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縉雲山麓,嘉陵江畔,高山流水,養育棟樑。114年前的清末(1906年),重慶第一所新式學校——川東師範學堂在重慶創辦,時代過往,歲月更迭,歷經百餘年變革,挺過了歷史的風霜雨雪,如今發展成了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大學——

西南大學。再回首,西南大學已走過了114個春秋。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篳路藍縷,玉汝於成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川東師範學堂校門

百年西大,源起清末。在"清末新政"改革學制、重視師範教育的形勢下,由四川省川東道道尹張振茲的倡議,1906年4月18日(清光緒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官立川東師範學堂在重慶誕生了,這就是西南大學的源頭。也是從這裡開始,官立川東師範學堂開始了她百年的蛻變。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四川省立教育學院教職員抗戰工作研究會會章

1936年,川東師範學堂更名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在抗戰期間和內戰期間,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在經費奇缺的困境中,不僅堅持教學與學術活動,而且還進行了戰時教育、鄉村建設和社會教育,並廣泛開展抗日救亡和愛國民主運動。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20世紀50年代初,西南師範學院遷校後的新校門

新中國成立後,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決定籌組兩所新型高校。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將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合併,更名西南師範學院"。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西南農學院遷址北碚天生橋時期的校門

在籌建西師的同時,西南農學院也在緊張籌備之中。1950年11月27日,以川教院農科三系(農藝、園藝、農制)為基礎,併入相輝學院的農學專業和私立華西協和大學農藝系,組建為西南農學院。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1985年8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將西南師範學院改名為西南師範大學。1985年10月,經國家教委批准,西南農學院改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0年,重慶市輕工業職業大學併入西南師範大學;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併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為西南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並步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行列。

至此,西南大學開啟了學校發展的嶄新篇章。

杏壇育人,勸課農桑

薪火相傳,時光的腳步從未停止,114年來,一代代西南大學人秉承"含弘光大、繼往開來"之校訓,肩負中華崛起之責任與使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自1906年川東師範學堂建立以來,到2005年西師西農合併為西南大學,再到今天,西南大學走出了無數優秀學子,在這裡,一個又一個懷揣著夢想的人,用青春的熱血書寫了一篇篇壯麗的華章。

吳宓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吳宓,字雨僧、玉衡,筆名餘生,中國現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教授,1941年當選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師範學院(現西南大學)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人之一,學貫中西,融通古今,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與陳寅恪、湯用彤並稱"哈佛三傑"。著作有《吳宓詩集》、《文學與人生》、《吳宓日記》。

侯光烔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侯光炯,著名土壤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曾任國立西北農學院教授,原西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他長期從事土壤地理、土壤分類和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教學工作。他提出用土壤粘韌曲線作為判斷土壤肥力的方法。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土壤肥力的生理性"的觀點,後發展成土壤肥力的"生物熱力學"觀點。他長期深入農村,運用他的觀點研究"水田自然免耕"技術獲得成功,已在全國十多個省市推廣,增產效果顯著。為發展我國土壤科學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袁隆平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1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1971年至今出版多部中、英文專著,發表論文幾十餘篇。原美國總統農業顧問、普渡大學名譽教授湯·巴萊伯格曾經這樣評價袁隆平:"他用農業科學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領導人們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他把西方國家拋到了後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偉大科學家。"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弘毅堅韌、自強不息的西大人,用改革推動發展,用發展凝聚人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學校積極推進一流本科教育,2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點,3個專業通過二級認證,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再獲一等獎,人才培養質量逐步提高。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組織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斬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0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3項,到校科研經費達到4.6億元,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立項數位居全國第1,科學研究穩步推進。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狠抓一流學科建設,完成"雙一流"建設中期自評,新增計算機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2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建設紮實有效;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新增國家級人才24人次、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人才人事工作成績突出。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努力打造環西南大學創新生態圈,產業技術研究院實質運營,牽頭成立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聯盟,榮獲"重慶市鄉村振興貢獻獎先進集體",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成功舉辦首屆"國際課程周",新增1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連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獲批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19項,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深化。

加快建設"美麗西大",辦學經費持續增長,竹園學生宿舍三期、化學化工與藥學實驗樓等大批基建工程投入使用,教工餐廳提檔升級,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

從官立師範學堂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西南大學走過了114年!

光陰荏苒,一個個春秋匆匆走過,春華秋實,數代西大人以其弘毅堅韌、自強不息的奮鬥鑄就了"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不斷豐富著"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內涵。現如今,西大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豪情全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努力創造留下歷史印記新貢獻。

西大114,感謝有你!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西南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自西南大學官網、西南大學官微、重慶教育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