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原名為什麼叫做“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簡稱二炮,即中國戰略導彈部隊。2015年12月31日,中央軍委舉行儀式,將第二炮兵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並授予軍旗,第二炮兵也由原來的戰略性獨立兵種,上升為獨立軍種。從“二炮”到“火箭軍”,這反映了中國核力量的發展歷程。

如今,“火箭軍”已發展形成核導彈與常規導彈兼有、近中遠程和洲際導彈齊備的武器系列,部隊的作戰指揮能力、野戰生存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精確打擊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都明顯增強,具備精確、機動、全天候的戰略反擊本領。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原名為什麼叫做“第二炮兵”?

在社會上,流傳著一些說法或猜測:如“二炮”就是比“大炮”小一點的迫擊炮、火箭炮、加農炮、榴彈炮;不但有“第二炮兵”,還有“第一炮兵”、“第三炮兵”等等。其實,這些說法都與實際南轅北轍,搭不上界,一個是戰略武器,一個是常規兵器,二者不同類,也就沒有可比性可言。在編制上,從歷史到現在,我軍更沒有“第一炮兵”、“第三炮兵”的存在。

那麼,第二炮兵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明明是戰略導彈部隊,為何又要叫“第二炮兵”呢?

20世紀50年代,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百廢待興,可世界並不太平,局部戰爭不斷,剛剛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與挑戰,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的封鎖和肆無忌憚的“核訛詐”。困難面前,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審時度勢,決心創建中國自己的戰略核力量。

1956年,黨中央作出了重點發展以導彈、原子彈為尖端武器的歷史性決策。從1957年起,我國逐步組建了戰略導彈的科研、訓練、教學機構,大批精英人才和優秀大學生投入其中。1959年,我國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正式組建。

1966年7月1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領導機關在北京成立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組建的,考慮到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沒有使用戰略導彈部隊這個稱謂,而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第二炮兵。取名“第二炮兵”,當時則完全是出於保密方面的考慮和需要。

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首都天安門前大閱兵。第二炮兵第一次走出歷史帷幕,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當戰略導彈方陣浩浩蕩蕩駛過“神州第一街”時,整個世界為之震驚。

1995年7月,第二炮兵受領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的導彈發射訓練任務,首次向世人公開展示其戰鬥力。6發導彈全部命中目標,充分顯示出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邁向現代化的強勁步伐。(青海讀者王愷)

敬畏 · 求真 · 鑑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