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最近蘋果的新聞太多了,iPhone SE發佈、iphone12外觀洩露、新airpods即將發佈、蘋果汽車專利曝光……

站在頂端的巨頭,一舉一動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因此時刻都受到關注。

而大洋彼岸這端,華為低調地發佈了2020年一季度經營業績。一季度中,華為實現銷售收入182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4%,淨利潤率7.3%。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疫情這個大背景下,這個成績單是好還是不好呢?

1800多億很多人可能沒什麼概念,我們來簡單做個比較:小米2019年全年的營收是2058億,“A股神話”貴州茅臺2019年全年的營收是888億元。

從絕對數字上看,這樣的營收絕對不小,而且華為還實現了1.4%的增長。

要知道,去年一季度華為還沒有經歷美國的斷供威脅,業務完全正常進行。而今年疫情衝擊著全球經濟和消費,不少研究機構紛紛預計今年智能手機銷量要萎縮,華為能保持增長,實屬不易。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這種增長是怎麼實現的呢?得先看看華為的業務。

一、華為三大業務

1、消費者業務

華為最廣為人知的角色是手機、平板等消費電子廠商,這些產品屬於它的消費者業務,2019年的收入佔比約54%。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圖:華為消費者業務產品(來源:華為官網)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近日的採訪中提及,在中國市場,華為手機的銷量每天大概在45萬部左右,應該還在保持增長,但國際市場的效率有衰退。同時疫情導致華為的平板、電腦等業務的銷售量產生了5-6倍的增長。

這或許可以解釋部分業績的增長,但也暴露了其海外業務的困境。

去年美國芯片和Google斷供使得華為手機海外銷售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於是它開始自力更生,麒麟芯片研發數年一夜轉正,對標谷歌GMS的HMS生態也浮出水面,榮耀V30和華為P40已搭載HMS進入全球市場。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不過消費者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夠,HMS生態的建設與完善還需時間,鴻蒙(對標iOS和安卓)更是有點遙遠。

而這,僅是疫情之外,華為相較於其他手機廠商,所面臨的額外挑戰。

2、運營商業務

比起來,運營商業務要更樂觀,現在我們聽得比較多的是5G基站提供設備和解決方案等。2019年這一業務的收入佔比約為35%。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截至目前,華為已經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91個5G商用合同,5G Massive MIMO AAU模塊發貨超過60萬個,國內5G業務份額也超過60%。這一業務在今年存在高增長預期。

比較關注新聞的朋友一定知道,英國有些不理智的人認為5G會引起新冠,放火燒5G基站。不過近期英國政府再次表態,稱允許中國華為公司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工作的決定是堅定的。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在歐洲,華為5G受到的每一份支持和認可都來之不易。


3、企業業務

最後一大業務是企業業務,主要是為企業提供雲計算、數據中心、企業網絡、企業無線等服務相比於前面兩個,華為的企業業務收入佔比偏小,僅有10%。收入佔比是小了點,但野心不小,鯤鵬就屬於這塊。

目前基於華為雲構架的開發者已經增長到160萬,還計劃5年內發展500萬開發者。

二、華為鯤鵬的宏大規劃

大致知道了業務,並不能算真正瞭解華為,單是“鯤鵬”就能讓不少人不明覺厲。

其實,“鯤鵬”目的是重構我國IT系統。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我們現在用的多的是Intel的處理器和芯片,微軟或蘋果的操作系統。這些IT產業最硬核的領域,國內廠商不見身影,我們的獨立自主也絕不僅僅是手機產業。

所以,不管是不是華為產品的用戶,國內絕大多數人是希望華為成功的,並且將很多技術領域的突圍機會押寶在它身上,因為我們太需要一個能證明自己的機會。

今年華為的第一臺“全國產”PC橫空出世,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Intel和微軟所形成的壟斷。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不過問題還不少,比如國產操作系統上,軟件生態較少。於是“鯤鵬”生態建設的必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目前,華為與產業夥伴聯合成立了15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與600多家的軟件開發夥伴推出了超過1500個通過鯤鵬技術認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運營商、能源等行業。

“鯤鵬”的成功,背後是數不清的公司和人員的付出。未來它也會產生巨大的溢出效應,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


一季度手機銷量狂降,華為業績卻在增長,有何玄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