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人,他曾经是个商人,也以此起家,后来进行了政治投资而步入秦国政坛,执政长达13年。秦庄襄王因为吕不韦的帮助,而在公子当中以并没有特殊天分的能力赢得政权,因此而被为文信侯。若说吕不韦经商之道颇具才华,那么他的从政能力也不弱。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谈及吕不韦,我们更多的是突出他的一掷千金,强调他的政治投机以及其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吕不韦的政治才能,却很少有人重视。尤其是在其晚年,因为处理秦王嬴政的母亲赵姬和叛乱的事情,导致自己的政治生涯被断送,最终饮毒自杀。很多人认为吕不韦之所以落得这一下场,是因为他不懂得全身而退。

但身处朝野的核心,一代名相吕不韦就真的能够全身而退吗?是吕不韦不愿意放弃名利还是后世局外人的低劣嘲讽呢?

吕不韦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从商,第2个阶段从政

吕不韦出生于卫国,与秦国变法的商鞅是同一个国家。在当时卫国已经积贫积弱,任何人才都无法得以重用,但是卫国也有自身的先天优势,那就是商品贸易发达而且交通便利。吕不韦的父亲虽不是什么大商人,但是也颇有资产,这成为吕不韦发家的基础。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商人受到歧视,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商人在各国拥有很大的权势,与各国的权贵都有直接接触。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当时的大商人有权势没地位,作为商人的吕不韦也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在政治上获得一席之地。当时的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时期,发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至于吕不韦是否见到子楚的第1面,就认为这个人可以被自己利用,自己的舞台在秦国。还是碰巧就因为看到了子楚,而决定将秦国作为自己的舞台。

这个问题已经无法证实,但是我认为吕不韦更多的还是想在主观上将秦国作为自己的舞台,毕竟在当时秦国变法最为深刻最成功。秦国朝堂之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山东六国的名臣将相。而在山东六国,你若与王族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是很难坐到权臣的位置上的。

吕不韦的政治投机,与为政才能!统一的奠定者

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政治投机,他把自己的资产一分为二,一半交子楚结交宾客,另一半由自己西行入秦,游说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子嗣。这一次政治投机吕不韦既惊险又成功。惊险是因为子楚在公子当中不仅不受重视而且没才华。成功是因为当时的老秦王知道自己的儿子没大财,并希望通过在王孙当中选举自己的继承人,而吕不韦恰好进行了正确的投机。在一系列宫廷事变之中,帮助子楚成为秦王。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吕不韦到这以后已经完成了自己政治投机的目标,也成为了秦国的二把手。但此时的吕布为心绪是复杂的。他作为一个商人可谓非常成功,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吕不韦显然是一个新手。但是吕不韦的能力不值得怀疑,他为秦国的发展和统一做出了很多贡献。当吕不韦当政以后,继续推行秦法富国强民。同时广纳贤才,对秦国100年来的变法积弊进行了一次清理。


更重要的是将他的商业思维融入秦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当中,提高了秦国的作战行政和经济效率。所有的兵器,它的制造都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制作工匠并采取负责制。秦国兵器精良,一举扭转了秦朝昭王晚期经历一系列军事失败而导致的国力问题。而且就在此时吕不韦也主动进行军事进攻。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在公元前249年灭掉东周,然后攻打韩国,夺三川郡。进攻赵国设置太原郡,然后攻下魏国,设立东郡。虽没有完成灭国目标,但是为秦始皇日后的统一奠定了绝佳的军事基础,秦国在战略上碾压了三晋,国际局势十分明朗,这些都是吕不韦治国能力的体现。同时吕不韦也知道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的一些变法弱点和问题,所以他希望吕氏春秋以代替商君书在秦国的作用。

这一点吕不韦做的也没有错。也在编写吕氏春秋的过程当中,召集了天下大才李斯。吕不韦是想要在法家思想的指导和基础之下,融会各家学说编辑一部致用之书,以体现其历史观和政治主张。对当时秦国进行统一天下的大业,奠定一种全新的成体系的思想基础。但当时的秦王嬴政并不认可。秦王嬴政是坚定的法家支持者,两者之间的政见分歧也因此而起。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不过除此之外吕不韦,在秦国民众当中的影响和支持度也毋庸置疑。其实秦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前还保有河西之地,只是后来被魏国夺取。之后的秦国虽然在战略上被碾压,但是秦川沃野依然存在,只是秦国没有那个生产能力去开发。商鞅变法以后,原有的土地被开发,而且河西的富余之地也被夺回。但随后秦国就进入到了争霸战场,国内的很多农业方面的设施都没有建立成完整的体系。

再加上之后夺取巴蜀之地,这样的需求就更不强烈了。所以关中地区自商鞅变法以后,近百年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治理,尤其是灾荒水患。而吕不韦当政之初就对一系列农业生产问题进行治理,重视灌溉工程和一系列的水利设施。都江堰就是在吕不韦当政时期真正完工的。而郑国渠有效的治理了盐碱地和水患问题,使关中成为千里沃野,这也是吕不韦主政之下的功绩。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更重要的是吕不韦至少在军事理论上做了调整,废除了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按人头记功的规定。一方面强化秦国的战备,另一方面提升秦国的兵力水准,同时不在凭借在战场上看人头来记功的规定。将争霸的秦国军队转变为一个能够统一天下的仁者之师。我们可以看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甚至是在吕不韦当政时期,秦国与山东六国之间的作战中秦国都不在一味的杀伤敌人为士兵们的功劳基础,而是战役的胜负。这一时期的秦国才真正具有灭国之势,秦国的军队才真正从一只争霸的王国军队成为帝国之师。

