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有没有可能是埃及人传过来的?

飞尧283


李白《蜀道难》写到:“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随着李白旷世名篇的传颂,古蜀历史神异诡谲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可捉摸的印象。我们知道,古蜀国历史分为先蜀“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后蜀“杜宇—开明”王朝。前者相当于考古学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后者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东周巴蜀文化。在古蜀国历史的考古发现中,三星堆遗址作为最重要的古蜀政治中心型都邑无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巨大的青铜人面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发式各异的青铜头像、高大神奇的青铜神树、黄金制作的“权杖”等文明要素,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这一文明形态的独特魅力。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成都平原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图景的认识。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三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

如此规模巨大、文明形态突出的灿烂文明究竟来自于何方?历来为学界所关注。就目前而言,关于三星堆文明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意见:本土文化说,夏商移民说,外域入侵说。

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表明, 以小平底罐、高柄豆、乌头形勺等器形为代表的这类文化遗存, 在川西平原是自成系列的一支新文化。这支文化的上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下限至商末周初或略晚。除第一期遗存外, 二至四期遗存和过去已被大家所认识的春秋战国时期以柳叶形青铜短剑、烟荷包式铜钱、三角形援铜戈为代表的巴蜀文化相衔接。故有人将这类文化称之为“早期巴蜀文化” 或“早期蜀文化”。从三星堆遗址发掘的情况来看, 至迟在二里头文化时期, 蜀族就与中原有文化交往; 商、西周时期, 交往更为密切。

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的遗物中, 青铜大型立人像、人头像、面具、神树等, 具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殷人统治区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 应是蜀地的产品。玉戈、玉缓等玉石器则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同类器相同。自1931年以来, 这类玉石器不论是成品、半成品或是下脚料, 在遗址内屡有发现, 也应产自本地。两祭祀坑出土的垂、尊等礼器, 器形虽与中原殷文化地区所出接近,说明当时蜀和中原有一定的经济、文化交往,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更接近陕南汉中城固、川东巫山、湖南岳阳以及湖北枣阳、沙市等地出土的同类器, 表明这些地区商代晚期文化的共性。

中國三星堆文明,在世界考古學上素有“世界第九奇跡”之稱。

三星堆文明自發現伊始就壹直牽動著世人的神經,而隨其發掘過程而來產生的無數令人費解的謎團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未解之谜一

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裏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壹類。並且青銅器上沒有留下壹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

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壹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壹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

水患說:

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沈積層。

戰爭說:

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壹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

遷徙說:

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麽要遷徙?

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麽,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麽呢?

未解之谜三

与古玛雅、

古埃及文化有何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

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

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

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 “海外投資”?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

未解之谜四

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号有什么含义?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以億計的陶器殘片,足可說明當時陶器的種類已頗為豐富。

通過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諸如炊器、酒器、飲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禮器和生產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國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

古樸的蜀陶向我們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壹幕生動的生活畫卷。

在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壹些不規則的圖形符號,即所謂“巴蜀圖語”。

它們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或是地域性宗教符號?也許,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

毫無疑問,“巴蜀圖語”的破譯,壹定會對解開三星堆之謎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未解之谜五

为何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录?

在祭祀坑中發現了壹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

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壹場風波。壹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

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誌》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壹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

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壹。

未解之谜六

三星堆金杖之谜何在?

金杖的來源引起了人們的種種猜測,更是三星堆的壹個千古之謎。

有的學者認為金杖是壹種外來文化,源自西亞或埃及,由遙遠的西亞北非傳來,但大部分學者否定這種推測,認為杖是壹種權力的象征。

學者認為在我國原始社會末期,氏族首領就有用杖的習慣。在江浙壹帶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儀仗玉質附件出土。

蜀山氏來自山區,用杖助力,更是壹種必要的器具。

至今,四川劍門藤杖,仍馳名中外。我國歷代王朝,都有賜杖與老臣的慣例。

從金杖上的圖案來看,魚鳥象征吉祥,箭翎則表示威武,這正是金杖作為權力象征的應有之義。

因此,壹般認為金杖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標誌,是王權的象征。或者認為金杖是大巫師手中的魔杖、法杖,是神權的象征。

還有人認為金杖集神權與王權於壹體,是政教合壹體制下的“王者之器”。

未解之谜七

金蛙造型器物是传说中的禺强?

