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高新七小閆贇:線上教學方法一定要因課制宜丨課堂回味

今年春天,我像許多同行一樣,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在“空中課堂”履行著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的職責。

榆林市高新七小閆贇:線上教學方法一定要因課制宜丨課堂回味

本文作者:榆林市高新七小教師閆贇

起初,在進行了兩週的在線輔導後,學校調整了自主學習指導策略,由指導複習轉變為指導預習新課。年級組商討之後還是遲遲不能確定採取怎樣的預習指導方式,考慮到孩子的視力問題,線上指導時間只能控制在20分鐘內,而我們在教室裡已經習慣於根據學生的回應繼續後面的講解,這兩者根本不能兩全,還有一種方式是推送同版本名校優秀資源,視頻裡的老師精講確實不錯,但唯一的缺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思考、計算、操作的時間,只能被動地去學習。最後,學生們的反饋意見為我採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線上教學指明瞭方向。

教材裡相對簡單的內容,採取推送名師視頻的方式再合適不過了,在需要讓學生思考、動手的時候,我及時按下暫停鍵,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新課指導預習後,下一節就安排在線直播的習題課,我會對視頻裡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解釋,對孩子們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答疑解惑。指導多次後仍糾正不過來的問題,我還有一個妙招:用手機錄製這類題的示範解題步驟,製作一個簡易微課,學生們一看就明白了。

榆林市高新七小閆贇:線上教學方法一定要因課制宜丨課堂回味

但是,有的課採取推送視頻是不可取的。比如,五年級《展開與摺疊》一課,學生需要在觀察、想象、操作等活動中,體驗正方體展開與摺疊的關係,判斷正方體與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係,發展空間觀念。如果讓學生跟著視頻聽完,可能他們連“判斷哪些圖形能圍成正方體”這樣基本的題型都搞不清楚,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經歷學習的過程。因此,這節課,我採用釘釘攝像模式和屏幕共享模式相結合的形式,從觀察一個正方體的展開與摺疊,某一個展開圖的特徵,到尋找一組展開圖的相同點,再到對比、辨析兩幅展開圖是否重複……學生在觀察中習得了觀察的方法與技巧。每次呈現展開圖後我都讓學生去想象其摺疊方式,有困難時才輔以實物操作或課件演示,這樣,學生的思維反覆穿梭於二維和三維之間,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正方體“一四一型”展開圖到底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本可以一種一種擺出來,邊對比邊排除,但這樣的方法缺乏思維含量,我利用分類研究的方法,簡單而有效的推理,既解決了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指導學習過程中,我一步步設問、追問,“為什麼‘一四一型’展開圖都能圍成正方體?”“你還能畫出其他類型的展開圖嗎?”“正方體展開圖到底有幾大類,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形狀?”這些問題不斷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兩節課上下來,我想學生對正方體展開圖應該非常瞭解了,但又忍不住反思:這樣上會不會講得太深了?不知作業反饋如何?事實是,孩子們的作業驚豔到我了,我的內心美滋滋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油然而生。

就這樣,我每天對著屏幕工作,和學生們交流的這20分鐘,一旦發現哪個孩子沒聽課或是聽課時長不夠,責任心驅使我下課後立即聯繫他(或她)瞭解原因,語重心長地給出建議,提醒他們“學習是自己的事兒”。這就是我的線上教學生活,邊行邊思邊改進,純粹而美好。

延伸閱讀:

山東泰安市寧陽四中程國棟:一次值得肯定的“冒險”丨課堂回味

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教師張道明:講臺站位引發的思考丨課堂回味

陝西省寶雞市高新三小唐娟利:“空中課堂”帶給教育的思考丨課堂回味

編輯:關中小夥

榆林市高新七小閆贇:線上教學方法一定要因課制宜丨課堂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