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何不断经历改朝换代?

艺术就是谎言


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其实就和人的生老病死一个道理,一个朝代从它开始那天算起,就必须有终结的时候。

每个王朝的开始,都会定下一些规矩,也就是所谓的“祖宗家法”,比如宋朝的“太祖誓约”,又比如明朝的“皇明祖训”等。这些所谓的规矩,是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以及开国功臣们为这个王朝定下的总基调,一般是根据前朝的失败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新王朝的立足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硬币有正反面,政策也一样。这些规矩在一个时代也许有其优越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势必会展现出不足。而且由于社会的发展,会有一些特权阶层利用这些规矩给自己谋利益。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改革呢?

如果改,势必要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不改,国家就有可能受到威胁。所以历朝历代的改革,所受到的阻力都极大,而且最后往往都是无疾而终甚至半途而废。

即使有成功的改革,也不一定能够规避所有风险。而这些也许是细微之处的风险,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候,如同肿瘤细胞一样突然开始扩散,对整个帝国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比如明朝,鬼都想不到一个区区建州女真,和一个驿站的驿卒,最后能毁掉这个巨大的帝国。

天道好轮回,谁都有命,封建王朝概莫能免。



青言论史


儒家思想宣扬"君为轻,民为贵"无法改变人自私自利的本性。在没有有效制度约束前提下,所有封建王朝都会一步步走向腐败没落。历朝历代都是靠统治者自我约束,历史事实证明了,这套约束机制不具有持久性。最后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同流合污,都成了腐败分子。土地兼并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其实也是人自私自利本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体现。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失地农民生存日益艰难,不像现在农民可以进工厂打工为生,加上天灾人祸苛捐杂税,最后为了生存铤而走险从而爆发了农民起义,改朝换代。新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又重复了老一套。中国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肢解印度


这个其实就是所谓的“治乱循环”,而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之所以走不出这个怪圈,主要原因是在封建统治下,朝政腐败和资源分配殆尽是必然结果,从而激发官民矛盾。而由于中央集权制的稳固性,这种矛盾发展到最后只能通过改朝换代来收尾。

朝政腐败的必然性

纵观古代历朝历代,盛极而衰也是一个怪圈,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由于进取心的丢失,从而造成安逸思想滋生,最终致使朝政逐渐走向了腐败。

纵观所有王朝,初期从皇帝到大臣都是进取心最为鼎盛的阶段,因而形成了初期的蒸蒸日上,而在这段时期内无疑是每个朝代吏治最为清明的时代。而一旦进入盛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强大、生活的富足,必然造成进取心的丧失。

纵观所有朝代,对外扩张基本都发生在初期,而进入盛世之后,即使对外作战,最终的结果也是臣服、纳贡,而少有主动扩张者,这同样是儒家思想造成的,毕竟我们是“天朝上国”,灭其国是极为“失礼”的行为;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经常发动战争是劳民伤财。

一旦失去进取心,就必然滋生安逸思想,安于享乐岂不成为常态?一旦权力阶级和特权阶级全部都醉心于纸醉金迷,岂能不滋生腐败,朝政岂能不荒废?

资源分配殆尽的必然性

纵观历史,中国长期保持着农耕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土地无疑是最大的资源,而在这种传统生产方式的支配下,资源总量的增长极为有限。而一旦经历盛世,人口又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必然造成资源分配出现问题。

因此,盛世和乱世总是和人口的增长和减少成正比的。西汉末期人口近6000万,王莽之乱中人口迅速衰减三分之二,东汉初期人口仅剩2100万。到东汉桓帝时期人口恢复至5648万,但经历了黄巾之乱和三国乱世,人口再度剧烈衰减,三国时期总人口也不过750万。西晋中期人口恢复至1600余万,但在经历五胡乱华、南北朝乱世、隋末乱世之后,当唐朝初期,人口仅剩200余万户,1000万人左右。而唐朝经过治理,到安史之乱前一年人口再度恢复至5291万,但安史之乱再次导致人口骤减,到唐代宗时人口仅剩1692万……

一旦随着人口增长导致资源分配殆尽, 资源争夺将称为必然,而权力阶层在这种争夺中无疑占有先天优势,每个朝代末期的土地兼并严重就是具体体现。面对这种分配不公,官民矛盾岂能不激化?

