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保險容易,真正到了理賠的時候卻難上加難,保險裡的文字遊戲太多,怎樣識別?

未成熟的小蝸牛


真正到了理賠的時候難?保險裡的文字遊戲太多?怎麼識別?

這是一種駁論,保險理賠從來都不難,難的是你覺得自己得了挺嚴重的病,在醫院看來都是小毛病。我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說一個人得病去醫院要求住院,醫院直接拒收,理由是這病住院就是浪費床位,在資源緊張的大醫院尤其如此,床位要給真正需要的病人。真正被醫院認可的大病,保險公司理賠從來都不難。保險理賠條件並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幾十年大病發生科學統計做出的相關結論而制定的。

但保險也要講究利益平衡,不能把所有的疾病理賠門檻都放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不然誰也得不到好處。所以除了國家強制規定的25種高發重大疾病,佔出險比例95%,各家理賠條件一模一樣外,剩下的保險公司自己調整,所以就會有的疾病理賠的條件門檻高一些,有的疾病理賠的門檻就低一些。至於這麼制定的,就涉及什麼科學建模,數學方面的專業內容,結果只是一種總體統計下的數學結論,當然不會適用單獨的一個人。

除此之外,保險合同中的疾病條款涉及大量的醫學專業名詞,別說賣保險的人,就算專職學醫的都不一定能全部看懂,更何況是普通的客戶。但你說,你在沒有任何疾病症狀之前會花費精力看這些東西嗎,不會!誰都不會!即使看了,也看不懂。因為沒用啊,只是有了相關疾病的症狀我們才會針對性的看相關疾病的條款對吧。

那麼我們怎麼選擇,是對我們最有利的呢,我認為選擇重疾險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1)疾病數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不僅是重疾數量還包括輕症、中症

輕症跟中症疾病多數是重疾疾病的前期表現形式,比如極早期的惡性腫瘤,輕微腦中風,中度類風溼,48小時深度昏迷等等說白了就是補充了一些“輕微”疾病,降低了一些重大疾病的理賠門檻,有了這些分類疾病保障範圍擴大了不少。

(2)查詢下當地高發的疾病,疾病的發生跟所在的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比如北方比較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南方容易得呼吸道方面的疾病。這些很容易在網上查到,知道了這些疾病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

(3)身邊人都罹患了哪些疾病,我們有觸動的基本都來自身邊的人,他們出現的情況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好的例子,關注這些疾病。

(4)家族病史,有些疾病是具有遺傳性質的,比如父母都是癌症去世的,你覺得他的孩子患癌症的概率大不大。

(5)根據自己目前的身體徵兆進行篩選。有些時候我們的身體會表現一些異常的情況,比如突然哪裡疼,經常迷糊,腿部血管表現明顯等等,這些都是一些疾病的表現症狀,不及時控制很容易發展成不好的疾病,那我們就可以捋順出未來可能出現的疾病。

予以以上這些內容,我們就會獲得一些跟我們關係比較密切的疾病,然後我們要把這些疾病具體羅列出來並把早、中、晚期的發展過程的疾病名字都找出來。比如經常嘔吐,腦袋疼偶爾還流口水,這可能就是腦中風的前期症狀,那麼我們就趕緊找包含腦中風相關疾病的重疾險,如輕微腦中風、中度腦中風以及腦中風後遺症,三個階段都有的重疾險,然後多選幾個險種進行理賠條件的比較,看不懂沒關係,查唄!條款多少,數字大小起碼能認識吧,只要都放在一起,門檻高低立馬可見了。

保險說道確實多,但你一定要相信,前期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你現在的任何決定和動作真的就直接決定你的未來生活。


康博士講保險


購買保險後,萬一出險,希望能夠迅速得到理賠,關鍵在於購買保險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把裡面每一個細節看準,根據合同辦事。

保險,是一份雙方按照意思表示簽訂的合同

。雖然裡面有格式條款,但是所有需要特別說明的地方,都會進行特別提醒,比如字體加大、加粗、放在顯眼的位置等。

而且,保險專門設置了猶豫期,就是為了給購買者“再想想”多留點時間。

所以,購買保險時,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保障內容要分清

其實,保險產品相當於你提前花了一些錢,買未來萬一出事有人幫你解決問題而提供的資金服務。

所以,這個內容得自己看明白了。

比如:如果是雙目失明險。瞎了一隻眼睛可能就不保。因為險種以及合同中都規定,只有兩隻眼睛都瞎了才進行賠付。

這不是文字遊戲,是老百姓從來不關注合同細節。因此,無論合同多麼難以理解,都要認真仔細地閱讀,尤其涉及保障的內容部分,自己弄懂了,才能擦亮眼睛維護自己的權益。

總之,對自己負責的最好方式就是認真仔細看合同。這個時候,感覺學點法律太有用了,無論看什麼,都會反覆思考其中的文字含義。

保障期限不能錯

保險的期限各種各樣,有時候期限不對,出險就不賠。

比如:我坐飛機時,機票裡會包含意外險,是跟著這趟飛機的。而有些意外險,是保一年的,同樣是和飛機有關的保險,有些就是延誤險,只有飛機延誤了才賠。

保險經紀人要靠譜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很容易造成投保者或者被保險人的不滿。

大部分保險經紀人都是不錯的,但是有些工作人員由於自身年紀小,經歷的東西少,工作穩定性差,專業度不夠強等各種原因,在給客人講解保險時,很多需要提醒的東西可能從來沒關注過,也是造成最後理解上偏差的問題。

