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時代病,你中招了幾個?

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每個時代都有應時而生的心理特點,在維多利亞時代所獨有“時代病”便是那種歇斯底里的戲劇化的症狀表現。而如今我們這個時代的病就是拖延症、選擇困難症、焦慮症、社交恐懼症……

雖然這些“時代病”變得更加多元化,但這種現象非常廣泛,非常普遍,廣泛普遍甚至達到了讓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見怪不怪”的地步,甚至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於這些“時代病”的特徵和害處,有人曾形象地形容“殺人不聞聲,人人受其擾”。

如果我們的身體生病了,有對應的處方藥可以應對。同樣,如果我們患了“時代病”,也有對應的解決方法,那就是:處方書單

小K在這裡專門針對不同的“時代病”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處方書單”!

症狀一:拖延症

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經不止一次的告訴自己:我明天再做它,時間還來得及,或者後天開始也行。為什麼是明天,今天不行嗎?我們都知道做事情拖沓不好,為什麼還要那樣做呢?拖沓是時間的強盜、效率的天敵,它是人們公認的一個壞習慣,它不但浪費你的時間,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還讓你錯失了很多機會。相信你曾為了改掉拖延的壞習慣,而陷入苦惱、自責、悔恨,但又無力自拔的深淵,如何才能克服拖延的壞毛病呢?

對症下藥:《別讓拖延症害了你》作者:高佑

這些時代病,你中招了幾個?

(圖片來源網絡)

《別讓拖延害了你》做事拖延是現代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類現象。本書從理論和實戰經驗中萃取精華,幫助大眾下定決心摒棄“拖延”這種壞習慣,重新迴歸正常而規律的生活。

拖延有什麼特徵?害處有多大?拖延就如一柄鋒利無比的匕首,所過之處,人人中“槍”,無一倖免。這不是誇大其詞,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實事求是。事實上,無論承認與否,我們都有過拖延,都曾中過“槍”,不同的地方可能只是“受傷”程度不同而已。

從精神層面上看,拖延使拖延者倍受精神和心靈的煎熬。它會讓拖延者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導致悔恨、愧疚、煩躁、厭倦、自責等負面情緒接踵而來。這些負面情緒導致工作效率降低,更讓人將事情拖延了下去,從而進入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這是拖延非常可怕的地方。

拖延還有一個可怕之處就是抗打擊能力非常強,而且並非一蹴而就可以驅除的。驅除它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過程,正如一位學者所指出的:“拖延就像蒲公英,你把它拔掉,以為它不會再長出來,但實際上它的根埋得很深,很快就會又長出來。”

此外,拖延還具有非常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它的侵入常常是不知不覺,甚至是無聲無息的。“溫水煮青蛙”讓很多人失去了應有的警惕之心,紛紛“中槍”,從此滑進拖延的泥潭。

拖延之所以“猖獗”到這種地步,自然有深層次的原因,其形成機制有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外在因素是客觀的,內在因素是主觀的,外在因素通過內在因素起作用,所以說根治拖延的關鍵在對主觀因素的“調治”上,由內而外才能標本兼治。

認清拖延的真面目,無處不在的時間吞噬者。對號入座,你屬於哪種類型的拖延!

你熟悉了這些類型,對戒掉拖延,擺脫拖延的控制尤其重要,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方能百戰不殆。下面形形色色的拖延症,你可以參考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拖延症:行動拖延、遲到拖延、窮忙型拖延、反抗型拖延、承諾性拖延、學習型拖延、保健型拖延、消極逃避型拖延、迴避災難型拖延​。

症狀二:選擇困難症

以前關於選擇困難症,網上流傳一個梗,選擇困難症還不是因為窮,面對黑色白色還是藍色的衣服,沒有能力大喝一聲“每個顏色各來一件”。但這隻說對了一半,另外一部分:我們太貪心,什麼都想要、我們不瞭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我們對每一個選項瞭解的不夠多,容易被光環迷惑、我們怕選錯之後的風險,不敢承擔責任。為什麼做出好的選擇對我們來說會這麼難?其實選擇,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決斷力。

對症下藥:《決斷力》作者:奇普·希思 、 丹·希思

這些時代病,你中招了幾個?

