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靠什么?

游戏诗仙


在十九大明确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我国工作重中之重。
要重视农民经济收入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农村发展新型经济,走出自己的致富道路。


靠政策

首先政策就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了明确的政策就有了乡村振兴的方向,所以乡村振兴建设政策是关健。


靠人才

社会的发展,说白了就是人才的发展,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资源,人才就是战胜一切问题的利器,人才就是乡村振兴的摇篮。


靠产业

产业兴旺,产业富民,这是一项实打实措施,结合自已的天时,地利,人和,发展特色产业,做好”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依托自身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及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以产业兴农,促进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文明就不会成为”纸上谈兵”,”无本之源”,发展才是硬道理。


靠民风

民风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文明的象征,民风也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具体体现,改善民风要从点滴的生活做起,近几年,虽然农村发展也可以,但总的来说,城乡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村庄象”天女散花”,房屋横七竖八,道路弯曲坑洼。群众抱怨说:”住在土坯房,做饭烟尘扬;晴天一身土,雨天踩泥浆”。农民的呼声就是民生,农民的困难就是执政为民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道路硬化,住宅改造入手,在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上取得了大的改善,路灯亮了,住宅美了,道路宽了,出行快了,生活美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靠治理

政策是关健,发展是出路,治理才是必要的手段,没有治理就没有发展,没有治理也就缺少乡村振兴的保障,什么是治理?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这个”头”是什么,就是乡村的政府的智能部门,乡村党组织,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对村级事务的关心度大大降低,多数农民放弃知情权,参与权,更不要说行使管理权,监督权了,出现了”村民不懂民主,村民不敢民主,村民不知怎样民主”的矛盾局面,实现治理乡村,首先必须要实现管理民主,所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管理民主的根本途径,落实民主监督,实行村务,政务,财务的公开内容,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构建三级联动网络,促进村务民主管理,规范民主议事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最后以制度化建设促进农村基础党组织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管理民主的有利保障。


靠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生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的基本前提,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方向,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中”生产发展”是首位,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又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更是贯穿农村发展事业的金链条,发展不仅是前提,更是贯穿始终,永远不会改变的航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展才是硬道理。



橄榄剑社会



1108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需要有兴旺发达的产业经济基础,生态环境宜居、乡风文明淳朴热情好客、治理依法高效民主、农民生活富裕健康,这就需要建立与农户、消费者相关的资源基础,需要有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各种政策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引擎结合部分学者研究认为,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依靠“四兴、四力”来落实,四兴就是兴人、兴地、兴权、兴产业;四力指的是农村活力、农民能力、发展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1、兴人

现在各地乡村出现两种需求,一种是外出务工或者老弱病残人员在村里留守,一种是有些“爱农村爱农民”的新生代、城市人或者外出务工的返乡创业人,开始回到农村,并逐渐成为“懂农业”的新农人。

人的思想和建设突破发展都需要有足够的人才能够吸引过去,也应该通过文化教育及发展解读,他们的思想转变了,后续的很多工作都可以由人来完成,这是乡村振兴所依靠的根本。

2、兴地

好多地方的土地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部分土地荒芜,还有很多土地继续在进行耕作,但是农业产业的产值与土地综合利用率还是有限。如果能够将有限的土地经过联合经营的方式,提高土地的综合收益情况。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近三十年的发展必须靠土地保护。

3兴权

分为两部分,一是能够将土地资源进行权力分置,三权分立;让进入农村的人能够承受的了责任和权力的分布要均匀的问题;而是农村的环境、安全及管辖权等等方面来涉及到法治工作。

4兴产业

只有人力资源符合需求、土地资源发挥力度、三权分置能够抵押,然后我们就要把所有的这些条件放到紧密联系农村产业中去。只有解决了产业的位置,才能够解决基础发展的问题。

四力就是活力、能力、动力、竞争力;人的新农村;土地利用率。


农业引擎


乡村发展与城镇的发展密不可分。乡村和农业的发展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和市场,而城镇的发展可以拉动乡村的发展,为乡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也可改变乡村生活方式。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部分乡村就会逐渐衰落,出现“空心村”、弃耕、撂荒等现象,进而引发农村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等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和城镇发展的规律性,少数乡村随着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会逐渐衰落,属于正常发展现象,这类乡村要通过村落调整和合并等方式,归并到更大的村落中;还有一部分乡村,完全转变为城镇化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到了周边城镇中。乡村振兴应该关注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乡村发展问题。

