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祕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乾清宮是紫禁城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我們所孰知的一座宮殿,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清宮無論從規模還是建制上來說都堪稱是紫禁城的後宮之首。乾清宮內佈置奢華,而當我們走進乾清宮,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皇帝寶座上方高懸的

“正大光明”匾。這塊匾自雍正之後,就與清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成為了紫禁城中最大的懸念,在經過一系列的演繹之後,這塊匾顯得尤為神秘,正是這塊匾向我們展現了清朝立儲制度的變遷。

正大光明匾在明朝時期是不存在的,它是在順治和康熙中間產生的,“正大光明”這四個字來源於《易經》,《易經》中說“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就是說做人做事、為官為政、從學從商、修身修性都要正大光明。這四個字也就成了清朝皇帝的座右銘,顯得十分重要,當年翁同龢給光緒皇帝上課,講的第一堂課就是“正大光明,天下太平”這八個字,告誡光緒皇帝一定要正大光明,這樣才能天下太平。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立儲制度

“正大光明”匾之所以被世人所熟知,是因為它的背後隱藏著清朝皇帝繼承人的秘密,雍正皇帝秘密立儲的錦匣就藏在這塊匾後,在經過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演繹之後,這塊匾就被世人所熟知了。清朝的秘密立儲是皇帝在生前選擇一個後代作為皇位繼承人,然後將名字寫在紙上並放入鐍匣之中,然後當著眾大臣的面,將錦匣掛在“正大光明”匾後,等到皇帝駕崩後,眾大臣一起將鐍匣取出,宣佈新的皇帝。這樣以來即有了皇位繼承人,又不至於發生像康熙時期“九子奪嫡”的慘劇。

清朝第一個採取秘密立儲制度的皇帝是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就是通過“正大光明”匾後的錦匣登上了皇位,乾隆也同樣沿用了秘密立儲的制度。乾隆立了一個儲君並將鐍匣掛在匾後,結果這個儲君死了,只好將鐍匣取下來換一個名字再掛上,結果這個儲君又死了。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舉行了盛大的典禮,首先是為了慶祝新年,更重要的是為了禪讓皇位的授受大典。乾隆將皇位禪讓給嘉慶皇帝 ,這是在盛大的授受大典上進行的,自然不需要秘密立儲了,因此可以說乾隆使用過秘密立儲制度,但是嘉慶皇帝卻不是通過秘密立儲制度取得的皇位。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公元1820年七月,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暴斃,當日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和眾大臣趕到乾清宮,結果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面沒有找到鐍匣,直到兩日之後在嘉慶皇帝生前的一個太監身上找到了一個匣子,打開之後才發現這就是本該掛在“正大光明”匾後的鐍匣。由此可見嘉慶皇帝同樣沿用了秘密立儲的家法,但是他的繼承者道光皇帝卻不是在“正大光明”匾背後發現的鐍匣,值得一提的是,道光皇帝是清朝唯一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而道光皇帝在臨終之前還比較清醒,當時他就是把愛新覺羅·奕詝和其他人叫到病榻前,然後當眾宣佈立愛新覺羅·奕詝為皇太子,定愛新覺羅·奕訢為恭親王。所以說道光皇帝是當著眾大臣的面直接宣佈的皇位繼承人,但道光皇帝還是按照秘密立儲的家法同樣的搞了鐍匣,但這就變成了一個形式而已。道光皇帝之後的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用不著秘密立儲,咸豐皇帝之後的同治皇帝沒有兒子自然也用不著。所以說雍正皇帝立的秘密立儲制度,只延續了四朝,而掛在“正大光明”匾後的鐍匣實際上只用了一次。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變遷

清朝沒有之前明朝的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最開始它施行的是貴族公推,老皇帝駕崩之後,由貴族會議公推一個新的皇帝。努爾哈赤當年就是由貴族公推做的部落首領,努爾哈赤之後的皇太極是八大貝勒會議推舉的,皇太極死了之後,四個親王三個郡王組成的貴族會議經過一系列的協商和鬥爭,最終推出六歲的愛新覺羅·福臨做皇帝,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來輔政。由此可見清朝的前三個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皇帝福臨,都是通過貴族會議推舉出來的。

