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活費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數據告訴你錢去哪了

大學生生活費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數據告訴你錢去哪了

大學開學一個多月,吳姐上週還在辦公室裡與同事們討論給孩子一個月打2500生活費夠不夠,今天就又給孩子打了1000。這兩天,吳姐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就是,沒有在孩子上大學之前培養正確的消費觀。

吳姐的孩子大一新生,剛剛結束軍訓,衣服生活用品開學時候家長剛剛為孩子置辦齊全,怎麼會花銷這麼多?吳姐打開手機,我們看到孩子的消費清單,每一筆錢看起來都花的非常有道理。宿舍四姐妹來自天南海北出去搞一個小聚餐不過分吧;宿舍老舊,花錢重新裝飾了一下是應該的吧;媽媽答應上大學後可以追星,那麼愛豆開演唱會,去個現場沒什麼大不了吧……

就是這一點一滴,不到一個月,孩子花了3000多的生活費。吳姐雖然心裡很著急,但是嘴上卻不敢拒絕孩子,只能慢慢引導。要知道,現在網貸甚至裸貸只要點點手機就能辦好。

當代大學生,消費升級的第一批受益者

大學生生活費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數據告訴你錢去哪了

用自己的輕身經歷去教育孩子怎樣花錢是大多數家長的做法,也是效果最差的一種做法。這一屆的家長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當我們的父母講起自己小時候爬房梁偷雞蛋、省吃儉用拿糧票換饅頭的日子是不是已經覺得非常遙遠。

那麼你再告訴自己的孩子,爸爸小時候為了買一個足球撿了半年的啤酒瓶子,孩子也是相同的感覺。這一代大學生,正好出生在了消費升級的關口,物質的極大豐富,社會財富的爆炸式增長都讓他們趕上了,他們從小到大最大的痛苦是這次買奧特曼玩具還是買變形金剛玩具。許多孩子一出生就去了父母這輩子第一次去的國家……

這幾天,郭德綱兒子郭麒麟開超跑出街,在以前,估計要被人們批評炫富。而這一次人們卻說,郭麒麟終於有了富二代的樣子。在這一屆家長的心中,比爾蓋茨巴菲特不也穿著幾百塊錢的衣服,吃著幾十塊錢的漢堡。而在這一屆的大學生心中,只要有錢,就可以像王思聰那樣任性花,私人飛機往來,遊輪上開Patty。

當代大學生消費都是什麼水平

大學生生活費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數據告訴你錢去哪了

近日,一位女大學生向父母要生活費的求助帖在網絡上走紅,她希望母親每月給她4500元的生活費,遭到母親絕決。她覺得自己很委屈,每個月2000元根本不夠花。

當代大學生,生活費到底需要多少錢呢?根據大學生群體消費調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大學生生活費1000元以下佔36.4%;1000-2000元佔55.5%;2000-3000元佔4.1%。大多數的大學生生活費在1500左右,當然每月生活費在5000元以上的大學生也有2.6%。而我國2019年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最高的上海才4500元,最低的西藏僅有1900元。也就是說,供養一個大學生,起碼要父母一半的月收入才行。

北上廣的大學門檻高,生活費也是遙遙領先,北京上海以2400元名列前茅,杭州更以2500元獨佔鰲頭。

那麼孩子們的錢究竟花在哪裡了呢?吃飽肚子不想家,大學生的第一消費就是吃飯,佔到38.9%。別懷疑,孩子們用於社交的錢要遠遠超過家長,他們把五分之一的錢用於邀請同學們喝酒、擼串、蹦迪……或者談戀愛。買衣服、球鞋、化妝品的錢佔到他們生活費的14.7%。這一屆父母心中有詩歌,我們的孩子們心中有遠方,旅行也是大學生每年的重要支出。

那麼他們的錢都是來自於父母嗎?調查結果讓許多家長感到欣慰,我們的孩子們不光會花錢,在賺錢方面,也超過了父母。這一屆父母,大多數依靠省吃儉用來降低生活費用,外出打工、勤工儉學所得的錢請同學們搓一頓就沒了。

而當代大學生居然有34.4%的同學實現了利用校外兼職解決了自己的生活費用,而且為自己畢業後的職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經驗。

債務纏身的當代大學生

大學生生活費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數據告訴你錢去哪了

到現在,我都記得第一次使用信用卡透支時的心情,對於心身成熟的我來說,當然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而當代大學生在信用透支方面似乎沒有太多的顧慮,在大學生群體消費調查研究報告中,目前北京地區有6成學生利用手機貸款,也就是說,迎面走來兩個大學生,他們腳上的AJ,手中的iPhone也許就是利用自己的信用貸的款。面對還款,還沒搞懂什麼是利息、什麼是年化率的大學生們並不以為然,手機上都算好了,借一萬塊錢,一年才幾十塊錢利息,電梯的廣告裡都寫著呢。而在調查中,大學生的債務最終還是由自己的父母埋單,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索取。

大學生生活費究竟需要多少錢,大數據告訴你錢去哪了

消費的的升級讓我們與孩子之間有了一道消費觀的鴻溝,不是孩子們沒有正確的消費觀,而是父母們與孩子們之間的消費觀斷代了。孩子們上了大學,就像開上高速公路的汽車,家長們能做的的應該是教會孩子如何把控方向,控制速度,而不是一味地不給加油。

在這裡我們推薦給家長與孩子們《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有關於生活、學習、決策方面的知識,作者用一種巧妙的方式讓你懂得複利的力量,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