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 助力市場健康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4月10日,商業銀行正式參與國債期貨業務,這是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發展的里程碑事件。作為國債最大持有者,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將進一步提高國債期貨價格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提升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中國銀行作為首批試點銀行,積極參與國債期貨市場,並於商業銀行入市首日成功達成交易。中國銀行如何理解國債期貨在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為參與國債期貨做了哪些積極準備,後續將如何繼續推進此項業務?證券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王衛東先生。

問:國債期貨在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方面有哪些作用

答:一是有助於提升銀行債券頭寸的利率風險管理有效性。國債期貨具有流動性強、交易成本低等特點,是國際市場上發展成熟、運用廣泛的利率風險管理工具。商業銀行是我國最主要的債券持有和交易主體。之前商業銀行對沖利率風險的主要工具是利率互換,但單一的衍生品種難以完全滿足銀行對沖債券利率風險的需求。國債期貨與債券尤其是國債收益率之間存在較強的、穩定的相關性,相比其他衍生品,國債期貨對沖債券利率風險的效果更為顯著。銀行可以通過國債期貨管理國債、金融債、地方政府債、高等級信用債等資產的利率波動風險。

二是有助於平滑銀行整體資產負債的利率敞口波動。隨著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經營模式下的利率風險管理日益成為現實需求,加之全球市場聯動性增強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銀行所處市場的波動性。隨著國債收益率在整個人民幣利率市場的基準作用逐漸凸顯,商業銀行可以運用國債期貨對整體資產負債表進行利率風險管理,進而促進銀行轉型發展,提升銀行競爭力。另一方面,銀行參與國債期貨後,將會進一步提升債券現貨和期貨市場的定價效率,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促進利率市場化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服務實體經濟。

三是有助於增強銀行服務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能力。近年來,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的力度進一步增強。根據央行數據,今年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淨增持量597億元。截至3月末,共有822家境外法人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持債規模達到2.26萬億元人民幣。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相繼納入人民幣債券,未來人民幣債券有望被納入更多的國際主要指數,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債券市場。作為對接境外機構的主力之一,商業銀行在與境外機構交易過程中亟需進行利率風險管理,而藉助國債期貨可以幫助銀行對沖風險,進而更好地服務於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當前,我國正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國債期貨將和債券遠期、利率互換、利率期權等品種形成優勢互補,進一步豐富利率風險管理的工具庫,助力經濟金融良性發展。

問:中國銀行為參與國債期貨做了哪些積極準備?後續如何繼續推進此項業務?

答:早在國債期貨上市初期,中國銀行就開始構建國債期貨系統、制訂內部管理制度。近年來,針對國債期貨交易機制不斷完善、品種更加豐富,中行持續對業務系統和流程進行優化和更新。同時中行還注重從業人員的培養,完成國債期貨人員資質培養和相關培訓工作。在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後,中行於4月10日順利以非期貨公司交易結算會員身份參與了商業銀行國債期貨首日交易。

中國銀行作為國債一級市場主要參與者和二級市場核心做市商,將充分發揮百年大行的優勢和作用,持續嚴格按照要求,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穩健開展國債期貨業務,助力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問:對未來國債期貨市場的發展建議?

答:目前我國已上市2、5、10年期國債期貨,覆蓋短、中、長三個主要期限,建議適時推出30年超長期國債期貨品種,以及國債期貨期權等利率衍生品,進一步完善期限結構、豐富產品體系,健全國債收益率曲線。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債券市場參與者不斷擴容,國債投資者的類型和數量也顯著增加,建議在適當時機,繼續推進國債期貨市場準入試點,將期貨市場參與者範圍進一步與現貨靠攏,從而促進期現市場聯動,完善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