在金沙遺址中,出土了壹類獨特的金蛙造型器物。

在中國遠古神話傳說中,蛙是生殖崇拜和月亮崇拜的代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很多關於月中有蟾蜍的記載,同時祭蛙求雨也是壹種較為古老的祭祀習俗。

這類造型的金器為金沙遺址所獨有,有學者推測此類器物很有可能是與金沙“太陽神鳥”金飾組合,貼附在漆器上使用,其構圖為“太陽神鳥”金飾居於漆器的中央,周圍等距放射狀或旋轉狀的排列金蛙形器。

也有專家認為,金沙的金蛙從嘴部造型看不像蛙嘴像鳥嘴,而且有呈螺旋形的翅膀,因此很有可能也是從鳥形變化而來,甚至有人推測,它們可能是風神兼水神禺強的化身。

未解之谜八

三星堆出土如此多的象牙从何而来?

金砂出土的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

有專家推斷可能是附屬小國進獻的貢品,也有的認為就是本地的產物,還有人表示是貿易往來的結果。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兼金沙博物館館長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經過鑒定,基本屬於亞洲象。

但現在的亞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國等地,蜀地向來交通不便,從外地輸入的可能性不大,更為合理的解釋就是古蜀國當時產象。”

據王毅分析,3000年前的蜀國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和中原地區相比,更具備大象的生存環境。“從現在的出土文物和考古資料來看,中原地區在商代就有大象出沒的記錄,甲骨文裏還記載了商王捕象的內容。由此可以推斷,在同時代的成都平原上很可能有大量活動的象群。”

“壹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大量的象牙主要堆積在祭祀區,說明當時人們把這些至高無上的象牙獻給蜀王後,蜀王就用這些象牙來祭天地、祭鬼神和祭祖先。”

但從金沙出土的象牙來看,最長的達到1.8米多,壹般也在1.6米左右。

這樣的長度連現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難以達到,何況身材短小的亞洲象呢?看來象牙之謎還未揭開。

未解之谜九

为何会有赤裸人像的出现?

這是金沙遺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壹,目前已出土12尊,造型大致相似。表現的基本都是被捆綁的裸體男性跪像。

他們大多雕刻細膩,人物的面部表情也非常豐富,它們有的與石蛇壹起埋藏,有的與石虎、石璧等有規律地擺放在壹起,這壹切跡象說明它們是特殊的祭祀用品。

然而怪異的發式、反綁的雙手以及赤裸的形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中原地區的遠古遺址中,如殷墟,不時也會有跪立玉像的出土,這些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體,看得出身份比較高貴。

三星堆出土的裸体男性跪像

這樣赤裸的人像此前在中原文明中從沒有發現過

像金沙石像這樣赤裸的人像在中原文明中從沒有發現過。他們來自何處?他們的族屬是什麽?石像的用途何在?

未解之谜十

那么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

是怎么造出来的?

三星堆出土了眾多精美的玉器和銅器,如此精湛的技術以現在的水平來看也不是壹朝壹夕能完成的,我們不得不驚嘆於幾千年前三星堆地區能工巧匠的手藝。

三星堆青銅器群所表現出的令人驚嘆的青銅冶鑄技術及其所代表的青銅文化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有人認為,這是蜀地獨自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有人認為,這是受周邊鄰國,尤其是中原文化影響而產生的。

有人認為,這主要是受荊楚文化影響。

有人認為,三星堆青銅器頗受西亞、近東、南亞等地的外來因素的影響,是文化采借的產物。

更多的學者認為,三星堆青銅器群的產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影響,但更主要的還是屬於自身特點,即本地因素。

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工匠們使用了何種工具和器物對玉器和銅器進行加工,還是未解之謎。

未解之谜十一

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

及宗教形态如何?

三星堆古蜀國是壹個附屬於中原王朝的部落軍事聯盟,還是壹個相對獨立的已建立起統壹王朝的早期國家?