中央集权制的稳定性,注定矛盾激化到最后只能以改朝换代收尾

自秦汉之后,历朝历代为了统治的稳固,无一不在推行中央集权制,这种权利的高度集中,的确可以使统治变得极为稳固,但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一旦矛盾激化,是根本无法通过变革来化解的。

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地主、百姓,权力是逐步递减的,而由于权力在资源争夺中的先天优势,越往高层占有的资源无疑更大。而这也是造成历次改革难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高层占据着最大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在改革中遭受的损失同样是最大的,他们自然坚决反对。

同样由于中央集权的原因,封建社会的阶层相对较为稳固,这是维持王朝统治稳固的基础,但同样由于这种稳固,底层百姓想要重新进行资源分配,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

矛盾激化到最后,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选择造反,力求打破固有阶层,重新进行资源分配。而经历过战乱后,人口大量下降,原有王朝被推翻,各阶层界限被打破,使得资源分配重新变得充裕,于是王朝再度逐渐变得稳固,直到下一批百姓再活不下去。


香茗史馆


小时候看演义,评书。总是为西宫娘娘和八千岁的故事着急上火,急于皇帝的愚钝,重用小人导致江山丢了。后来吧,就是把皇帝当成最大的坏人,总是要迫害我们好人,但为什么要个坏皇帝的?。但看史书吧,依然充满诸葛亮进君子远小人的这种论诉方式,好像江山丢了,都是皇帝奢靡之风,近小人导致江山丢了。那为什么天天每个朝代都是这个问题呢。历史会是这么脸谱化的吗?怎么能找到历史背后的故事呢?

其实,历史也简单。怎么说呢!就是平衡。夏开始家天下,商开始有甲骨文,多少史料记载少,就以周开始。周朝呢,仔细想想,怎么管天下。没啥好办法,只有分封制,也就是大地主,家大业大,兄弟多,咋办只能分家过呗,就是这么简单。这一点和日本西欧差不多,也是分层次的管理,周天子,诸侯,士大夫,士几层关系。规定好义务和权利,以及效忠关系等。日本的是天皇,大将军,大名,武士几层。欧洲是国王,贵族,骑士等。分封制是个比较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制度,就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一下,分层管理。这种制度,日本现在的大公司里依然有其影子。

这种制度的弊病就是纷争不断,时间久了,封臣之间利益冲突会有纷繁的战争。如果规模不大,会形成几个大的封臣之间的平衡;君主就是是诸侯平衡的产物。

但这个规律对中国不适合,为什么?因为中国太大了。比如中国东周任何一个诸侯都是西欧一个大国的体量。任何一个诸侯都有席卷天下的实力,并且中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大势,无论从治理黄河还是抵抗北方草原入侵讲,这是必须的。从一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形上,是一片平原, 耕种是好地方 ,打战不好,无险可守。就这样打来打去,出了春秋五霸。毕竟各个诸侯国是堂兄弟们,要点脸面,打仗还多少有些顾忌。但从三家分晋开始,大夫夺诸侯权开始后,就撕破脸了。这就是战国七雄的兼并战,说白了,就是抢你家的地。秦有地理原因的优势,然后严刑峻法的变法,秦国变虎狼之师,随吞并天下。

秦有天下,发现麻烦也来了。有周的分封制的教训。经验教训就在眼前呢?知道不能分封了,那就郡县制吧。可是问题也来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管理的有效距离也就马一天跑的距离,管不过来。秦始皇再精力旺盛,每天也就看十几斤的书简吧,再加上一味依靠吞并六国的成功的方法,严刑峻法,秦有二世而亡。其实和暴政关系不大,主要是才刚有天下,管不过来。社会已经不是西周初期的混沌状态。一味靠严刑峻法,不顾及地方情况千变万化,各地有不同的问题,简单靠秦始皇有吞并六国之威,还能压得住。直到汉武帝推恩令,才算解决了刘姓王国的麻烦。为了吸取秦始皇的严刑峻法的教训,汉朝开国只好用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这才有文景之治。但这种方式治国,造成了地方豪强势力的壮大,随着时间推移,也就所谓门阀士族的兴起。

门阀士族的兴起,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但直接影响了中国千年的历史进程,直到盛唐士族的势力才消失在历史长河。从西汉到盛唐,历史人物虽说风起云涌。但基本呢,得士族有天下,但也受制于士族。士族的兴起,造成王朝的统治被士族把持,东汉是士族完全壮大时期,多少有名义上共主,东汉后就是分分合合几百年。看似混乱,其实背后都是士族势力的争斗。无论是南阳的豪强,山东的大族,还是关陇的军事贵族,本质上就是世袭的士族。就是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地方豪强势力。

