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形繪聲繪琵琶,悲人悲己悲天涯——《琵琶行》音樂描寫賞析

《琵琶行》一文與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和李欣的《聽董大彈胡笳弄寄語房給事》並列為古典音樂的四篇妙文。

其摹寫聲音極盡一時之妙。

如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終收撥當心畫”幾句,將抽象的、難以感知的樂曲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模擬出來,既有聽覺形象,又有視覺形象,讀過後讓人感到餘音嫋嫋,餘味無窮。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等成了寫樂聲的經典詩句。“急雨”、“私語”、“鶯語”、“泉流”、“珠落玉盤”、“瓶破水迸”、“騎出刀嗚”、“裂帛”等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獨運,無與倫比。

下面我就本文精彩的音樂描寫帶著大家一起賞析。

繪形繪聲繪琵琶,悲人悲己悲天涯——《琵琶行》音樂描寫賞析

一、音樂情節起伏跌宕,扣人心絃。

詩人筆下的琵琶樂曲猶如一部情節緊張激烈的小說,波瀾起伏,曲折動人。其中最精彩的當屬第二段(原文略)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先寫琵琶女略撥琴絃試音,便已經令人讚歎“未成曲調先有情”,足見琵琶女技藝之高超。接著通過對琵琶女動作神態以及演奏曲目等一系列的描寫,既體現了她彈琴的技藝精湛,又表現了她借曲子抒發內心情感的意圖。


第一樂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用了“嘈嘈”“切切”模擬聲音,又用“急雨”“私語”的意象來表現,使得音樂的描寫更加形象。但這還不夠表達這時的曲調,於是出現了私語急雨交錯,大珠小珠落玉盤聽覺與視覺並現的描寫,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充分表現了音樂剛開始時急切愉悅的感情。


第二樂段: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暫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餘音嫋嫋,餘音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此時的音樂充滿了幽愁暗恨,令人幾以為曲子已經結束了。



第三樂段: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無聲中蘊含了無盡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像銀瓶破裂水漿迸發,鐵騎突出刀槍轟鳴般,樂曲迎來了激越雄壯的高潮。


曲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樂曲才到高潮,卻又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作者用最後一句的側面烘托,餘韻無窮,體現了無盡的音樂魅力。

繪形繪聲繪琵琶,悲人悲己悲天涯——《琵琶行》音樂描寫賞析

二、描寫手法豐富多樣,技藝高超。


1、詩歌描寫音樂的第一個特點是以聲摹聲,形象可感。

音樂本是一種聽覺形象,想要讓讀者感受得徹底明白是很困難的,它不是那種形象到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不能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感受,這就大大限制了文字的表現魅力。而作者卻可以獨闢蹊徑,以聲音摹寫聲音,並且曲盡其妙,形象可感,生動活潑。

作者先寫“大弦”聲音“如急雨”,再寫“小弦”聲音“如私語”,然後寫大弦小弦交雜在一起是“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流利。流暢時是出谷黃鶯在花間婉轉嬌啼,凝澀時是冰阻冷泉阻塞不通。高潮時是銀瓶破裂,水漿濺出,鐵騎出動,刀槍齊鳴。每一種聲音都恰到好處的表現了琵琶女彈奏琵琶這一樂器的曼妙非常,極大豐富了文字的表達能力,也極大拓展了讀者的想象和欣賞空間。


(1)詩歌描摹聲音的最為人稱道之處就在於比喻的運用:以聲喻聲

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中說: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說明,都是比喻性的。

清人劉熙載《藝概》雲:“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書寫之。”


找出比喻句並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麼特點?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淒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這裡寫樂曲旋律的變化是:D
A.由舒徐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

B.由激越雄壯——逐漸沉咽——間歇停頓——舒徐流暢

C.由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激越雄壯

D.由激越雄壯——舒徐流暢——間歇停頓——逐漸沉咽


這樣用比喻描摹聲音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以聲喻聲,聲中有情,聲中有形。

訴諸讀者的聽覺和視覺,用一連串比喻(博喻)來描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不僅以讀者熟悉的種種聲音來形容讀者比較生疏的琵琶聲,還使讀者在聞其聲的同時能見其形 ,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2)除此以外,詩歌還通過象聲詞、疊詞和聯綿詞來直接模擬聲音,或者使詩句增加音樂性和節奏感,加強了音樂悅耳動聽和韻律節奏感。如: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嘔啞、嘲哳


繪形繪聲繪琵琶,悲人悲己悲天涯——《琵琶行》音樂描寫賞析

2、聲音描寫的第二個特點是留白,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第一處留白是正式彈奏之前的“轉軸撥絃”。其實此處本可以不交代的,但是作者為了為下文蓄勢,特意交代,即便是“轉軸撥絃”這種調絃校音即已“先有情”,調絃校音如何有情?此情又是何種之情?作者並未交代,但是隻此一句便吊足了讀者的胃口,調絃校音既已如此,那麼正式彈奏該有多麼的令人期待啊!

第二處留白是關於描繪琵琶弦的留白。作者寫到“大弦”如何,“小弦”怎樣,卻並未交代另外兩根弦有什麼樣的音樂效果,這樣寫得好處,一是避免做的太實,沉悶死板,二是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從小文的聲音摹寫中發揮想象吧!

第三處留白是音樂暫歇處的留白。摹寫音樂這一聽覺感受本就難為,摹寫音樂暫停更是不易。但作者依然用他的生花妙筆寫出了曲中暫停的妙處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誠然,有聲的音樂固然美麗動聽,但處在美妙音樂間隙的無聲更能打動人心!並且“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句成為千古絕唱,真不知是白居易成就了《琵琶行》還是《琵琶行》成就了白居易!

第四處留白是音樂結束後的留白。作者一反那種寫聽眾沉醉其中,如迷如痴音樂效果的俗套,而是用了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表達音樂結束之後的效果。事實上詩中在摹寫聲音方面已經詳盡完備,此處再寫無非陳言贅語,倒不如琵琶聲停,悄無聲息,江水不蕩,秋月色白的靜謐空靈的境界來的美妙。



3、聲音描寫的第三個特點是襯托手法的運用,用景物烘托樂聲的感染力,通過聽者的反應間接表現樂聲的美妙。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圍,襯托音樂的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如秋江夜別“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這種蕭瑟的秋景對離情別緒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四句描寫了環境的惡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淪落”之情,更是襯托出音樂的悲切動人。

如第二段描摹聲音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通過間接描寫更能突出音樂聲感人肺腑、引人入勝的魅力,更寫出了詩人的如痴如醉的神態,是又一種的“無聲勝有聲”。


(2)側面烘托:通過寫聽眾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通過寫“主人”“客”的神情表現襯托了琵琶聲的美妙!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一泣一溼,既是寫詩人動情之深,也襯托出琵琶聲音之悲!


(3)曲中帶情:

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並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著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著感情來聽、來描摹的。(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以情繪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專欄

熟知心理法則,做自己的教育家

作者:華老師

36.8幣

0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