我们国家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的目标、路径和发展模型等与改革开放初期应该有本质的差异,现在乡村振兴不完全是解决温饱等最基本的要求,而应该关注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生活方式、文化生活和乡村环境等方面。比如乡村居民的上下水设施建设、垃圾处理、道路硬化、交通出行、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村落建设风格和特色传承等。在新时代和新要求下,如何振兴乡村?一是要进一步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振兴乡村发展;二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如吉林和黑龙江生态大米、山西的小杂粮等,打造不同类型的绿色农业基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如水果、药材、苗木和花卉等,通过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实力;四是交通和区位条件比较好的乡村,要积极融入城市中,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乡村振兴一要靠有文化、有技术的带动人,需要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鼓励能人返乡建设家乡,鼓励外出就业人员回乡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把先进的技术、新的理念等带回乡村。二要靠信息,通过互联网、农村电商,扩大农产品、旅游产品和乡村特色文化的宣传和营销力度。三要靠投入,乡村建设欠账较多,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投入不仅可以彻底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也可以进一步拉动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四要靠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一体化。五要靠土地流转,如可吸取“三变”经验,即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充分释放土地、农民的发展活力。


张文忠


搞农业,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在跟老天爷赌。

乡村振兴靠什么?我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这是一个神圣的话题。

因为振兴乡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家这些年在三农领域也倾注了很多心血,但却没有明显的或者颠覆性的改善。

所以,振兴乡村是一项大工程。

振兴乡村,首先要靠人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从农业的生产环节(农资生产、农技指导、农事操作)、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农产品运输、渠道开发)还是消费环节(消费者能力),每一个环节的人群都是至关重的。

其次,靠天

小时候就听人说,“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农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还是靠天吃饭。

所以,搞农业,一部分是靠运气。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在跟老天爷赌。

最后,还得靠技术

我这里说的技术不仅仅是种植的技术,如何科学化的管理,让农民收益最大化。

对于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上,如何通过互联网去链接消费者,如何打通消费渠道,如何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率,这都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事情。

“农业是未来的房地产业”,也许有点夸大,但是,这也说明了未来几年,农业的形势会更加明朗。


作者:西部牛仔,今日新农人资深运营人员,三农专题百万阅读量文章原创作者,免费农产品发布平台田管家特约农技专家!


今日新农人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对比的思路,对比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当我们分析出在之前历史阶段中,城市发展所依仗的东西时,我们大致就可以明白乡村振兴所需要依靠的东西。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政府政策的扶持,在我国之前优先发展工业的历史时期,就曾使用了统购统销、城乡户籍制度等政策,利用政府的力量,将农村地区的资金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流入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相应的,在如今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就需要将政策重心偏向农村。

其次,还需要一个产业体系的构建,在之前之所以选择优先发展工业,就是因为工业相对于农业的高效率,那么在当下发展乡村时,我们就需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通过三产融合的手段,横向拉长农业生产链条,同时也使得农业纵向地与其他产业联结,搭建系统的乡村产业体系。

最后是人才,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那些家在农村,但是在城市里务工的人群,乡村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在现在乡村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一味地强调产业发展,而不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那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要加强对于本地农民的技能培育,同时注重对于外地人才的吸引,因地制宜,培养出一只了解乡情,有真才实学的农村人才队伍。


韩一军


乡村振兴靠什么?靠资金、靠产业、靠政策、靠人才!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很显然,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离不开产业支撑、离不开机制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离不开资金,这里主要说说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表现,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做支撑的乡村振兴,也只会是一个空壳子,即使振兴也只是短暂的振兴,肯定不能够长久。这里的产业有很多种,当然产业都必将在农业农村这个大环境里实现。这里的产业必将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之一,进一步夯实生产能力,以质量为目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培育多种经营主体,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说建设高标准农田,保证粮食安全,在夯实生产能力的基础之上,强化科技支撑,发展种业、精品农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和追溯。进一步培育多种经营主体,加强农户对种植业全产业链附加价值的分配,加强农产品与互联网、与超市、与乡村旅游养老休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等等。


水土博士


农村人口流失、产业不兴、资源利用率低、教育文化资源匮乏、乡风不振等等问题都是农村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那么要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如何让农村真正跟上现代化的角度,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目标?我觉得需要下大力气去引导人口回流、需要人才、需要资金、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基层管理制度、需要搞活农村经济。

四十年前,我们实施了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我国的经济尤其是城市得到了迅猛了发展,那么今天,我们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让乡村向城市开放,打通城市向乡村进行要素输入的渠道,引导城市的人才、资金和产业向农村流动。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改革,明晰权属;就需要进一步挖潜生态优势,促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真正做强农业。当然乡村振兴,也还需要其它地机制和文化建设等等予以支撑。


奋斗在京都


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的发展就被提上日程,2020年全面脱贫的总战略目标将在我国基本实现,农民盼望的美好日子终究会到来。那么,乡村振兴,靠的是什么?农学谷认为,乡村振兴,实质是人才的振兴,乡村唯有人才入驻,才有可能将我们广大的农村建设得更好美好。因此,不难发展近几年的大量的返乡创业和就业的优惠政策给到农民朋友,政府搭建了良好的优惠政策和平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

因此,返现创业者要坚持农民为主体的地位,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当地农民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让农民朋友在自家安居乐业,和谐共处!

更多休农业资讯,尽在您农学谷头条号!


