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抗日戰爭中,日本陸軍的基本編制是方面軍——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

戰爭中期後,除獨立混成旅團外,日軍大部分師團建制取消了旅團級,其所轄部隊從四個步兵聯隊改為了三個步兵聯隊,而聯隊所轄的步兵大隊數則不變。

如果我們再看日軍戰時文件的話還會發現,日軍當時的作戰很多時候是計算己方能投入多少步兵大隊,如緬甸作戰時,日軍先期投入的就是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的11個步兵大隊。

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以步兵大隊執行一定方向的作戰任務,或者是固守要點,顯然是其對此級別部隊的戰力有相當信心。

因為日軍也發現,在實戰中,中國軍隊想要殲滅和重創日軍的步兵大隊的確不輕鬆。

以當時日軍步兵大隊的編制來說,其下轄有3到4個步兵中隊、1個機槍中隊、1個步兵炮小隊以及其他輔助兵員,人員充實者可達1100人左右。

有的步兵大隊經過強化可多於此兵力數,戰爭中後期有的步兵大隊也有不足1000人者。

全面抗戰初期,中國軍隊中比較充實的步兵營也有七八百人,但到抗戰中後期則普遍達不到。當時八路軍的小團也就七八百人,而國民黨軍中一個團的實有兵力僅一千餘人者也大有所在。

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以武器數來說,日軍一個步兵大隊有600多支步槍,8到12挺重機槍,27到36挺輕機槍,27到36具擲彈筒,2門92式步兵炮。

其步槍通常備彈120發,輕機槍和重機槍的備彈也很充裕,在淞滬會戰這樣的陣地戰中,其有的重機槍耗彈藥可達萬發。

全面抗戰初期,中央軍的調整師在團級以下的武器配置不錯。

其一個營即有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27挺輕機槍,餘為步槍及駁殼槍;一個團則有18挺重機槍、6門82毫米迫擊炮、27挺輕機槍,有的還有20毫米小炮。

以這樣一個團的陣容單獨抗擊日軍一個步兵大隊是可以的。相應來說,經過裝備及編制加強的調整師即可抗擊日軍一個聯隊,三四個調整師則可勉強抗擊日軍一個師團。

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也正如此,蔣介石在總結1939年冬季攻勢時曾說道:戰爭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

但是,此時抗戰全面爆發已經有2年多時間了,中國軍隊的單位戰力實際上是下降了的。

說完上述那句話後,蔣介石接著講道: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打敗日軍一個師團,到“冬季攻勢”時,我們現在以十個師幾乎還打不過它一個師團。

其實蔣介石所講之徐州會戰五六個師打敗日軍一個師團者為臺兒莊大捷及序幕戰臨沂保衛戰,當時日軍實際還並不足一個師團之數,而十個師幾乎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的情況在1938年蘭封會戰時即已出現。

在此階段,日軍以一個聯隊對抗國軍一個軍,一個大隊對抗國軍一個師的情況已經不是少數了。

究其原因,實際上是彼愈強而我愈弱所造成的。

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全面抗戰爆發之際,日軍雖然兵員質量高,但多體現在訓練方面,其大多不具備實戰經驗,作戰時常因盲目衝鋒而被中國軍隊中的老兵所大量殺傷。

然而經過一兩年作戰後,日軍作戰部隊中老兵成分已相當高,而且其當時還沒有面臨兵員和作戰物資陷入困境的局面,因此實際上1938年之後幾年的鬼子兵是很不好打的。

中國軍隊當時的困局在於全面戰爭一年多之後,無論中央軍還是地方軍的精銳大批消耗,加之當時急速擴軍,使得部隊中的老兵成分降低,以新兵為主的部隊單位戰力大大下降。

與此同時,由於採用了新的編制,一個步兵師僅轄3個步兵團,全師編制步槍數僅為2500支,實有則常在2000支以下。以當時國軍步槍備彈三五十發的情況而論,比日軍大隊也強不了多少,這還不考慮雙方兵員的射擊水平。

以重武器來說,此時中國軍隊每個師理論上有迫擊炮18門、重機槍54挺、輕機槍172挺,但實際上也大多達不到。

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日軍步兵大隊在作戰時往往還要加強75毫米山炮,再加上其編制內的步兵炮等,在遠射武器上也對我有優勢。

此為有基本軍械供應的國民黨軍與日軍的比較,而對無後方軍械供應的八路軍來說,情況則更為窘迫。

八路軍一個步兵團,有20餘挺輕機槍者即為主力,至於重機槍都未必每團都有,而迫擊炮此類兵器則更少。以彈藥來說,一支步槍十來發子彈是常態,輕重機槍備彈至多也不過數百發而已。

因此,日軍在敵後根據地的掃蕩,常以步兵大隊為基本單位,輔之以偽軍成一路,而各路日偽軍之間的間隔並不大。

只要八路軍在短時間內無法殲滅日偽軍這一路,其他日偽軍就會趕來合擊。

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1940年百團大戰時的關家堖之戰就是如此,八路軍集合精銳重創岡崎大隊後,日軍援軍已經開到,就不得不撤圍。

而半年多前的崑崙關之戰中,國軍以最精銳的第5軍反攻崑崙關,關口最初日軍守衛者也為一個大隊,但為奪下日軍這一個大隊據險而守的陣地,第5軍付出了重大代價。

同樣日軍為解圍,也派出了第21旅團主力。若非當時是第5軍這樣全軍裝備、訓練最好的部隊苦苦支撐,一般的國軍若不撤圍的話,極可能反倒被打崩。

最終第5軍打殘了日軍21旅團,而自身也因傷亡戰鬥員1.67萬人喪失了戰鬥力,日軍新一輪援軍抵達後,最終還是奪下了崑崙關,而含崑崙關之役在內的桂南會戰最終依然以慘敗而告終。

因此我們便會發現,1940年之後,無論是國民黨軍還是八路軍其實都絕少對日軍實施攻堅戰。1940年到1944年,正面戰場基本為守勢;同期,八路軍在百團大戰結束後經過了3年艱苦時期,到1944年實力恢復時很多也是以圍困戰為主。

抗戰有多難?神劇套路並不存在,打日軍一個大隊也不輕鬆

當時經過裝備改善的中國駐印軍以一營之力即能抗擊日軍步兵大隊,在滇西的遠征軍裝備次之,但也能以優勢兵力圍攻日軍,但在國內其他戰場,如豫湘桂戰役中照樣出現了日軍一個大隊擊敗國軍一個師的情況。

這也是後來國民黨軍在1945年初進行大裁軍的原因,因為大量師級部隊其實並不堪一戰。

1945年,由於大量美械開至,國軍精銳部隊得以迅速換裝,部分部隊在雪峰山會戰中展現出了強悍的戰鬥力。如武岡之役,以一營之力即能抗擊優勢日軍的攻擊。

而八路軍在1945年則掀起了大反攻,一批批主力團再度湧現,日軍的步兵大隊再也不敢橫行霸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