其宗教形態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還是神靈崇拜?或是兼而有之?這些仍然是壹個謎。

傳說玉皇大帝從天上撒下了三把土,成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圓丘狀土堆,猶如壹條直線上分布的三顆金星,三星堆因此得名。

與三星堆隔河相望,為壹塊高出周圍的弧形臺地月亮灣,當地人把三星堆和月亮灣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風水寶地,並賦予“三星伴月”的美稱。

20世紀80年代三星堆的驚人發現讓“三星伴月”更加名聞世界。

與三星堆隔河相望,有壹個高出地面兩頭尖中間彎的月牙兒似的臺地,叫月亮灣。

1929年的春天,月亮灣附近的燕家院子,有壹位叫燕道誠的農民和家人正在門前不遠的地方挖水溝準備引水灌溉的時候,突然發現流水抽不上來,燕家父子於是進行下水疏通,在掏泥溝時石板下,有個石洞,通向壹個長方形的坑道,坑道裏放滿了玉器。中央層層擺放有序的壹堆玉瑗,像壹座玉寶塔。最大的玉瑗,有篩子那樣大。

加上其他的玉圭、玉璋、玉琮、石斧及石璧等,總數達四百余件。

著名的“青銅大立人像”出土時,在不算太寬的坑沿上,三四個人並排站在壹起,連同坑下的三個人,大家壹起才把這個龐然大物輕輕地托了起來。

這些稀世珍寶不可能是私人擁有的器物,而是國家宗廟裏才能擁有的禮器、神像。

但這些器物全部被古人砸碎、焚燒後按壹定的先後順序埋入坑中,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未解之谜十二

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關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爭論,具體有5種不同的推斷。

殷墟壹期前後說:

認為兩座器物坑的年代分別為:壹號坑相當於殷墟壹期,二號坑相當於殷墟壹期偏晚階段或殷墟壹、二期之交,不晚於殷墟二期。

商代晚期說(指相當於殷墟壹期和殷墟晚期):

為發掘簡報所定,壹號坑相當於殷墟壹期,即盤庚至小乙時期(高大倫認為可到武丁前後);二號坑時代晚於殷墟壹、二期,大致相當於殷墟晚期。

高大倫、李映福撰文認為,從玉石器的形制、種類考察,兩坑的時代應為商代晚期。

商末周初說:

有學者認為兩坑為同壹時期的遺存。胡昌鈺、蔡革也認為兩坑的下埋下限時間相同,均在殷末周初。

西周後期說:

宋治民根據對壹號坑出土青銅器、玉石器和陶尖底盞、器座形制的分析,認為其屬於遺址第四期,時代大體相當於西周後期; 二號坑的時代與壹號坑屬於同壹時期。並強調此西周後期系指坑本身的年代以及出土陶器的年代,部分青銅禮器的鑄造和玉石器的制作年代,可能要早於坑本身的年代。

春秋說:

認為兩坑出土青銅器的制作年代、使用年代和埋藏年代,應區別對待,指出這批青銅器埋藏年代大約在春秋初期,早不過西周。

有关两坑的性质有以下观点:

墓葬說——此說可分兩說:

壹為陪葬坑說,此說認為兩坑周圍可能有某代或某幾代蜀王的大墓尚未發現,兩坑只是其器物陪葬坑。

二為火葬墓說,此說特別重視壹號坑中出現的大量燒骨和權威人士所使用的金杖等物品,認為兩坑埋葬有死於非命的蜀王。

厭勝掩埋說:

此說從薩滿教宗教文化的研究角度入手,認為兩坑器物曾被視作“靈物”,當其“失靈”後,人們將其毀棄焚燒,以刺激靈物。同時,此說很重視兩坑中大量象牙作為巫術工具的厭勝驅邪作用。

器物坑說——此說又可分為兩種說法:

壹為“滅國寶物掩埋坑”說,認為兩坑是後朝推翻前朝之後,將其神廟中物搗毀掩埋,即所謂“滅國”“覆社”之結果。

二為“不祥寶物掩埋坑”說,認為兩坑的掩埋物是已故蜀王或舊時代的神廟之器,新王視其為不祥之物,存之對己不利,故而加以毀埋。

窖藏說:

