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这些“怪”行为很可能只是敏感期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这些“怪”行为很可能只是敏感期

上午准备带儿子去一个小伙伴家玩,刚准备出门,发现下了些毛毛雨,说了要去玩的,就一定要遵守承诺,回来拿了两把伞准备出去,给婆婆和小宝一把,另一把给大宝自己撑着,雨很小,我就没给自己拿。

走出去后,大宝见我没撑伞,就喊:“妈妈,来,下雨啊,伞,”并把伞撑了些过来!哇,好欣慰,知道下雨了怕妈妈淋雨,要给妈妈撑伞,宝贝真棒哦!

晚上的课程主要讲的是孩子的敏感期,幼儿小手精细动作发展与敏感期。4-5个月的孩子能够抓握物品,把一个物品在两个手中倒来倒处地研究,他们依靠手指的触觉来学习物品的特性;6-12个月的孩子的手指动作更灵活。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这些“怪”行为很可能只是敏感期

在第一年结束之前,孩子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拿起一个物品;1-2岁的孩子可以用3个积木搭一个“高塔”,可以拿住蜡笔乱涂,画的时候会移动整个手臂,会两只手互换;2岁左右可以画横线和竖线;2-3岁左右会穿起4个大珠子,握蜡笔的时候用拇指和其他手指(不是食指)画油画的时候会有一些手腕的动作,会滚动,挤压,拉扯及捶打橡皮泥,会转动门把手。

3-4岁左右可以用9个积木搭“高塔”,可以画圈和十字架,玩橡皮泥会搓一条蛇,一个球,做个饼干等,会用剪刀剪纸;4-5岁左右会按要求画很粗糙的形状,会用积木摆放形状,会自己穿脱衣服,会模仿写一些字母,会用剪刀沿着线剪。

5-6岁左右会写字母,会使用一些工具,用绳子穿住细小的珠子,会使用3个手指握笔,会画一些不同的物品。原来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都是不一样的,在我们不了解孩子还有敏感期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盲目的教育孩子,在孩子做出些让我们认为不对的事情时,我们是认为在无理取闹。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这些“怪”行为很可能只是敏感期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敏感期,了解敏感期的阶段性、尊重敏感期的差异性、注意敏感期的关联性、重视敏感期的弹性、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与刺激。

本来大宝粘人的问题,这两天觉得是很懊恼的事情,但通过今晚的课程学习,忽然就只想说一句话了,那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家庭的学习氛围,就抵得上一个多么优秀的老师。不要在孩子面抱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抵毁他人,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人说三道四,如果那样,将来的您,也许就会饱受孤独之苦。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这些“怪”行为很可能只是敏感期

拥抱未来精准教育:针对3-6岁孩子家长,提供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育儿方法,从读懂、沟通、引导、界限入手,让家长知道如何把宝宝培养成好阅读、好习惯、好懂事、好专注、好情商的五好宝宝,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轻松解决孩子爱发脾气、不爱吃饭、爱看电视....等等育儿难题,只需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可以听课,哪怕不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也能零距离与著名教育专家交流,随时为您提供最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