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的方方日記:信息失真下的輿論狂歡,是怎麼炒到美國的?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疫情期間這句話很火,它的傳播度幾乎僅次於“未發現人傳人”和李蘭娟院士的“樹立正確人生導向了”,但你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

原話是方方說的,以前接受採訪時她說:“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她說這句話時還沒有疫情,而她現在應該感到壓力山大了,《方方日記》被推上了風尖浪口。

上個月,我寫過一篇《方方日記全劇終:新冠疫情下,知識分子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從看客角度來解讀方方;隨後《方方日記》在美國出版,我想再從事件角度梳理此事,權當對上一篇的補充,我仍會站在中立角度提供比較性信息,把判斷交給讀者,因為各位都精的很,不需要被別人觀點帶節奏。

上篇文章中我說,日記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外界如何給它定性,從方方後續表現看,基本吻合了我之前對她的判斷。日記在美國出版,她不是贏家,廣大人民更不是贏家,在我看來流量才是贏家。

這幾天,我擠時間重看一遍方方日記,及後續對她的採訪,還通過海外華人處側面瞭解方方在海外的熱度,得出一個結論:輿論對她的炒作帶來的熱度,遠大於《方方日記》的內容,書能在海外出版的最大推手不是內容,而是輿論。

方方沒那麼大能量,在一個流量重於質量的信息環境裡,她迅速成為一種現象由不得自己,就像沈巍從流浪漢變成大師,也由不得自己一樣。

妖魔化的方方日記:信息失真下的輿論狂歡,是怎麼炒到美國的?

方方把日記定位個人碎碎念。她一直想強調,個人想法與別人無關,外界偏以公眾人物標準審視她。說白了,方方想我是作家你們為什麼不讓我寫字?而外界想你是中國人為什麼不站在國家立場?雙方糾結點就沒在一條線上。而雙方信息又都存在失真問題,加劇了對立情緒。

方方靠網絡收集信息,和我們沒什麼兩樣,邏輯也沒過人之處,只是作家的文字功底讓她的字情緒更飽滿、畫面感更強,像真的似的。比如廣西援鄂護士梁曉霞還在搶救,方方道聽途說後,迫不及待的痛惜梁曉霞犧牲,實際上樑曉霞至今都在搶救。在處理信息的態度上,作家沒有搞科研的嚴謹,但擅於創作出“亮點”。

方方得到的不少消息存在失真問題,態度又沒作甄別,容易誤導讀者,這是她個人問題。有關疫情問題上,應該嚴肅點,畢竟不是文學創作,當然,我們都希望梁曉霞早日康復。

另一方面,以自媒體為代表的外界輿論也在妖魔化方方,說她對一線逆行者視而不見,說多了大家也當真了,全來罵她。我看方方日記是抱著找罪證的心態去的,卻看到了和輿論說的不一樣的字,我截取一段你自行判斷:

今天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須記錄:湖北的醫療隊今天陸續開始撤離。他們冒著風險在湖北最危急的關頭,前來營救,每一個湖北人對他們都懷著感恩之心。四萬多醫療隊員,無一被感染,萬幸!也讓我們這些受惠者,長舒一口氣。別情總是深似海。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視頻:醫療隊離開時,不能出門的武漢人,站在各家的陽臺上高呼,感謝你們!你們辛苦啦!再見啦!真是讓人熱淚盈眶。武漢各路人馬,都以最高禮儀歡送這些白衣天使,是他們救了我們的城市和我們的人。據說湖北的襄陽市,記下所有援助襄陽的醫療隊隊員的名字,決定今後區域內所有A級景區和25家星級酒店向他們終身免費。不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但我想“這個可以有”!甚至覺得:全湖北所有景區都應該對這四萬多人免費開放。

對國家防疫成就的肯定,對一線逆行者的尊敬,方方也寫了不少,自媒體把這部分屏蔽了,為吸引流量只拿痛點說事。我知道很多人不待見方方,但看問題要實事求是,不喜歡她也沒必要歪曲她。

再舉一個雙方都有問題的例子,算是合力造假的典範了。

某百萬粉大號微博貼出一張滿地手機圖片,說這是肺炎逝者手機,來自方方日記。方方日記的確引用了手機謠言,但圖片是微博大號自行配的,刺激到輿論的恰恰是這張手機太多的假圖,大眾把怒火撒向方方,都來罵她,氣的她又罵上了博主,聲言打官司。

這個例子裡,雙方都存在造假行為,問題就是一點點積累出來的,最終導致信息失真。

妖魔化的方方日記:信息失真下的輿論狂歡,是怎麼炒到美國的?