順治皇帝是得天花死的,在臨終前他與孝莊皇太后商量後,確定了由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來繼承皇位。此時的皇位傳承已經不是由貴族會議來公推了,而是在皇帝臨終之前做一個遺詔,通過皇帝遺命來確立新的皇位繼承者。到了康熙皇帝的時候採取了中原王朝經常採用的嫡長子繼承製,公元1675年六月初三,康熙皇帝立不到兩歲的愛新覺羅·胤礽為皇太子,由此導致了康熙末年時期的“九子奪嫡”的慘劇。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事實證明康熙皇帝採用了嫡長子繼承製,並不能保證皇位的平穩交接,因為過早的確立太子會使得太子有了驕縱之心,這對於皇位繼承者的修身養性沒有什麼好處。但自秦朝之後,我國曆代的王朝大多都採用了嫡長子繼承製,這當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這也會導致君權與儲君權利的激烈對撞,而大臣為了後路必然會討好太子,這就導致了朝堂之上的結黨,而皇帝的其他皇子也必然會結黨內訌,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康熙在經過立太子之後廢太子,然後又復立太子到再次廢太子,最後確立了愛新覺羅·胤禛為皇位繼承者,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的雍正皇帝自然對這場慘劇膽戰心驚。而雍正初期其他兄弟對他的掣肘更是讓他不敢採取康熙皇帝的嫡長子繼承製,由此他便創造了秘密立儲制度,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雍正皇帝的一種無奈之舉,但這在也確實保證了皇位的平穩過度,清朝在雍正之後再沒有發生過爭奪皇位的慘劇。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在同治皇帝駕崩之後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再次發生了改變,變成了由慈禧皇太后一個人來確立新的皇帝,這也拉開了大清帝國覆滅的序幕。慈禧在確立新皇帝的時候不是任賢為君,而是任親為君,同治皇帝死了之後,他還有成年的堂兄弟,而慈禧選擇四歲的光緒是她的私心在作祟,光緒皇帝的父親是咸豐皇帝的弟弟醇親王奕譞,光緒皇帝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

光緒皇帝駕崩之後慈禧依然沒有吸取教訓,選擇了年僅三歲的宣統,宣統是慈禧的妹夫醇親王奕譞的孫子,宣統的母親是榮祿的女兒瓜爾佳氏,而很多書上記載這個瓜爾佳氏是慈禧的乾女兒。由此可見慈禧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完全是按照皇室的血緣關係來選擇的,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的交叉血緣選擇了光緒,愛新覺羅氏和瓜爾佳氏的交叉血緣選擇了宣統,慈禧的這種選擇方式確實讓人無語。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總結

慈禧在確立光緒和宣統的時候,自己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就確定了一個龐大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而此時的世界已然發生了重大的變革,世界各國自願或不自願的都在進行文化的交流。鴉片戰爭之後的國際形勢是在向工業化、民主化邁進,而此時的慈禧既不走工業化也不走民主化,在皇位繼承者的選擇上,是把門關上什麼外界的任何影響都不考慮,按照跟自己血緣的親屬來確立皇帝。

跟同治皇帝同時期的美國總統是林肯,與六歲在深宮中即位的同治皇帝不一樣,林肯出身貧寒,通過自己的勤奮刻苦獲得了律師資格,之後還做了國會議員。正因為林肯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他主張解放黑奴,通過南北戰爭使得美國實現了南北統一,為美國後來的強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歐洲的德國宰相是俾斯麥,他與同治、光緒基本上也是同一時代,他做過駐法國大使和很多其他國家的公使,他有著豐富的外交經驗,德意志在他手裡完成了統一。而亞洲的日本宰相是伊藤博文,此時中國也差不多是同治、光緒的時期,伊藤博文當過兵庫縣的知事,後來又去英國留學學習海軍,他既有實際工作經驗,又有留學經驗,在手裡日本逐漸強大起來。

清朝末年的世界格局正在發生重大改變,作為清朝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和她確立的光緒、宣統與世界其他強國的元首相比,無論是眼界、格局還是實際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這也使得中國沒能趕上變革的末班車,由此也給中國帶來了長達百年的恥辱。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的秘密,慈禧的不正大光明,導致了滅亡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中,統治者既要保證家族的江山世代延綿,更要確保自己的帝位不能受到挑戰,而清朝確立儲君的方式,從雍正的一個人秘密定到慈禧的一個人公開定,這無疑是於乾清宮上高懸的“正大光明”匾相悖的。在這種確立儲君的方式下,清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孱弱,從雍正的無奈到慈禧的無語,清朝在世界格局的浩蕩中走向了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