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冒犯尊师的子路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接受孔子亲传的弟子大约有三千多人,其中,出类拔萃、精通六艺的学生,一共有七十二人,世称“孔门七十二贤”,子路就是这七十二贤之一,也是陪伴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之一。

论语:冒犯尊师的子路

虽然孔子在收徒时主张有教无类,但是子路的入门经历却是格外另类的。子路一生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在拜入孔门之前,他常常身穿奇装异服,到处显示自己的威风和无敌。他还非常瞧不起孔子的学说,认为孔子的三寸不烂之舌,终究敌不过他三尺宝剑的锋利,所以,他屡次以武力冒犯孔子。

那么,是什么促成了子路的改变,使其心悦诚服地拜倒在孔子门下呢?

原来,孔子因儒学名闻天下,但在儒学的耀眼光芒之下,他自身孔武有力的特点却受到了人们的忽视。

实际上,他身上流着商朝王室的血液,本身就是帝王之后,到了他这一代,虽然王室的光辉早已离他远去,但这种基因却从未彻底消失。孔子的父亲郰梁纥还是鲁国的一位将领,曾经在攻城时用一只手托举起整个城门。

论语:冒犯尊师的子路

按照现在的长度单位计算,孔子身高足足有两米二,加上孔武有力,面对子路的挑衅,孔子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

子路见到自己引以为荣的武力被孔子轻松化解,又被孔子设计出的一系列礼乐仪式慢慢引导之后,终于心悦诚服,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拜孔子为师,并很块地就成为儒家思想的坚定推动者和实施者。

子路很不喜欢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

公元前517年,子路追随孔子前往楚国,途中遇到很多隐居的所谓高人,这些人甚至试图让子路离开孔子,打消改变世界的念头。子路对他们的态度给予了坚定的反驳。他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一个人如果有才能,那么不当官是不仁义的表现。如果只想着自己一家一户的亲人伦理关系,却坐视社会的动乱而不管,这是一种典型的双重标准。没有一国,哪来的家?如果只图洁身自好,却完全不给国家和社会贡献任何价值,这哪里是仁义的表现呢?

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在孔子的积极鼓励之下,他前往卫国担任蒲邑市长,以工作能力受到人们的称道。子路在卫国一直工作生活了将近20年,但他为人毕竟太过忠勇,在卫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因拼死保护贤臣孔悝,而被乱刀剁为肉酱。

子路被后世尊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综观子路一生,除了他的忠勇足以为后世瞻仰外,他坚定的跟随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作风,也值得我们努力效仿。

论语:冒犯尊师的子路

这就是《论语-微子篇》第7章背后的故事。

关注我,每天和你一起用论语感悟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