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多次被傳赴港上市“推遲”之後,螞蟻集團近日A+H上市有了新進展。
10月19日,證監會官網顯示,螞蟻集團已於10月16日收到證監會有關其申請赴港上市的行政許可決定書。按照流程,螞蟻赴港IPO將進入港交所聆訊階段,獲准後進入公開發行流程。
據悉,螞蟻集團最快11月初將完成A+H兩地上市。根據招股文件,螞蟻集團A股IPO擬融資480億元。
估值方面,據報道,螞蟻集團上市估值從2250億美元提高至2500億美元后,又上調至2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7萬億元)。
股票發售方面,螞蟻集團融資約350億美元,將超越沙特阿美創下的290億美元記錄,這有望讓螞蟻集團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PO項目。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後話。作為一名知識產權人,小編對於螞蟻集團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也是非常好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螞蟻集團的知識產權家底
螞蟻集團上市招股說明書披露,螞蟻集團擁有包括26項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產品,18項世界級和國家級核心技術獎項,以及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的26279項專利或專利申請,8569 項商標,677 項著作權,3927 項域名,369項非外觀設計及商業秘密。
從披露信息來看,螞蟻集團的硬核技術能力覆蓋了人工智能、風控、安全、區塊鏈、計算及技術基礎設施等硬核科技領域,包括信貸風險管理平臺、智能投顧平臺、智能風控引擎AlphaRisk、安全切面防禦體系、跨鏈可信數據連接服務、金融級分佈式技術架構SOFAStack……等。
其中區塊鏈專利申請數全球第一、數據庫產品OceanBase性能全球第一等廣為人知。
靠科技賺錢,拒做金融公司
據悉,螞蟻集團的營收總共有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三大門類構成,2020年1至6月三大項佔比分別為35.86%、63.39%和0.75%。螞蟻在數字金融領域採取的是開放平臺策略,通過為金融機構輸出技術服務獲得收入,因此和螞蟻鏈等創新業務這兩大類,均屬於技術收入。
兩項合計,螞蟻來自科技服務的收入超過64%。從增長趨勢來看,螞蟻集團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至6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53.96億元、857.22億元、1206.18億元和725.28億元,2017年度至2019年度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5.81%。今年1至6月,螞蟻集團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約為212.34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的169.57億元。
而作為一家靠技術驅動的公司,研發的投入和人員配備成為關鍵。截至2017年底、2018年底、2019年底和2020年6月底,螞蟻擁有的員工數分別為9273人、12717人、15169人和16660人。在員工專業結構方面,截至2020年6月底,技術、業務、銷售、行政管理人員佔公司整體員工人數的比例分別為64%、11%、14%、11%。換言之,螞蟻現有的超過1.6萬名員工中,超過6成是技術研發人員。
此外,螞蟻集團也在持續加大技術及研發投入力度。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47.89億元、69.03億元、106.05億元、57.2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32%、8.05%、8.79%、7.89%。
螞蟻集團上市會因知識產權問題發生變故嗎?
當下,
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科創板上市的重要門檻。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過程中,往往競爭對手會藉機發起知識產權糾紛,以知識產權為矛,發難、拖延、阻擾企業上市。最終,可能會導致企業上市失敗,或者其他更為嚴重的風險產生。那麼螞蟻集團會成為專利侵權訴訟被告嗎?會因知識產權問題而發生變故嗎?
螞蟻集團是可能成為專利侵權訴訟被告的,美國的打擊,是中國自主發展的大公司一道無法逾越的“檻”。中興、華為、字節跳動、微信相繼被美國製裁後,人們紛紛猜測,下一個很有可能就是阿里或螞蟻。
但是,擁有此龐大的知識產權儲備,以及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相信不管遇到什麼問題,螞蟻集團也能從容應對。
最後,宏邦想說:對於擬註冊科創板的科技企業而言,關注科創屬性指標或管理辦法中對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各項要求是必然的。企業在上市前一定要建立完備的企業專利運營管理體系和風險識別防範體系,為企業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