總而言之,買保險的時候仔細看合同,摳細節。理賠時帶齊所有資料,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來回跑手續上。其實,保險產品真的是個“槓桿型”產品,會用才是理財的工具。


竹子姐姐的課堂


如果保險公司敢玩文字遊戲,那保險公司是必死無疑的,心平氣和的讀一下我以下的內容,你會發現有太多人帶有色眼鏡在看待保險公司。


為什麼保險公司不敢玩文字遊戲


如果某個條款從字面上看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理解,比如按照投保人的理解可以賠,按照保險公司的理解不可以賠,那麼法院會支持誰呢?法院會支持投保人。


因為保險合同是附和合同採取的是格式條款,投保人只能同意或者拒絕條款的內容,沒有修改的權利,對於格式條款要採取有利於非起草人的解釋原則,以保護消費者的權利。


所以,保險合同的用語還是很嚴謹的,如果玩文字遊戲被投保人抓住把柄那是必死無疑了。


很多人沒買過保險怎麼說理賠難?


大家都在說理賠難,但是有幾個人真正買過保險?有幾個人真正理賠過?有幾個人在理賠的時候受過難為?


平時有人說理賠難的時候我就問,你有過過往的經歷嗎?還是親戚朋友有過往的經歷?如果有可以詳細的說出來,我來給分析。很多人都是支支吾吾,沒有任何根據。


在現實很多人對於車險的認可度要比人身險要高,網上也有很多人說“中國的保險是騙子,我只買社保和車險。”為什麼認可車險還不認可人身險?


因為開車太容易發生事故了,向保險公司主張理賠的概率要比人身險要高的多,買人身險幾十年都可能不發生一次理賠事故,獲得理賠體驗的機會太少了。當大家發現發生保險事故時原來真能賠,所以信任感自然就提升了。


保險理賠難存在,但是可以避免的


造成理賠難的原因有以下四種:


1、買了張門票卻誤認為買了張通票


你可以調查一下買過保險超過一年的人,你問問他都買過什麼保險?都保障什麼?保多少?90%以上的人都不記得了,只記得每年要向保險公司交多少錢,保險公司每年都會從他賬戶裡花錢,但卻一直看不到保險的好。好不容易發生問題了找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卻說對不起,你買的保險不保障這方面的責任。


大家一定要有個認知,買的再好的保險都不會只要發生問題就賠,比如說交通事故、責任事故社保是不賠的,難道能說社保是騙人的嗎?


定期與你的保險顧問回顧一下你的保障情況,對自己有什麼保障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2、不如實告知


我們體檢或者看病的時候,醫生說經常會說沒事這都是小問題,這些小問題在保險公司看來卻是大問題,醫生評估的是當下沒問題,保險公司在乎的是未來有問題的概率。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投保的告知,投保的時候這也沒問題那也沒問題,看病的時候卻向醫生描述的很仔細,生怕漏了什麼造成誤診,於是醫生很詳細的記錄在病歷裡,你拿病歷去理賠,與你當初投保的告知完全不一樣。


投保的時候這也沒問題那也沒問題,理賠時這也有問題那有有問題,那就容易被保險公司拒賠。


投保的時候一定如實的健康告知,不要輕信業務員的承諾,這都不是事不用告知。


3、不知道如何理賠


我曾經見過這樣的理賠:有一被保險人拿資料去客服中心理賠,客服檢查了一下資料告訴他,少病歷本和診斷證明,被保險人不理解的說,醫院給的資料都在這了,醫生也沒給開這些資料你為什麼難為我?


客服也很無辜的說,這兩樣是判斷事故性質的重要資料,是醫生應該給寫而沒給寫,您應該去醫院補一下。


好不容易去醫院補了一趟再來客服中心發現診斷證明沒有蓋醫院的章,沒有章意味著沒有效力還得去醫院再跑一趟,來回折騰兩趟誰心裡能好受?


這種理賠難其實和保險公司的關係不大,主要還是不懂理賠,如果懂注意到了就沒這麼多事。


所以,如果有一位專業負責的保險服務人員,那麼理賠將會簡單很多。


4、保險責任認知錯誤


如果感興趣可以百度一下“猝死”的定義,百度一下“意外”的定義,如果不瞭解這兩個定義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認為“猝死”是“意外”,如果只買了意外傷害保險不買壽險,一般是賠不了的。


所以,放下固有的認知,保險該買還得買,不要被傳言所迷惑,只要方法得當,理賠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