武漢前期,外界態度和方方步調一致,一同埋怨不能人傳人,一同緬懷李文亮,正因為方方日記有民意基礎,才能火起來。

至於方方和外界什麼時候產生了分歧呢?並不是日記被扒失真,而是日記熱度被自媒體接管之後,自媒體用擅長的挑逗情緒和帶節奏,把本該遺忘於網絡的個人日記搞出了風高浪急的既視感。

轉折之後,大家全罵方方,以方方的個性必然回懟,你罵我不愛國,我就罵你極左,互相扣帽子,扣來扣去,雙方帽子越戴越高,上升到了民族和國家的高度,氣氛彷彿回到半世紀前。

我想問一句,這還不叫小題大做嗎?官方一直沒搭理過方方,說明什麼?有些事就是無中生有。

扣帽子,誰都會,我現在嚴肅的形容一下方方事件始末,你看看這頂帽子怎麼樣?

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誕生了英雄好漢,也炸出了牛鬼蛇神。方方作為右翼知識分子,對半世紀前記憶耿耿於懷,她披著民粹的外衣,堅持走自由化路線,對國家的好視而不見,對人民的立場置若罔聞,還與民族主義者針鋒相對,所以,她最終被同胞孤立,被時代拋棄,並被海外敵對者擺佈。

我說錯了嗎?如果就需要拔高,沒什麼錯,就是這麼回事兒,但我換個說法,你再看看:

一個已經退休的武漢老太太,愛寫字,疫情期間憋家裡了,就寫字打發時間。除了寫字她還喜歡打聽小道消息,這是女人的八卦天性,而且她這個年紀的老人都能被推銷保健品的洗腦,更別說被小道消息洗腦了,所以她八卦了很多有用沒用的話。沒想到因為這些話刺耳兒,她成了新晉網紅,紅了就要捱罵,老太太被罵急眼了,乾脆在黑紅路線上死磕,順便找廣告商代言露露臉。

怎麼定義這件事,全憑一張嘴。

那麼方方究竟和誰較勁呢?她一貫的立場,我上篇談過,這裡再補充一下:

①方方在武漢生活幾十年,感情不言而喻,看她日記,顯然沒從疫情陰影中走出來。她對武漢前期的不足一直耿耿於懷,武漢都快解封了她還在懟地方管理,用文人的偏激鑽牛角尖,但她對國家防疫和援鄂一線並沒有否定。

②從方方給反對者扣極左帽子,和文中多次提及半世紀前,我可以斷定,方方是右翼立場,但凡右翼知識分子,沒有一個真正從半世紀前走出來過,對政治有本能的不信任,可以說是作病了。懟她的多是年輕人,沒經歷過文革,只是出於樸素愛國情緒,方方和反對者的糾結點,沒在一條軌道上。

③她的書在美國出版,算不算賣國呢?我覺得不至於,她除了有作家想露臉的虛榮外,還有一部分和外界批評慪氣的成分在裡面,也和知識分子批判秉性分不開。她雖然在官場裡混過,但通過在任時上新聞那幾件事兒,能看出她不懂也不親政治,出書不會顧忌更多政治因素,哪怕存在被利用的可能。

妖魔化的方方日記:信息失真下的輿論狂歡,是怎麼炒到美國的?

關於外文版的《方方日記》,是否會成為日後海外埋汰中國的主要工具?我覺得很難。

信息失衡不但存在於國內,也同時存在於國際。認為方方的書成為反咬一口的工具,抬舉她了。我們上綱上線了,但美國普通百姓懶得關心方方是誰,他們更關心手紙。至於怎麼看其他國家,就和我們不關心尼日利亞差不多,在美國百姓眼裡,世界上只有倆國家:美國,外國。別說美國人,前幾天街訪隨機問中國年輕人,中國第一艘航母叫什麼?居然有一多半都答不上,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在亞馬遜書籍排行榜上可以看到,方方日記排在幾千名之後,幾乎找不到,認為方方日記會在國外火,是一廂情願。

