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文/小聆媽媽

家長都知道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有很多好處,但我們畢竟不是專家,在培養孩子的方面存在很多誤區。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正確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著名教育家洪蘭,在一次TED演講被眾人所熟知,她運用獨有的幽默詼諧的方式,拉近了我們對人體大腦的認知,讓我們知道大腦的獨特構成。而她認為:錯誤的情緒處理方式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棍棒教育”會讓孩子本能恐懼

洪蘭分享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1歲的寶寶,在被打後拒絕家人的安撫、擁抱。洪蘭為了這個事情,花費了很多時間告訴這個家長,不要打孩子。

有實驗數據顯示,如果經常性的打罵孩子,即使家長沒有打傷孩子,但是對這一行為引起的不良情緒,會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

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為什麼不能打孩子?

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的媽媽曾經坦率的說過,她從來不會因為孩子大提琴拉的不好去打罵他。

因為她覺得,如果孩子因為這件事捱打,就會引起孩子對大提琴產生恐懼與厭惡,再也沒有辦法用平常心對待大提琴,他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這麼簡單的道理,很多家長就是不明白。當孩子做錯一件事並受到懲罰時,他本身就會對這件事情存在恐懼感,家長這個時候如果強迫孩子去做,就越容易激起孩子的厭惡……一個惡性循環就此展開。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在複雜的大腦中,主管情緒的是前腦;當前腦長期處於負面情緒受到損傷,孩子的性格也會發生轉變,大腦的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洪蘭教授告訴我們,情緒能夠改變大腦的結構。所以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要過度上綱上線,給孩子一些犯錯的機會,讓孩子在犯錯中學習。

如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1.閱讀是激活大腦發育最快的方式

洪蘭教授表示:說話是一個人的本能,而閱讀則是習慣,閱讀的速度比說話的速度快3倍。

孩子通過閱讀,能夠了更多更新鮮的事物、傳承前人的智慧、吸收別人的經驗和教訓。閱讀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現在很多小學就要求家長給孩子準備一些必讀的課外書,成為一項作業,是因為如此。

課本上的知識對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遠遠不夠的。一些兒童的讀物、繪本,還能夠傳授給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幫助孩子形成好的習慣。

2.運動

在運動的過程中,人體的大腦會分泌營養素,這些營養素作用於腦細胞進行增長,刺激大腦的靈活性。

運動時,大腦需要調配身體的各個組織進行協調合作,對大腦的協調性也有很多的好處。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明顯的提高。

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低齡的兒童可以選擇滑板車、平衡車、扭扭車之類鍛鍊孩子反應力和判斷力;危險係數都不高;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選擇自行車、籃球、足球等大型戶外活動。

3.遊戲

現在市面上很多益智類的遊戲都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有效的應該是這4種遊戲,家長可以參考孩子的興趣選擇合適的遊戲。

  • 拼圖和積木

拼圖和積木屬於最常見的一直遊戲。這兩種遊戲都需要孩子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散碎的零件進行分析、研究及推理;通過對細節的觀察,實現整個“工程”的還原。

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空間想象力都有著很大的要求。孩子需要在腦海裡確定方向,然後才能動手去嘗試,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 橡皮泥

橡皮泥主要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手是孩子智商發育的第一步,孩子通過手感知認識這個世界,並進行探索。

橡皮泥一般都比較柔軟,可以根據孩子的喜愛變成任何形狀,讓孩子愛不釋手。低齡的寶寶可以把自己對一件物品的認知通過橡皮泥表現出來,讓家長一目瞭然。

  • 猜猜看

市面上很多記憶卡片、認知卡片,讓家長教會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但這些東西玩法其實很多樣。

第一種玩法,把幾個相同的卡片放在孩子面前,跟孩子約定幾分鐘之後把卡片翻過去,讓孩子憑藉記憶翻出想要的卡片;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發育,不止閱讀一條路,還有這2種方式

第二種方法是,蓋住卡片的大部分,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通過細節的觀察,在大腦裡進行篩選,選出有相應特徵的物品進行猜測。

孩子給不出答案的時候,可以逐漸放開明顯的細節,給孩子引導,說出正確的答案。

  • 數獨遊戲

數學可以稱得上是從3歲到80歲都可以玩的邏輯思維遊戲了,永遠都不會過時就是它獨特的魅力。

孩子需要不斷的觀察、分析和推理,每一個空格應該填寫什麼數字。

孩子在玩數獨的過程,專注力、意志力、邏輯思維能力、推理分析能力能都顯著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