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養蜂人釀出甜蜜生活

天水養蜂人釀出甜蜜生活

吳女士在查看蜂箱

春分過後,天水武山縣各地油菜花競相開放。內蒙古巴彥淖爾人吳女士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帶著她的200多箱蜜蜂回到武山放養。麥積區麥積鎮灘子村位於麥積山景區,這裡植被茂密,花香四溢,在村邊上的一片土塬裡,常年有嗡嗡的蜜蜂飛來飛去,因為這裡“駐紮”著200多箱蜜蜂,這是大學生“蜂二代”鞏鵬祥養的蜜蜂。麥積鎮灘子村村民依託當地的自然資源,靠山吃山,不僅脫了貧,還讓蜜蜂為他們釀出了“甜蜜生活”。

為了獲得優質、高產、高效的蜂蜜,吳女士對各地花期瞭如指掌。吳女士告訴記者:“我們養蜂人每年輾轉於全國各地追逐花期,採集大自然的瓊漿玉露。之所以每年都來武山,是因為從四川過來,正好趕上武山的花期,武山蜜源面積大,有萬畝油菜花海,尤其是退耕還林後洋槐樹特別多,蜜源植物長勢好,放蜂密度小,流蜂穩定。”從外地來武山放養蜜蜂的路線被業界稱為中線,是指蜂場全年蜂群繁殖、生產所經過的放蜂場地路線。據吳女士介紹,四川過來之後,他們在武山一般待一兩個月,然後去延安採刺槐蜜。“200多隻蜂箱挑上車,每一挑蜂箱都有100多斤。穿越崇山峻嶺,追逐春天的腳步,可以說是千里追花。”吳女士說,8月底蜜源結束,他們將會轉場內蒙古,回到家鄉,那裡的向日葵等著她的蜜蜂。

鞏鵬祥是麥積區麥積鎮灘子村人,4月23日,記者來到鞏鵬祥家時看到,與院子相連的一處高臺斜坡地裡,一箱緊挨一箱的200多隻蜂箱依次排放,蜜蜂“嗡嗡”直叫,頭戴網狀隔離帽的鞏鵬祥正和父親鞏庭彥忙碌著。“從小看著父母養蜂長大,和蜜蜂有感情,讀大學時滿腦子想的是如何把養蜂業發展壯大的事,這也是我畢業後返鄉的主要原因。”摘下帽子,穿著入時的鞏鵬祥看上去陽光帥氣。

2018年,從河北一所院校畢業的鞏鵬祥決定回鄉養蜂,從大學生變身“養蜂人”。當年後半年,鞏鵬祥一邊利用大學生創業貸款擴大養殖規模,一邊開通網店搞線上經營,日子慢慢紅火起來。2019年,他全力投入養蜂產業,學習父親幾十年養蜂經驗的同時,一有時間還去周圍養蜂“土專家”處學習養蜂心得,或者報名參加麥積區畜牧中心的免費培訓,養蜂技術精進了不少。當年,規模最大時他家蜂箱達到800多箱,一年下來,出售蜂群和蜂蜜,收益一下子達到50多萬元。

2019年5月,因自家的蜂不幸患上“傳染病”,從發現時的3箱蜂得病到一週後的400多箱相繼被傳染,就在他焦慮不安不得已想讓蜂自生自滅時,有人介紹一位“土專家”給他認識,並從對方處購得治療藥物,沒幾天蜂就痊癒了,他禁不住喜極而泣。經歷這件事後,鞏鵬祥對養蜂業有了更深的認識,他決定今年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並繼續加大線上經營的同時,義務給村裡其他想發展養蜂業的村民提供技術支持,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灘子村第一書記裴仰東說起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村裡發生的變化,直言“變化太大”。就拿鞏庭彥一家來說,曾經因供給兩名大學生因學返貧,是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脫貧摘帽。2019年,鞏鵬祥還被評為“麥積區十大青年創業帶頭人”。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哈麗娜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