西方對中國人寫的哪類書籍感興趣呢?答案是禁書,不禁的根本沒興趣。方方日記在國內並沒被禁,只是沒出版社接,這和現在沒人敢找范冰冰拍戲一個道理。那麼方方日記在美國是誰看呢?不排除個別政客想拿日記打地圖炮,但意義不大,因為從頭到尾,方方日記都在互聯網上公開,想挑刺兒的早就拿走了。反過來說,即便沒有方方日記,汙衊中國的聲音就會消失嗎?愈加其罪何患無辭?所以方方日記對他們的價值不大,為了埋汰中國把賭注壓在一本銷售慘淡的書上?這次出版更像書商的投機行為。

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在海外出版,本質上,是我們自己的輿論,尤其是自媒體給炒作起來的。本來之前一個沒出過文學圈的老太太,愣被我們給罵紅了,才引起了海外書商和個別居心不良者的關注,他們想借此投機,雖然成功幾率小,但是能噁心到你,也達到了目的。

除了美國,我還從德國華人處瞭解到,方方日記在德國面臨的境遇差不多,我們整天認為老外對中國如何如何看,其實除了政客和研究中國的專家,普通國外百姓對中國興趣真沒我們想的那麼多,國產大片在北美上映,沒有不慘淡的,有限的票房也基本來自華人,別說吸引力遠遠不如視頻的書籍了。方方自己沒想過拔高,一開始就給日記定義為私人碎碎念,我截取一段方方接受採訪的話:

記者:好些人說寧可關注方方的日記,也不願意相信《長江日報》這些媒體,您怎麼看?有沒有想到日記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方方:不相信媒體這說法,也過於偏頗。大的報道,總體疫情走向,還是得看媒體報道。我只是個人感受而已。從我這裡,看不到整個局面,這是很顯然的。初寫時,當然沒有想到這麼多人看,我也很奇怪呀。我問我同學和同事,說他們為什麼要看這個?我們都沒有搞清楚。

所以,要想方方日記不被別有用心者利用,最合適的辦法,就是無視,讓它自己冷下去,只要我們不當回事兒,美國人,德國人,更不會當回事兒。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方方日記才會成為西方攻擊中國的工具呢?

鑑於這本書在海外的銷量,即便翻譯過程中去掉方方正面的言論,只保留對中國不利的言論,方方在海外走紅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除非極端的情況下才能走紅,什麼才是極端情況呢?那就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才能讓外國普通人知道方方。

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更小,諾獎首要考慮的還是文學性,其次是政治性。單從文學性上來說,方方日記真如她自己形容的就是日常碎碎念,沒有展示她的文學功底,與諾獎需要的理想主義、高度人文關懷及高度的文學性,搭不上邊。真要獲獎了,那隻能是政治因素,但從此諾獎也可能臭掉,因為方方日記裡記載的情況全世界都在發生,而且國外政府表現的比中國差很多,根本達不到借日記來黑中國的目的。

一點思考:

方方日記內容有失偏頗,但沒有犯法,真犯法以她現在的爭議,早被官方處理了,這個要甄別。在這種前提下,大眾輿論是否有權力代替法律棒殺方方?如果成功,我們是出氣了,但社會真的進步了嗎?

不管是集體棒殺的左,還是方方這種自我中心的右,都不是進步的好方式,前車之鑑很多。

我還是之前的觀點,方方日記存在的價值與內容無關,而是給外界多一個觀察的角度,給歷史多留一份素材。即便她是反面典型,她的存在也會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產生一種比較價值,提升社會整體判斷能力。

作為一個志在迴歸世界頂級行列的大國,要面對更多的更大的挑戰,因為一本書氣的跳腳不至於。而且西方黑中國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方方日記中記載的負面內容,而是因為中國強大,這個才是根本,只要中國對他們不斷構成挑戰,他們就會不斷的尋求黑點,即便沒有方方日記,也有XX日記,甚至乾脆編造出莫須有的黑點,他們每天都在這麼做。

所以,天要下雨孃要嫁人隨她去,希望自媒體不要一味炒作,降低她的熱度才是合適的處理方式,方方經此一事,自己也應該有所反思,顯然,從她後續接受的採訪看,她並不想戴賣國帽子,她也戴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