士族势力的兴起,显示出我们大帝国的困境。无论如何国家太大了,皇权必须有人依靠才行。其实主要的问题就是,统一这么大的国家,皇权不可能直接管理,必须依靠一定的层次去间接管理。但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中间层次的失去控制。汉朝和唐朝就是在国家强大的过程中失去了对中间层次的控制。汉其实亡于门阀士族,唐亡于藩镇割据。本质上就是管不了。

从宋到明清等王朝,开始采用加强文官,重用科举,提防武将等措施,保障了王朝的对地方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口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多。王朝早期的一些办法就不好用了,必须得变化了,这就是每个王朝都有变法的原因。但往往变法要针对中间层次,也就是官僚体系进行改革,会使他们利益受损。在这一背景下,使得问题没解决反而又产生问题,使得更加失去控制,使得王朝崩溃。这背后就是原因就是管不过来的问题,早期人少地多,有问题了多少处理有余地。到王朝后期中间层次膨胀到王朝无法平衡的地步,也就是回旋余地不多。地方事物不管更是不行,有士族、藩镇的教训,不管迟早会出现更大的麻烦。这就是王朝的宿命,不管不行,管又管不过来。宋以后的问题就是王朝管不过的问题。这就王朝的三百年的命运,这些人失去控制的时间上限就是三百年,三百年

宋朝外患最重,内政被忽视了。其实宋朝防武将,防外戚,防宦官,但王朝最后受制于宰相。政令均出宰相,南宋的临安投降书没有宰相签章居然是不合法的。

元是一个不想统治的胡乱闹的外来政权,兴于弓马,败于弓马。

明朝有宋宰相之祸,罢相。但发现依然没法,皇帝毕竟管不过来。只有依靠文管体系,不得已有了内阁,不是宰相的宰相机构,皇权不得已只好依然靠有控制的宦官制衡文官。明朝宦官再厉害也是对文官的制衡,皇权对此有绝对控制力,不是汉唐时的宦官当权。但依旧是最后管不过来,官僚失去控制。要不崇祯不会说文官个个可杀,最后陪崇祯依旧是个老太监。

清虽然用外国人的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失去对中层汉族人的控制。虽未亡于曾国藩,但还是亡于北洋的袁世凯。其实也是王朝最后管不过来的问题。


沙中土大溪水


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中国人的自主意识要比西方人和其他国家的自主意识要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中西方历史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并没有朝代更迭,只有国家轮换。这取决于西方人“天下三分”的思想,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虽然他们一直在这些方面努力。

中国人则不同,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时间如何变换,胜利者都必须在承认自己属于一个大民族我(中华民族)的基础上才能治理国家,否则不出二十年,入侵者就会被完全驱逐。因此,不论这个地方被侵占多少年,它的根本思想没有变,那就是天下大同。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天下思想。日本人只会偷,西方人只会抢,而中国人则能够创造并完全保护各种人类财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人的改革创新和去除由时间堆积出来的不当法律的思想比较活跃。从刘邦约法三章,再到汉武帝以儒家为基础,百家共发展的法律变革,哪一个不是决定了中国人千年后的命运?历朝历代皇帝大修长城,大通运河,也是为了造福千年后人。即使是王莽这样的人,也是为了大力变法才谋权篡位。如果你看到了王莽的变法新举措,你就知道他为何变法不成功了。因为他变的法,太接近现代,对贪官污吏及皇家权贵的打击太大,太得罪人了,所以他的反对者才会多如牛毛。尤其是他要求地主富人出60%的钱款交给县府衙,然后由县府衙拨款救济灾民,帮助小型商铺扩大经营,还发银子鼓励农桑。

而西方人谋反则不是为了天下万民,而是仅仅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自己受不了而已。他们一开始就是分的,一开始由政府、军队和教堂分配国家权力,现在又搞了个三权分立。你看看那些改革过的西方国家,为何会如此娇小?再看看北约内部,也是如此不和。

这就是文化决定的意识形态和历史结果





心之力——神君之光


唯一的原因就是士绅不纳粮税。

自汉代开始,第一个非贵族王朝必须选择一条符合自己的道路。西汉的统治阶层最初是勋贵列侯,信奉黄老学说,对百姓生存尚且有关爱之心。但自汉武帝开始,卫霍外戚集团兴起,勋贵列侯集团逐渐没落。儒士集团当然乘机借独尊儒术崛起,掌握国家政权,与地方大族合流,发展为集学阀、官僚、地主、商人为一体的世家阶层。

从此,士绅不纳粮成为数千年的传统。

所以,士绅掌握财富人口,控制地方经济,吞并土地,导致小地主自耕农大量破产,国家财政缺口必须向剩余的自耕农增加摊派,活不下去的庶民百姓就开始暴动。而又因自耕农与小地主的消亡导致统治阶层失去根基,自然就被新王朝取代。

新王朝最初因为恐惧而限制土地兼并,而发展下去又会走上老路,土地兼并再起。


四川達州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了王朝不断地覆灭,但深层次原因是,治理架构出了问题。

首先,王朝的覆灭,就意味着统治阶层的倒塌。而统治阶层为什么会最终倒塌呢?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唯一的原因就是贪婪,无一例外,所有的王朝都死在了贪婪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论古今中外,统治阶层无一例外都是贪婪的,可为什么西方现在走上了稳定的路子呢?