此說聯系到三星堆遺址曾發現幾處玉石器的埋藏坑,並結合附近彭縣竹瓦街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均出土有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窖藏這種情況,推測兩坑亦屬窖藏。

祭祀坑說:

這種觀點首先為發掘者所提出,在目前最具有代表性,認為兩坑是某種大型祭祀活動之遺存,坑內之物皆為祭品,在經過“燔燎”等各種祭祀活動後,再加以“瘞埋”。

造成兩坑掩埋的原因恐怕也是所有人都關心的壹個重要問題,這在學術界也有各種說法,最有代表性的是“敵國入侵說”和“改朝換代說”。

文化起源都是从历史中越考查越清晰,也唯有三星堆文化越考越模糊越神秘!


Microphone吴


简单分析:中国区古文明是12000年前小冰河期结束后从地中海文明迁徙而来的,一条是陆路到达黄河流域,一条是海路达到东南沿海。显然到达黄河流域不会只有黄帝或炎帝这几支的,其中就有三星堆高鼻梁白人一支。

从三星堆出土文物看,这一支与黄帝或炎帝相比有很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但似乎没有文字也未见有符号。


模糊黄金红


1929年广汉县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农民燕道诚在车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根据这些材料,葛维汉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又恢复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三星堆遗址的巨大规模,所以将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地点和南部的三星堆地点各自当作一个遗址,分别命名为“横梁子遗址”和“三星堆遗址”。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当时,冯汉骥教授曾认识到,三星堆“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三星堆遗址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古蜀文化,距今大约3000-5000年,现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它的面积有12平方公里,范围非常的广泛了,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

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称为铜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些青铜人像诡异的造型及金杖上神秘的符号和图案,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因为在中国的奴隶时代象征皇权的器具不是金杖,而是鼎.所谓"问鼎中原"就是由此得来.金杖这一特殊而敏感的器具与中国的传统习俗就显得格格不入.除非这是一件普通的装饰器具,但那么简单的理由不能解释金杖周身所纹饰的富有内涵的图画的意义.那么也许只有一种解释,它缘自外来宗教传统.是古埃及或者是其他非洲国家.

而另一个将三星堆与古埃及联接在一起的是蜀锦.

20世纪末,奥地利考古学家在21王朝的古埃及木乃伊中发现的了丝绸(节目中有木乃伊和陪葬丝绸的照片,两者均呈黑色)

这具古埃及木乃伊距今3000多年,而当时中国正值奴隶王朝商朝末年.商朝末期丝绸生产力低下,所产丝绸尚不能自给自足,更无力通过外贸传至古埃及.只有中原以外的巴蜀地区丝绸除自给之外,还有存余,有能力与异域进行贸易.而经过考察古埃及木乃伊中的丝绸确实为巴蜀地区所独有的蜀锦.

这一发现证明了在3000年前的晚商时期,巴蜀地区与古埃及就发生了商业,政治,文化的联系.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之前的千年,三星堆人就开辟了一条属于他们古道,这条古道将巴蜀,将华夏文明与古埃及,中东,甚至更遥远的南美玛雅文明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条神秘的古道在哪里,现在它依然如同那面具上的微笑般隐晦.

奇异的青铜跪坐人像,不可思议的金杖,以及难以解释的古埃及木乃伊身旁的蜀锦似乎正在拭去覆盖了三星堆的秘密数千年的厚厚的尘土.如果青铜跪坐人像和金杖都还欠缺力证的话,那么被发现的古埃及木乃伊身旁的蜀锦则有力的证实了3000多年前三星堆人与古埃及的经贸交流.

然而在得知这一切后,一个新的谜团在人们心目中生起.三星堆人这个独特神秘的民族究竟是华夏大陆本土所产生的民族,还是从异域迁徙而来的异族呢?

