點了,因為同一母系血統的氏族子孫繁衍,每一個氏族都要有一個區別於其他支族的稱號,這個稱號就是“氏”。一個氏族分成多少個支族就有多少個氏。也就是說,姓代表母系血統,氏代表氏族分支,姓不能變但氏可以變。姓區別於血統,氏區別於子孫,這就是姓與氏在最初的區別。

我們的姓氏的產生與發展你真的瞭解嗎?讓我來告訴你!


到了夏商周時期,姓與氏的區別保留了下來,功能卻又變化了。

氏都是由統治者賜封而來,這時氏已經是貴族地位的標誌了。貴者有氏,賤者無氏。那時重男輕女,所以那時貴族都是男子,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官職,封地,居住地發生了變化,那麼他的氏也會跟著變化。比如商鞅本來是衛國公族,就叫衛鞅;後來被秦國封於商,就叫商鞅了。這就是史書上說的“男子稱氏以別貴賤”。

至於女子嘛,她們只能按孟仲叔季來排行相稱。而且由於夏商周實行“同姓不婚”的制度,所以女子出嫁時要用姓表明血統。姓之前又要以孟仲叔季來排行。

女子出嫁後可以在姓前面加上本國國名,如果嫁給國君,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面加所嫁國的國名,周代的晉,魯兩國不能通婚,因為兩國都姓姬,而秦國與晉國可以,因為人家秦國姓贏,所以就有了秦晉之好這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