吕不韦的宿命与《吕氏春秋》的意义,政治投机只是外行的一贯想法

吕不韦第2个阶段的结局并不算好,最终被赐毒酒而亡。在表面上吕不韦的死,是因为他卷入了宫廷争斗,因为叛乱和长安君。但这两件事吕不韦都坚定地站在秦王嬴政的一旁。甚至正因为这两件事情的敏感性,使得吕不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隐瞒,杀伐果断胜于秦王。但同时他又有顾忌,这正是吕不韦骑虎难下的人生。

很多人认为秦王嬴政想要临朝称制,必须要干掉吕不韦。但是我们同样要知道秦王嬴政最关键的成长期就是吕不韦当政时期,吕不韦对秦王嬴政的政治教导以及人生教会,并不应该被我们忽略。秦王嬴政的政治才能,毫无疑问是师从吕不韦这一代名相的。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吕不韦一生攻于心机,善于谋划,有定力,也有魄力。他在最初进入政治舞台时,确实有自己的投机成分在里面。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当吕不韦成为秦国宰相以后一系列的政策,以及他为秦国辛劳付出的13年。若说他在13年里都算在他的政治投机上,显然并不客观,也不正确。曾经想做一个政治投机的商人,在当成宰相以后,对秦国的付出可以看到吕不韦至少在从政的后10年里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而不是政治投机者。

是他改变了整个秦国,客观上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为秦始皇进一步东出灭国奠定战略基础。这既包括国内的政治,也包括对外的军事进攻。只是因为吕不韦的政见与秦始皇的产生了巨大分歧,吕不韦虽贵为人臣,但是无法扭转秦始皇对法家的坚持。这不能说是失败,而是遗憾。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历史和当时的社会选择的是以霸道为主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而非吕不韦的一种近似于联邦的政治体系。吕不韦也曾想过要通过武力统一整个华夏,但是又似乎他更愿意通过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达到。这体现在了他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和逻辑当中,但是在当时的秦国这不具有操作性。但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的价值不应因此而否定。

在秦国统一六国以后的一次朝议上。当时丞相王绾,这个曾经也是吕不韦的门生,在吕不韦失势的时候,选择离开吕不韦,并且也不认为吕不韦的政治方略能够实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帝国统一以后站出来重新支持吕氏春秋。因为在他看来,吕氏春秋在未统一的华夏环境上是无法实施的,但是随着帝国的统一,吕氏春秋的意义和价值应当被肯定和重视。

但可惜的是秦始皇依旧没有采纳,当秦始皇认识到吕氏春秋的意义和价值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有考古证明,秦始皇第5次出巡。后世所发现的石刻,可以证明秦始皇确实对自己一贯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产生了动摇,但可惜这一切随着他的暴毙而亡终止。

吕不韦不是蝼蚁,急流勇退从来都不是负责任的政治家的归宿


吕不韦最终政治上的失败,其实无关乎他对政治危险性的估计不足。吕不韦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能知道经商和从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从来没有把两者混为一谈,只是在从政的过程当中借鉴了经商的经验,强化了秦国的政府效率。在与秦王嬴政的相处当中,他更多的是作为相父对其谆谆教导。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但是他并不能改变秦王嬴政的坚持法家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在吕氏春秋成书并公开以后。君臣矛盾因此而爆发。在此我想重申嬴政与吕不韦是否是父子关系,是一个持续2000多年的谎言。第1个传出这句谎言的是长安君叛乱。长安君是嬴政的弟弟,是他的父亲子楚率先回国以后,生下的孩子。有纯正的秦国血统。而当时秦国的保守派反对迎接嬴政入秦。只不过吕不韦和子楚最终决定由嬴政成为其嫡子。

在子楚死后拥有纯正秦国血统的长安君发动叛乱,以此为借口,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和血统的纯正性,否定秦始皇继承秦国王位的资格,这在秦国国内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话题,在六国也沦为笑柄。秦始皇嬴政和吕不韦之间最大的分歧是政见分歧,是一个帝国未来走向的问题。只是作为二把手的吕不韦,终究不可能成功。

一代名相的宿命如何评价?吕不韦不可全身而退的悲情一生

有人说吕不韦没有做到全身而退,不是贪图名利,就是不会见好就收。并屡次强调吕不韦曾经的政治投机。我也在本篇中多次强调吕不韦的政治投机只存在于当丞相之前。以后他是一个非常合格而优秀的政治家。

同时站在一个帝国的角度,吕不韦不可能功成身退,他没办法做到见好就收,这不是他个人的原因和问题。而是他这10年所做出的任何一件好事或者是坏事对当时产生影响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真正优秀,想做一点功劳的政治家是有退路的。只有那些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时时刻刻想着自己家族利益如何最大化的人,才能够狡兔三窟见好就收。

对于一个勇于改革勇于行政的人,包括商鞅,包括吕不韦,都没有资格功成身退。政治的改革者都是悲情英雄,吕不韦自然也无法逃脱这一宿命。政治斗争之下国政分歧之中是没有脱身之计的。只有后世蝼蚁般的评论者,才会将这一切归类为对名利的喜好,对权力的贪恋,而无法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