那么到底真相是什么呢?让我们泡丝剥茧寻找真相。

一直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比较,甚至比它们还要璀璨,但是自从三星堆文化出土之后,这个说法就被受到了质疑。

中国最开始的文化,有仰韶、河姆渡、红山、良渚、属仰韶的半坡文化近于最古老,约6000多年,半地下室式的,遗存除了一些粗陶,找不到文明的影子,河姆渡约5500—6000年,有稻谷,无甚文化,红山文化5000年,文化程度高一些,良渚文化4000——4500年,更先进一些,玉器较精美。但所有这些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相较,都相形见拙。

三星堆可探测的时间是4600年前,一直到3000年前。史学界认为,它是一个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原完全就找不到这样的文化堆积,甲骨文也是3500年才出现的,妇好墓3200年,后母戊大方鼎3200年,毛公鼎2800年。

三星堆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很明显就高于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并且也许中原的很多工艺是受到了三星堆文化的传播。

三星堆出的一些青铜像,面部特征根本就不像华夏族人民,反而有点像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这个文明没有任何的记载,在它出土的器具上面也没有文字的介绍。

人类学与考古学已经证明了,大概在十五至二十万年前,线粒体夏娃出现在非洲,十万年前,现代智人走出非洲,他们进入中国的通道不可能是阿富汗的瓦罕走廊至喀什,也不能从伊里塞湖畔进入阿克苏。

而是沿着温暖的路线从中亚进印度,再至缅甸,然后,沿两条路线进入中国,一条是沿横断山脉的三条主脊进入青藏高原,其中一支染色体突变者留在了羌塘盐地,受严寒压迫,向东迁徙至青海湖东南方向的绕茶卡盐湖的河湟地区,这是比流淌着奶与蜜的巴勒斯坦富饶一百倍的人类伊甸园。

这一民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羌族,此民族最先驯化牦牛和羊,与其它民族交换盐与畜类,进入山西盐池,融汇成汉民族的祖先华夏族;另一条,沿越南沿海进入中国广西,沿海岸线上溯,到达中国东部,形成了百越族。

羌族的迁徙路线很多,有进西藏自治区成为藏族的祖先,有进云南成为哈尼族、彝旅、白族的祖先,重要的是,还有一条重要的迁徙路线就是从河湟地区迁往茂县汶川,定居在岷江两岸,成为中国羌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目前,汶川县称为羌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中国最古老的羌族的后裔(最古老纯正的羌族生活在甘肃)。

而三星堆的研究成果显示,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在茂县。2009年修复地震震坏的汶川县布瓦碉群发现了"布瓦遗址",距今4800年,认定为三星堆文化源头。而汶川山高水急,不可能有原发性的文化,因此,源头也在青海的河湟地区。也即是,三星堆文化与羌族在五千多年前共同自青海甘肃进入四川岷江流域地区,三星堆的先民创造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三星文明。

虽然证明了三星文华的源头在中国,然而有史料记载在中国某偏远山区,村人都是黄褐色头发,灰蓝色眼睛.调查后发现当地人竟然是古代西罗马军团的后裔.那支古罗马军团曾经是西罗马侵略安息的远征军,但在战斗中失败,后下落不明成为西方历史中长期的不解之谜..

但是汉书中的记载告知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这个军团在逃跑中误入匈奴领域,被匈奴人俘虏,编入军队中.在一次匈奴与东汉战斗中,这支军团不敌,被东汉军队俘虏.最后这些漂泊多年的罗马人被东汉的皇帝统一安排住在一个地区,那里就是今天的这个无名的小村子,那些黄发蓝眼的人就是他们的后代.

这些真实鲜活,富有传奇色彩的例子证明了异域民族与华夏民族的交融.

既然那盛及一时的古罗马文明曾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留下了他们的血脉,那同样富饶强盛的古埃及,拥有比古罗马更为丰富,璀璨的历史文明的古埃及是否也曾在这块东方的土地上诞下自己的子孙,并使他们的血液融入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未来的DNA鉴定技术将会告诉我们一个最准确的答案.但对三星堆的探询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或许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事实,而是通过这个探询的过程在诉说华夏民族的源头.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不同的民族交汇,华夏文明才得以诞生,那些不同的民族曾经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名字,但是现在他们都叫中华.

无论是3000多年前,还是3000多年后中国都不曾孤独.

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来到这里.为这里带来生机,中国对于这些人们而言曾经只是异国他乡,但千年岁月的积淀将他们融入了这片东方的土地。

而对未知文明的探索求知,正是我们人类文明滚滚向前的动力源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