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政府紛紛出錢要求在華企業回國,這是真的嗎?

美國、日本政府紛紛出錢要求在華企業回國,這是真的嗎?

兩則引發熱議的新聞,一則是源自自媒體的烏龍翻譯,另一則則是報道失實。

近段時間,外媒報道的兩則新聞刷了屏,一則是美國政府為在華美企提供100%的搬家費,要求美國企業搬回美國;另一則是,日本政府也要求在華的日本企業搬回日本。

消息一出,便有不少人開始擔憂,這些外資企業真的會搬走嗎,中國的產業鏈是否會因此出現斷裂,中國製造業是否會受到影響?

兩則新聞竟都是烏龍

4月9日,彭博社一則題為“Kudlow says U.S.should allow firm‘100%immediate expensing’”的新聞刷了屏,不少自媒體將其翻譯為,“美國要求企業撤離在華工廠,美國政府承擔100%的搬遷費用”,瞬間就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美國、日本政府紛紛出錢要求在華企業回國,這是真的嗎?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表示,彭博社新聞中的標題用了“should”一詞,是祈使句的用法,這僅表達了美國政府的一種希望和願景,而非美國政府強制要求在華美企搬遷回美國。

而在此前一天,彭博社的Japan to fund firms to shift production out of China”(日本將資助企業把產能撤出中國)一文已經引發了熱議。

美國、日本政府紛紛出錢要求在華企業回國,這是真的嗎?

然而,《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日本政府官方網站找到的這份名為《應對新冠病毒的經濟措施》文件中,在30-31頁裡有關供應鏈轉移的內容裡並沒有出現“中國”二字,亦或是政府要求日本企業從中國轉移的相關內容。文件中只提到日本政府認為,目前日本在外的產業鏈不可以只是集中依賴某一國家,日本希望自己的產業鏈可以更加的多元化。

美國、日本政府紛紛出錢要求在華企業回國,這是真的嗎?美國、日本政府紛紛出錢要求在華企業回國,這是真的嗎?

這兩則引發熱議的新聞,一則是源自自媒體的烏龍翻譯,另一則則是報道失實。

美國為何急著要企業搬走

雖然兩則新聞並不具有足夠的真實性,但美國政府想要在華美企撤出中國市場的動機卻是十分值得關注的。

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低失業率”一直被其視作引以為傲的政績。然而近段時間,受到疫情影響,美國失業率正不斷飆升,3月美國非農業就業崗位就銳減了70.1萬個,失業率也從2月的3.5%升至4.4%,月度增幅為0.9%,創1975年1月以來美國失業率最大的單月增幅。美國勞工部表示,有些接受問卷調查的人就業狀況沒有被合理歸類,3月份真實失業率可能已經達到5.4%。

正因如此,楊水清認為,“美國的失業率數據存在滯後性,疫情影響遠未充分體現出來。美國疫情嚴重,目前暫不能復工。因此,美國希望能夠通過產業鏈的回遷,解決目前的失業問題,失業率的攀升也是當前美國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而解決了就業問題,也才能更好地解決美國的消費問題。”

此外,目前美國還面臨著高額的赤字問題,楊水清表示,美國政府認為工廠回遷,還可以解決美國目前所面臨的稅收問題。

4月13日,跨黨派的公共政策機構“負責任的聯邦預算委員會(CFRB)”發表報告預測,美國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將達到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機構稱,美國聯邦政府今年的預算赤字總額將超過3.8萬億美元,佔GDP的18.7%,是上一財年的4倍,目前美國已是負債累累。

最後,受到疫情的影響,歐盟國家一直想要將自己的產業鏈搬出中國,建立一條備份產業鏈。

楊水清表示,“目前,歐美國家普遍擔心產業鏈安全問題。在深度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企業在整條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密切合作,中國疫情嚴重導致很多原材料、中間產品不能按期出口到歐美國家,影響後續生產,歐美政府認為需要準備一條‘備用產業鏈條’,也就是所謂的‘去中國化’。”

“但目前歐美國家疫情嚴重,事情出現反轉。中國作為主要的供給端,歐美國家作為需求端,隨著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美國卻出現了訂單退回、工廠減產甚至倒閉、工人失業的現象。”

撤出中國有難度

面對政府所謂的“金錢誘惑”,這些在華的外資企業究竟會不會選擇離開呢?

楊水清認為,“真正決定工廠能不能搬走是企業自己。1992年,美國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到了2017年,美國企業就已經在中國獲得了十分可觀的盈利收入。因此,從目前來看,我覺得美國工廠撤出中國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此外,楊水清還表示,“疫情過後,各國定會傾向於構建更獨立、更完整、更安全的產業鏈。中國產業鏈的轉移受前兩年中美經貿糾紛帶來的不穩定預期影響,部分企業已經轉移至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但中國勞動力的素質與技能較東南亞國家有優勢,加之產業鏈構建、備份、轉移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國有機會將產業留下來,但同時也需要不斷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減低成本,以及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

從企業租賃的狀況來看,目前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外資企業可能暫緩了進入中國的腳步,但這不意味著外資離開中國市場或是對中國市場缺乏信心。

戴德梁行高級董事、大中華區租戶研究主管Shaun Brodie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縱觀近期進行的眾多企業信心調查結果,對於許多外資企業來說,中國(尤其是長三角地區和上海)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因而,只要全球範圍內的業務活動開始復甦,外資企業將繼續尋求中國的各類商業地產空間,無論是辦公空間、零售空間、工廠空間還是物流倉儲空間,特別是在成熟的經濟區域,如長三角,或成熟的商業中心城市,如上海。”

而摩根士丹利也在一份最新的觀點中稱,受到疫情的影響,企業其實更難搬出中國。首先搬遷意味著新投資,目前歐美經濟受疫情的影響,估計需要兩年才能恢復。其次,以TMT產業鏈為例,全球龍頭企業幾乎都認為,中國在復工的展現的管理能力,進一步驗證了其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的製造業優勢。

記者 張者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