农学谷


乡村振兴重在领头人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乡村领头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和价值。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实施?经济发展的路子如何选定?主导产业如何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如何让后进变先进?如何早日解贫脱困?这都是摆在我们乡村两级党员干部身上的一道必做题。

做振兴战略的谋划人。十九大结束以后,代表最基层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乡村两级代表肩负的不仅仅是把会议的精神原原本本带回去做好宣讲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拿出一整套适宜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崛起的可行性报告和规划。负责参会的代表不仅要做新政策上的明白人和宣讲人,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谋划人和领路人。要找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出振兴经济、激活产业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要搞好调查研究,要深入农户家中,要掌握第一手资料,要了解老百姓的期与盼、艾与怨,要了解困难群众的苦与痛、贫与寒。

做发展经济的引路人。乡村振兴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在经济的振兴上。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侥幸惯性思维的影响,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的思与行、谋与动一直停留在疲于应付的层面上,不会主动谋事,不愿主动想事,更不愿主动去干事。仍然满足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旧体制下的工作方式和模式,把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浪费消耗在日常的迎来送往、应付检查、就会开会、就文发文上,很少有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浅层次的所谓的抓落实上,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底数不清、状况不明,用表面的忙淹没了内心思想的贫乏和思路的短路,用表层的勤政掩盖了事实上的少作为和不作为。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街头巷尾、坐在农民的土炕上听听老百姓的心声,看看他们在思想什么,在议论什么,在关心什么;要搞好调查研究,要因地制宜看看当地适宜发展什么,宜农则农(包括种植、养殖)、宜商则商、宜服则服(服务业)、宜加则加(加工业)宜输则输(劳务输出)……路有千条,总有一条或几条适合自己可选。

做文明创建的倡导人。腰包鼓了富脑袋,生活美了讲和谐。创建文明和谐的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归宿。仓廪实而知礼仪。作为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在创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带领全体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也应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在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建设,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上也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成就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积极时代标志的农村文化建设。经济的竞争最终要归结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未来的世界必将是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世界,未来的农村必将是充满高度文化自信的农村。积极完善义务教育机制的创新和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积极探索出一条既能振兴乡村经济又能振兴乡村文化的新路子,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让更多的科技人才落户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创新农村,让明日之农村变得更加文明、和谐、富裕、美好。


冀之笔


人的回归,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根

我们在説乡村振兴,我们是在説什么。

资金?技术?农业?农村?农民?

是,其实又都不是。

乡村是一种生活形态,是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乡村生活是一种秩序,是一种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秩序。

不管社会形态也好,生活秩序也好,其实都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乡村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就是没有人,怕只能説是乡村的衰败。再深入一点説,即使资金、技术、农业公司做得非常完美,没有村民,那还是乡村么?

所以,我们説的乡村振兴,説的是人的回归。説的是一种社会形态、一种生活秩序的振兴。

而乡村人口是在快速减少的,怎样才能保证乡村人口的增加呢?

个人认为,核心思路是鼓励城市人口向乡村的迁移。

首先,农村人口是必然外迁的。这种趋势非常明显,可以説年轻人成长一批,就外迁一批。大量的农村人口已经降为零,这些农村也就消失了。你让年轻人不外迁?凭什么?

凭工作机会。农业必然是规模化机械化的方向,不要指望在这方面能创造出多少就业机会。那么可能的,农村人口的工作机会在哪里?

就在城市人口的进入。他们可能是来做民宿,可能是做农庄,可能是做种植,可能是做养殖。甚至只是怀念或向往农村的生活方式而来。

他们来了,就有消费的需要,而且这种消费不只是他们的,还有他们的亲戚朋友的,还有他们吸引来的客户的。他们产生了新的——社区?不对,社区是城市里的叫法,这里叫——乡村。虽然不是以往的乡村,但仍然是乡村,是新式的乡村,是传统乡村的再造。而乡村振兴,肯定不是要回归刀耕火种,而是新时代、新经济下的乡村。这才是真的振兴。

那么城里人凭什么来到农村呢?

让他们先安居,再乐业。

让他们名下有套农舍,再有几亩地。几十万?他们付得起,农民也因此受益了。不然农地撂荒、农舍破败,谈什么振兴。

这些城里人整农舍、伺弄耕地,就需要帮手。他们的朋友也被吸引了来,他们带着新思维做了共享农庄,也可能做了有机蔬菜,也可能做了民宿。他们懂城里人要什么,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于是需要更多的人来完成各项工作。

莫干山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回流。就是这样的。是不是乡村振兴?

我觉得是,绝对是。

所以,让城里人到乡下安居吧,没什么可怕的。给他们房本,给他们土地证。他们安居了,总要做点什么。他们可能就是农民,至少往上一两代就是农民,让他们回归农村吧。

不这样,农村一定是人越来越少的,大量农村是要消亡的。你説农业振兴还説得过去,説乡村振兴,怕不是这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