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致富,農民創收,感謝科技特派員

將科技送到田頭 把論文寫在山間

科技特派員,增收致富好幫手

福建省:科技致富,農民創收,感謝科技特派員

科技特派員薛凌展(左)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員薛凌展(左),已連續6年駐點順昌兆興魚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及淡水名特優經濟魚類研究開發工作。 朱 宇攝(中經視覺)

  上世紀90年代,福建省開始通過下派科技特派員駐村進行科技服務。經過多年實踐,科技特派員制度不僅促進了農村產業升級發展,還拓展了服務領域,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好幫手。目前,福建的科技特派員制度再度創新,實現了在全國跨區域、跨界別選拔人才,實現了跨區域服務,並輻射到全國,有力帶動了鄉村振興。

福建省:科技致富,農民創收,感謝科技特派員


  主產於福建武夷山地區的七葉一枝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也是雲南白藥、片仔癀等40餘種“國字號”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之一。長期以來,由於人工栽培不易,只能依賴瀕臨枯竭的野生資源,七葉一枝花市場價格因此水漲船高,成為市場極為搶手的中藥材之一。

  

福建省:科技致富,農民創收,感謝科技特派員

福建省農科院蘇海蘭

2014年,一位閩北商人瞅準了中藥材種植加工商機,在家鄉光澤縣崇仁鄉成立了一家種植七葉一枝花的公司,並建立了種植基地。然而,由於科技基礎薄弱,缺乏種植技術,公司的七葉一枝花種植遇到了“瓶頸”。就在此時,在作為科技特派員來到了該公司。憑藉多年的仙草、麥冬等中藥材種植經驗,蘇海蘭迅速從野生七葉一枝花種苗入手,開闢10畝田間試驗室,3年間完成200多項培育試驗、育種試驗,在2017年根據前期試驗結果篩選出部分母本種苗,並進一步開闢15畝母本園進行深入研究,終於攻克了七葉一枝花的人工種植難題。此後的4年間,蘇海蘭幫助當地建立了七葉一枝花培育和規範化栽培技術規程及可追溯技術體系,使七葉一枝花育苗從原來需要兩年且只有5%的出苗率,提升到只需6個月且超過60%的出苗率,基地擴建到6000畝,帶動周邊農戶廣泛參與種植,規模超萬畝。

  發展農村產業

  科技特派員制度發端於實踐,首創於福建。上世紀90年代的福建南平,和全國大多數地方一樣,“三農”工作面臨著科技創新主體不強、科技投入不足、產業競爭力弱化、農業科技服務缺位、科技人才資源與農村、農業和農民脫節、農村要素資源流失嚴重和農民收入增幅持續下降的困境。南平市把破解“三農”問題的目光盯在科技服務上,首提“科技特派員”下派模式。1999年2月,市裡通過政府選派、雙向選擇,啟動下派科技特派員駐村服務試點,225名科技人員下派進駐215個村,成為首批科技特派員。

  

福建省:科技致富,農民創收,感謝科技特派員

77歲的科技特派員謝福鑫

作為南平市農業局的科技骨幹,謝福鑫是首批科技特派員之一。當年,他的電話被農戶稱作“葡萄110”,只要遇到種植難題,他必隨叫隨到;他走到哪裡,葡萄園就建到哪裡。下派期間,謝福鑫先後培訓果農1萬多人,推動南平葡萄種植產業蓬勃發展。如今,全市葡萄種植面積達6.3萬畝,年產值達6億多元。受益的鄉親們都把謝福鑫稱為“葡萄仙”。在這之後,南平還湧現出“榛仙”詹夷生、“菌仙”高允旺、“茶仙”劉國英、“米仙”江文清、“竹仙”林振清等,都是一個技術員托起一個產業,走出了一條“三農”突圍之路。自此,在廣袤的閩北大地上,從田間地頭到山間林地,再到企業基地,湧現出了一批明星科技特派員,成為農民眼中的“財神爺”。

  2002年,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現場會在南平市召開,南平經驗向全國推廣。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若干意見》,福建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從更高層面、更寬領域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持續發展。

  拓展服務領域

  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由過去單一的傳統生產,逐漸向產業化、規範化、品牌化發展。經過不斷探索的福建科技特派員制度,也伴隨新的形勢開始從傳統農業領域向新興產業延伸,跨界拓展,在產業鏈各環節開展創業服務。

  

福建省:科技致富,農民創收,感謝科技特派員

科技特派員陳必鏈團隊

在海洋資源大市福清市,針對國內微藻產業技術發展“瓶頸”問題,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陳必鏈率領團隊,對接國內行業龍頭企業新大澤螺旋藻有限公司,長期駐守在生產與技術研發一線,攜手企業承擔了10多項國家、省級重大科研項目。近3年來,在項目推動下,雙方共建了年產藻藍蛋白20噸的生產線,新增銷售額9億多元,相關成果獲得2017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前,福建已建設食用菌、竹加工、白羽半番鴨等國家和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業產業鏈13條,國家級星創天地40多家,企業、創業基地和經濟合作組織等750多家,培育了“中國錐慄之鄉”“中國竹子之鄉”等20多個地方品牌,有力推動了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增值和品牌化發展。

  對此,福建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李堅義認為,當前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在此背景下,福建不僅選認農業領域的科技人才,還積極選派一批工業和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人員到農村創業服務,著力壯大縣域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現跨界服務

  如今,不僅服務領域獲得拓展,科技特派員團隊也日漸綜合化、跨區域化。翻開福建省的科技特派員名單可以看到,這些活躍在農業農村一線的科技人才,既有省內專家及熟悉本地情況的“永久牌”本土專家,還有外國專家,他們背後有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團隊力量集聚,服務區域從本省向外省甚至向境外拓展。這是福建探索新型科技特派員跨界服務的一大創舉,廣開科技特派員選認渠道,在全國率先跨界別、跨區域選拔人才,選認對象從本省向省外乃至境外拓展,不限來源,不限服務領域,不限服務區域。浦城縣科技大市場工作站通過引進來自20多家高校、院所、科技服務中介機構的600多名科技特派員,成為該省首家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在福建寧化縣民富果蔬專業合作社,來自上海市嘉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從事西甜瓜研究推廣工作的張旭,藉助科技特派員這一機制,跨省為合作社提供服務。他系統開展了哈密瓜大棚土壤改良技術、裂果防治技術等應用推廣,提升了合作社哈密瓜的種植水平。

 

福建省:科技致富,農民創收,感謝科技特派員

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

 “這是福建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又一創新舉措。”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說,面向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做好選認省內科技特派員的基礎上,爭取從省外高校、院所吸引一批技術水平高、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科技人員,到福建基層創新創業,引領和帶動鄉村振興。

  南平市科技局副局長薛強說,20年來,南平市共有10批9365人次科技特派員奔赴農村一線,實現了1634個行政村全覆蓋。全市科技對農業增長貢獻率從1999年的33%提高到2017年的63%,1999年起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9%。目前,科技特派員制度已輻射全國,僅福建省就派出科技特派員1.63萬人次,鄉鎮覆蓋率達93.8%,服務領域涵蓋10大特色農業產業,並向二三產業延伸。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