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限制出口,全球粮食危机要来了?我们需要囤粮吗?

继医疗卫生危机(口罩、呼吸机)、流动性危机、金融危机等后,又一个危机来了——

“粮食危机”出现了!

俄罗斯、埃及、越南(目前是后悔了,准备重新出口)、印度、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泰国、柬埔寨、乌克兰等“产粮大户”国家先后宣布限制粮食出口,联合国也表示“我们正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面对这个阵仗,有些国家确实“慌“了,伊拉克、印尼、菲律宾纷纷表示:呀,余粮不够了啊!

就连阿信身边的小伙伴们也纷纷“紧脏”了起来,年轻人在网络上拼手速“抢米”,大爷大妈们涌进超市大量购买米面油菜……

恰不上饭的情况会出现吗?为什么总是能够看到“粮食危机”的报道?今天,阿信就和大家说说,“粮食危机”那些事。

1.

“粮食危机”,每年都要上演一遍

大家之所以开始囤粮,一个重要的信号,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了“粮食危机”警告。

可事实上,粮农组织可以说是联合国“最不讨好”的机构之一了。

另外一个不讨好的机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提醒你,环境正在遭到破坏,世界气候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粮农组织也是如此,每年的三、四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都会固定地发布一份《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他们的作用就是预警,让大家脑中时刻绷着一根弦。在平时,大家听多了,纷纷觉得是“小题大做”,也没几个人真正往心里去。

但今年不一样了,因为受疫情影响,大家都特别慌。但是,关于“粮食危机”的警告,农粮署是年年都会有的,也就是说,“粮食危机”年年都有,只不过平时我们都不在乎而已。

不过,今年的关于“粮食危机”警告,又确实和往年不太一样。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从去年开始,就出现了关于粮食生产的各种负面新闻:

受到气候的影响,全球旱灾,使美国、阿根廷等多个主要粮食生产国出现减产;

印度洋高温,使非洲东部地区降水量畸高,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强降雨引发了非洲东北部沙漠蝗虫夏季繁殖数量增加,已肆虐多国,形成了从2019年下半年至今的大蝗灾;

澳大利亚大火后遗留的焚灰也对澳大利亚的农业环境造成了破坏,2020年澳大利亚粮食产量预计下滑7%。

不过阿信上面说的都是全球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如果你是生活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尼等受到上诉几个因素影响严重的国家居民,产生“快吃不上饭的粮食恐慌”,还情有可原。

而中国,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寄予希望的农业大国,情况要好很多。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9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就结余2.8亿多吨,按照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2亿多吨,至少够我们再吃一年的。

2.

“粮食危机”的另一端是粮食浪费激增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家都在担心粮食不够吃,殊不知,因为疫情的影响,有大量的食物正在被“浪费”。

据《纽约时报》11日报道,因为餐馆、酒店和学校的关闭,现在美国人几乎每顿饭都在家里吃,导致美国许多农场被迫销毁数以百万磅卖不出去的新鲜易腐食品。

据国际乳制品食品协会的数据,美国目前约有5%的牛奶被倾倒,如果在未来几个月延长封锁时间,这一数量预计将翻一番。

目前全球很多地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财经作家魏欣说:“目前的状况是,粮食产量并没有减少,粮食消费也没有增加,

公共卫生危机迫使居民大幅度调整了食品消费方式,流通环节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市场节奏。”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在新冠病毒爆发期间,英国各地的食品再分配组织获得了325万英镑的政府资金,来帮助减少食品浪费,并重新分配多达1.4万吨的过剩库存。

而在我们国家,有两大“神器”,有利于帮助我们应对这样的情况:粮食仓储建设和“数字粮仓”。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般还是采用简易仓房来仓储粮食,采用露天存放的方式,所以粮食保管效果特别差,经常由于阴雨天气导致霉变的发生,大量的粮食得不到良好的保存。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开始重视粮食储存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到世纪之初,我国建立了2301个粮食储备库项目,投入共计400多亿资金。

到2007年,我国仓房已经可以实现90%保存良好。坏的少了,能吃的自然就多了。

这两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电商平台推出了

“产地直供“模式,将农户和消费者直接链接起来,这次疫情期间的“助农”活动就不仅帮助农户减少了损失,也打破了流通壁垒,扩大了销售范围。

不过,减少浪费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对于我们小家来说,其实浪费更是时时刻刻在上演。

3.

恐慌性囤粮

只会让粮食烂在垃圾桶里

囤积本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从蚂蚁、粪金龟,再到鼠类和人类,许多物种都通过囤积食物来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

比如对于北方人民来说,囤大白菜,就是一种过冬的正确姿势。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人有冬天囤大白菜的习惯。

如今我们虽然不用囤白菜了,但似乎,囤积的东西种类却越来越多,且囤物品的原因也越来越匪夷所思。

在美国,人们都会大量地在超市采购面包、罐头、卫生纸等物品,是因为买得多才有折扣。

近年兴起的直播带货也有同样的特点,用折扣来引导人们来增加购买的数量:买二送一、买400减50,总之就是买得多送得多。

想想你在网上冲动下的单和家门口堆积的快递盒吧。

这些东西买回家之后,真的被用掉了吗?

其实大多数囤积的食物,特别是面包、蔬菜、肉类,保质期都比较短,这些食物,大多数都被浪费了。

全球浪费食物最严重的美国,2007年到2014年期间,平均人每天浪费13万6千公吨食物,相当于略多于1200万公顷农田的收成。

在这次疫情中,焦虑和恐慌扩散的比疫情还快,于是,出现了各种囤货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错失恐惧症”

“错失恐惧症”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们总是怀疑自己错过了什么,害怕自己就时间安排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既而转变成恐惧、焦虑、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烦躁不安、不合时宜等诸多复杂情绪。

当人们开始产生这种情绪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了某些冲动性行为。而一旦人们开始抢购,物品自然就涨价,所以一个东西太抢手,不一定是物以稀为贵,也可能是“狼多肉少”。

各国囤的物品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恰恰是民族意识的体现,比如,日本人囤卫生纸,美国人囤方便罐头,意大利人囤酒,中国人囤大米……

但是,大家在“疯狂囤物”之前有没有想过:上周买的青菜是不是还在冰箱里?

再说一个小知识,大米的保质期通常在6-12个月,夏天高温时,还特别容易生虫。抢米时,不如先想想,吃得完不?

参考文献:

1.《接下来全球粮食危机?这是大国博弈最后的筹码!》 时晨晨 叶檀财

2.《又一国家禁止粮食出口,疫情下全球粮食危机一触即发》 见闻君 全天候见闻

3.《粮食危机要来了吗?》 德米特里 地球知识局

4.《混知财经--粮食要涨价?等等你先别去抢!》 混知 混知

5.《魏欣:疫情是否会导致美国粮食危机》魏欣 新浪财经

6.《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在粮食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性》 赵一川 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7.《倒掉牛奶、捣碎鸡蛋、耕掉蔬菜:疫情下美国正被浪费的食物》 王童童 澎湃新

8.纪录片《浪费食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