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

嵐縣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

春光正好,春意正濃,隨著越來越多農民開始下地勞作,嵐縣春耕農忙大幕也緩緩拉開。走在普明鎮普明村,一望無際的田野間,幾臺往來穿梭的大傢伙格外引人矚目。“那個帶耙的是摟草機,旁邊小點的是秸稈打包機,這片地我今年打算種些土豆,可去年留下的玉米秸稈,燒又燒不得,正發愁呢,村裡幫著聯繫了嵐縣祥泰草蓄開發有限公司,免費給我們處理秸稈,還免費旋耕,讓我一次就省了兩筆錢。”見筆者感興趣,正在田間查看的村民劉大爺向我們介紹道。只見平坦的田地裡,隨著摟草機和秸稈打包機的行駛,一縷縷散落在地的秸稈被“吃”進去,又變成一個個秸稈包滾落出來,不一會功夫,這些秸稈包也被運輸車拉走了。一上午工夫,劉大爺和附近村民的250畝地就完成了“變臉”,原先雜亂的玉米秸稈成為了500多個秸稈包,整齊地散落在地裡面。

嵐縣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

而這被劉大爺豎起大拇指稱讚不已的秸稈利用方式,正是嵐縣今年試點實施的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採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的模式,將項目託管給嵐縣範圍內信譽度高、組織力強、實施面廣的農機服務企業,對全縣秸稈清理打包、殘膜回收、耕地旋耕。同時針對不同作業條件採取不同作業方式,對地貌平整開闊利於大型機械作業的平川地塊,實施1畝補貼60元,由農機服務企業負責。而對於山區林區及邊沿線區域不利於大型機械作業的地塊,各鄉鎮也在每個項目涉及村設立秸稈集中堆放點,充分發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對玉米秸稈進行離田作業,將玉米秸稈集中堆放,確保秸稈離田後無法再次焚燒並能夠直接旋耕。根據作業方式不同給予不同補貼,如機械化作業每畝補助30元,專業隊(合作社)人工作業每畝補助20元,如果是農戶自行清理的話每畝補助10元。

“以前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堆積在田間地頭,可村民捨不得花錢僱機械處理,偷偷焚燒又會汙染環境,大風一刮,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而且這麼多秸稈堆積在田裡也是資源浪費。”談起之前為秸稈禁燒所付出的努力,嵐城鎮前莊村村支書程潤珍感慨頗多。可現在,隨著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鄉鎮幹部心頭“老大難”得以迎刃而解,好多村民看到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帶來的好處,主動參與進來,對自家秸稈進行打包處理,不僅解決了露天焚燒問題,也起到防止面源汙染、農田保墒、改土培肥、提高耕地質量的作用。截至目前,全縣秸稈焚燒次數、期數同比下降85%,減少人民群眾財產損失500餘萬元,減少救火投入300餘萬元。同時,該項目的實施預計還可減排二氧化硫1.36噸、煙塵30.08噸、氮氧化物8.16噸,實現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嵐縣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

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不僅對農民,對項目實施企業也是一大利好,“最近幾天,我們30臺大型機械滿負荷運作進行打捆作業,組織了25臺運輸車輛對秸稈包進行轉運,還從運城、晉城和忻州等地調用了50臺機械進行深耕深翻作業。”正在加油的運輸車駕駛員梁全秀雖然忙了一天,但臉上笑容依然燦爛。作為順會鄉劉襯會村的貧困戶,他已經在公司連續工作了50天左右,每天掙200元,目前收入可觀,一萬多元成功收入囊中。據項目實施主體嵐縣祥泰草蓄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文青介紹,這些回收的玉米秸稈將直接打包運回公司,進一步加工成飼草和電料銷往全國各地。“現在我們收集了9500多噸秸稈,已經有5000多噸秸稈賣往神池、中陽、交口等地,每噸秸稈售價200元,天天供不應求。過去秸稈沒人要,現在秸稈成了寶,這個項目變廢為寶,一舉多得。”據瞭解,該項目由於對地塊進行了旋耕深翻,將有效治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耕地質量,預計畝增產100元,5.252萬畝共計增產525.2萬元,同時可為農民減負300萬元。

今年春季,該縣率先在東村鎮、嵐城鎮、普明鎮、土峪鄉、上明鄉、王獅鄉、社科鄉7個重點鄉鎮實施該項目,共涉及5.252萬畝,覆蓋1.7萬名農民,其中貧困人口6700人,項目實施過程中組織當地勞力275人,其中貧困人口153人,人均勞務收入4300元以上,共獲得勞務收入118.25萬元。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嵐縣還將根據老百姓的需求來調節具體作業方式,並計劃於秋季全面鋪開秸稈資源化利用項目。打通利益鏈,補齊生態鏈,形成產業鏈,嵐縣正通過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實現減汙染、降風險、減支出、增收入的雙贏目標,走出一條獨特的循環經濟之路,在一個戰場打贏了兩場攻堅戰。(梁瑞霞 孫 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