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感染风险深入病区!来听听新闻人的战“疫”故事

57名援鄂医疗队员出征、危重产妇的生死抢救、无数干部群众投身战“疫”……一个个刷遍朋友圈的战“疫”故事、视频作品,正是出自同样在战“疫”中逆行的新闻工作者。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人,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为中山人记录下正在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战“疫”长卷。

今晚8点,中山广播电视台演播厅,“《讲述》——战‘疫’,我们记录历史”分享会举行,来自中山日报记者陈慧、谢琼,以及中山广播电视台记者林嘉、广东声屏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导演唐纪奎分享了他们的逆行故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出席分享会并为讲述记者颁发荣誉证书。

不惧感染风险深入病区!来听听新闻人的战“疫”故事

这个时候记者要到一线去

到一线去,是四位新闻人共同的选择。

分享会上,陈慧称,从1月22日起,原本春节未被安排值班的她主动请缨,从那天起便投身疫情采写,足足70天,没有周六日,“只要新闻有需要,我就去”。 林嘉说,同事们纷纷乘高铁、自驾等方式从各地返回中山;唐纪奎作为纪录片导演,深入到抗疫各条战线,全景式记录抗疫下的中山。

谢琼称,春节回老家后,看到疫情发展迅速,大年初三返回中山,妈妈不放心也一并跟来。谢琼的妈妈也来到了现场,在妈妈的眼里,“她常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我女儿在我眼里是最敬业的”。谢琼妈妈的发言,赢得全场的掌声。

不惧感染风险深入病区!来听听新闻人的战“疫”故事

不惧感染风险深入病区

在中山,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四位媒体人都无惧风险,深入病区、蹲点式采访,为宅家的市民传递病患救治进展、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病房里的暖心事以及对危重孕产妇惊心动魄的抢救故事。

唐纪奎说团队拍摄时一蹲就到半夜十二点;陈慧说,她和谢琼几乎三天两头跑医院,“最后连保安都以为我俩是在这里上班的”,她们的付出也得到了认可,在彭女士出院前获得独家采访机会。

而林嘉作为《生死43天》的导演,帮助彭女士的丈夫策划了一次火锅聚餐,迎接妻子的出院,满足了彭女士在患病期间的心愿——吃火锅,“那场景特别温暖,为他们由衷开心。”

与孩子“隔离”与同事保持距离

工作时不惧怕风险,但不代表着不担心和不焦虑。

唐纪奎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岳父岳母,实现了物理空间上的“隔离”;林嘉称,同事们在初期,把雨衣、鸭舌帽、环卫服往身上穿,只为了求多一份心理安慰。

谢琼则透露,曾在疫情初期,一度喉咙发炎,还半夜发热,“心里还是有过隐隐的忧虑”,好在妈妈很理性,“你采访时戴了口罩了吗?对方戴了口罩了吗?都戴了,问题不大。”好在,最后进行了核酸检测,排除了隐忧。

而陈慧多次与新冠肺炎康复者近距离接触,自觉与同事保持距离。

不惧感染风险深入病区!来听听新闻人的战“疫”故事

除了报道媒体还可以做得更多

在分享中讲述者们称,这次疫情中,中山媒体除了做好新闻报道,还通过全社会发动和资源链接,在全社会营造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氛围。

中山广播电视台将600箱“家的味道”送往千里之外;中山日报则尝试用“疫”封家书的音频形式,让中山人听到队员对家人的“告白”。

援鄂医疗队回归的当日,在陈慧的建议下,酒店为一名过生日的队员策划了一个意外的生日惊喜。

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的各类报道作品总点击量均过亿次,多个作品登上中央级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疫情发生以来你们肩扛摄像机,挥如椽之笔,饱蘸深情,践行“四力”,赴病区和防控一线,描绘了一帧帧同心战疫的浩然长卷。你便是最美逆行者!感谢你动人的分享,向你致敬!”

这是今晚分享会上的颁奖词,中山媒体人也将以此自勉,继续打赢这场新闻战“疫”,助力中山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图+3/记者 夏升权

◆视频拍摄/陈晨

◆视频剪辑/冯明旻

◆编辑:沙玉兰

◆编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