毫无疑问,这是结构性出了问题。

中国历朝历代的治理结构,就像是一只蚂蚁手持长枪骑在一头大象头上,只要你不用力戳大象,一般都能长命百岁。但当有一天蚂蚁突然起了贪心,幻想着自己成为一只大象时,问题就来了。

而西方现代的治理方法,是一头大象在拉着一只蚂蚁走,而缰绳,却在自己的手里。

如果有一天这只蚂蚁想发疯的话,大象完全可以选择松开缰绳。

这,便是差别。

一个骑字,一个拉字,决定了两者最终的命运。

但可悲的是,中国的蚂蚁,学不聪明。西方的蚂蚁,摔了几次后,就不再骑大象了,而且选择让大象拉自己。

可中国的那只蚂蚁,无论摔多少次,它都跟个傻逼似的还想爬到大象身上。

所以,它们的命运也就注定了,早晚会被大象踩死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存在谁比谁更高级。想骑在别人头上的人,注定会摔得很惨。


荒诞派当家掌门人陈阿宁


首先,我要反驳你说的“民为贵,君为轻”这句话:

这里的民不是指现在意义上的民,而是单指士族阶层部分和庶族阶层(自耕农,小地主,某些大地主,……),它不包括奴婢,佃户,商人……所以这里的民其实就是统治基础,那么其实这意思就是告诫帝王不要把我们这些帮你统治的人得罪了,不然我们推翻你。――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民对立”事实是一些没土地的佃户,流民和奴婢和民的对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为什么封建社会经常改朝换代:

我认为其实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现代社会的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分配”这个核心矛盾, 当分配出现严重不均王朝必然会崩溃。

一般封建王朝初期社会财富集中在大多数人手中,而王朝末期社会财富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占绝大多数人的被压迫者就会起来推翻这个王朝。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这种时候统治阶级绝对干不过被压迫者,统治阶级虽然有权,有钱,但是他们没人。

一般王朝末期大地主变多,小地主变少。但是小地主才是王朝统治的基础。所以没人……

打仗就需要人,统治者都没有人了还怎么打,所以必然灭亡【参考解放战争蒋介石的处境】


romanticjq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每一个朝代,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一套崭新的制度,和一套新设计的政治经济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不断发展,而需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王朝就需要在过去的制度上加“补丁”,加入新的机构和部门,赋予新的职能。

这样的官僚体系在王朝中期达到平衡,对社会经济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管理,经济与政治达到完美平衡。这个阶段,也是各个王朝的中兴阶段。

而后,官僚体系继续发展和庞大,复杂。社会经济的生产力发展却不能随之成长(宋朝除外,所以如果不是外敌,不知道结局如何)。最后,社会生产力终于不能负担官僚体系的空转,整体坍塌重建。

然后新的朝代再次进行一套制度设计,重新来过。

现代政治体系中,西方民主政策通过不断更迭政党洗牌,也达到了一定清洗官僚体系的作用,但是并不彻底,所以寿命延长之外,也出现了一些隐患。比如特朗普上台前,美国的白左政治,以及现在欧洲的问题。



至于新中国,也在新的循环中,有自己的方法,也有弊端。这里不多谈。


咨询师天生


一个朝代的执掌权力的顶层管理人,不为万民谋事,焉能不更朝换代?中国五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假设从商朝开始,那商纣王也是爱民治国的话,那秦始皇也是统一六国后,为民治国传承一脉的话,那刘姓汉代如起家时般競競业业的话……那还有什么唐、宋、元、明、清、民国及后呢,全是将普通的底层的,贫困的民众置之度外之际时,那就是一个新的朝代正在孕育中,他象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他似海平线上一艘巨轮,正在向岸边驶来,他如一个受孕之卵,在潜伏在母体子宫中慢慢生长,十月胎期出人间,任何一个朝代,综观历史,都在遵循前朝前代的路径,都得被后来者代替,大城门上换旗号,不识旧人出新人,此仍天命吔不可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