(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並擁有超強決斷力的圖書。

國際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希思兄弟根據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可以影響我們決策的阻礙因素——思維狹隘、證實傾向、短期情緒和過度自信。希思敏銳地發現,人們進行選擇時往往隱藏著豐富的心理活動。從人的行為心理出發,他們深入分析了人們的決策心理誤區,併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案例,以幫助我們在既有的社會文化大環境下形成準確的自我認知,通過“4步決斷法”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1. 拓寬選擇空間。避免思維狹隘、多目標追蹤、找到那個已幫你解決了問題的人。
  2. 把假設放到現實中檢驗,考慮到相反情況。
  3. 在做出決策前,留出一段距離來考慮。克服短期情緒、尊重你的核心價值觀。
  4. 做好出錯的準備。

症狀三:焦慮症

我們生活在焦慮的時代。如果縱觀人的一生,焦慮症患者人群的比例還將上升到近30%。這些數據讓人震驚。正如臨床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遠非人們時而感到“沮喪”那麼簡單。

焦慮,不同於其他不起眼的小病,它是關係到整體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因素之一。無論對社會還是個人來說,其代價都是昂貴的。在美國,焦慮症的整體治療費用高達數十億美元;在所有的精神疾病醫療支出中,約有三分之一是用來治療焦慮的。

不少非官方數據顯示,有數百萬帶有焦慮症狀的人——不管他們是否被確診患有“焦慮症”,都曾向醫生諮詢過各式各樣與焦慮有關的問題。這對醫療保障體系造成了多大的負擔沒人能肯定,但不容懷疑的是,我們作為個體所感受到的壓力,正在為整個社會所普遍感知。

​對症下藥:《如何才能不焦慮》作者:克里斯多夫‧柯特曼、 哈洛‧辛尼斯基、勞裡•安•奧康娜

這些時代病,你中招了幾個?

(圖片來源網絡)

《如何才能不焦慮》為包括心理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和佛羅里達心理協會傑出心理學家獎在內的三位心理學專家的新作(他們的《心靈療愈自助手冊》為臺灣憂鬱症協會推薦書)。《如何才能不焦慮》從日常的故事解讀焦慮,並提供真實例子和途徑來幫助我們對抗焦慮。《如何才能不焦慮》是一本針對心理學門外漢的自助書,筆調輕快、幽默,邏輯明晰,旨在幫助那些被焦慮困擾的人群,獻給一有風吹草動就好不淡定的你!

焦慮的源頭是來自對資源不足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對來自拒絕/否定的恐懼。

遠離焦慮的簡易方法:理解“關切+威脅”公式、關注就是力量:管好自己的注意力、制定計劃、學會接受、掌控人際技巧,注意溝通邊界、擁有信仰、消除所有的衝突......

症狀四:社交恐懼症

“我見過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大文豪蕭伯納的一句調侃,想必能引起時下越來越多自封為社交恐懼症患者的由衷共鳴。 這些人正被社交恐懼症困擾折磨,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或者只有輕微表現,但卻已經陷入了苦惱困惑。 對於他們來說,我有社交恐懼症,並不是一個帶有自嘲或戲謔性的玩笑,而是一種無法疏解的心靈苦痛。

對症下藥:《人的七張面孔》作者:約翰•戈特曼、瓊•德克萊爾等等

這些時代病,你中招了幾個?

(圖片來源網絡)

《人的七張面孔》被媒體譽為“人際關係領域最具價值的一本書”。作為人際關係領域大師級人物,約翰•戈特曼在20年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的人際溝通方法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好的人際聯繫,全面提高你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質量,不論是和伴侶、孩子、兄弟姐妹、朋友,還是和同事。

《人的七張面孔》建立在廣泛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參與人員超過3000人,是一份來自西雅圖人際關係研究所的心理學報告。書中揭示了大腦中的“7張情緒面孔”,指出了溝通中要提防的“6只黑手”,以及如何通過不經意的線索,捕捉人際溝通細節的技巧。通過真實的數據和卓有成效的練習工具,本書幫你全面改善身邊所有的人際關係。

建立關係,從溝通開始。與同事建立情感聯繫的常規活動:

  1. 打招呼。進入辦公室或者離開辦公室的時候跟每個同事打招呼,是建立良好同事關係的最簡單辦法,影響卻很深遠。
  2. ​團體聚會。團體聚會是制訂計劃以及進行決策的好方式。
  3. ​公告欄、員工通訊錄和局域網。通過這些方式維持關係顯得有些隨機,但卻也不失為一種重要的溝通手段。
  4. ​生日聚會。生日聚會這事兒最奇妙的地方在於:每個人每年都有一次。
  5. ​增加各種“面對面”的機會。我們現在的一個問題是過於依賴網絡,減少了很多真正“面對面”的機會。

希望大家對症下藥,我們一起擺脫時代病,做更好的自己。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