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危機是中亞各國協同發展的“推動劑”

國際社會在任何時間都在以各種方式面臨各種威脅。在這一背景下,冠狀病毒(COVID-19)大流行正是當前的一項考驗,而戰勝疫情是時間問題。此外,公允的觀點是,這些天發生的事件將在某種程度上加強多中心性的形成過程,並因此加強世界範圍內的區域化。


中亞也不例外。

俄專家:危機是中亞各國協同發展的“推動劑”


近日,俄羅斯“別爾列克-統一”地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布拉特•穆爾扎加列耶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最近,該地區開始構建以前不存在或無法發揮作用的具有政治、經濟和社會性質的聯通線。換句話說,已開始形成中亞合作的內部體系,而且其潛力難以估量。這直觀表明了在形成多個吸引力中心的新現實中的全球區域化趨勢。


但自2019年12月出現的疫情不僅迫使中亞多國,而且使全球許多國家關閉邊境。也許最受打擊之一的是勞務移民,其後果是對該地區國家的經濟造成極大損失。因為在部分中亞國家的預算構成中,移民匯款仍佔據很大份額。此外,在某些情況下,由於關閉邊境,一些勞務移民在返鄉途中往往會被困在過境區。反過來,這可能會損害個別國家之間關係的形象和性質。


疫情對政府領導人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因為隔離機制會對經濟造成沉重負擔。此外,在中小企業衰退的情況下,國家預算增加了社會負擔,因為許多僱主無力支付工資。換言之,在每個國家,政府都將經受嚴格的考驗。


但是,不能不注意到可能出現的積極後果。


實際上,即使在信息技術時代,國際關係也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發展的一個較發達階段。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發展歷史表明,共同威脅是制定聯合解決方案,形成統一、相互聯繫且有效的行動體系的最強烈動機之一,而該體系旨在克服這一威脅及其後果。結果是出現更精準的相互理解,發展相同的互助機制,最終,在解決特定問題的途中以其特有方式加強團結。


這一情景似乎將在中亞以類似方式上演。由於關閉邊境、實施自我隔離,中亞各國政府機構已面臨類似的困難:


因勞務移民停滯和整體經濟危機導致的失業人數增加;

中小型企業損失,主要涉及非創建自主“成品”產品的服務行業;

國家出口導向型經濟在客觀上變得不適合當前狀況,這意味著需要將其重新格式化為內銷模式,而這在短時間內很難做到。


所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與中亞各國有關。因此可以預見,對它們進行反應的方法將是一致的,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相互補充。過去,中亞地區國家的產品經濟是整體運轉的,它們的組成部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來源:俄羅斯“別爾列克-統一”地緣政治研究中心、哈通社、吉爾吉斯斯坦“卡巴爾”國家通訊社、kaktus、衛星網

編譯:劉若瑋、牛幸佳、項婧


瞭解更多中亞資訊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哈薩克斯坦新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