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吳懷仁任北洋水師“平遠”艦二副的札

合肥市長臨河鎮窪地吳村,距六家畈約3公里,2000年3月村民集資建成的青陽山至六家畈的“青六”公里,將窪地吳與六家畈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是清代北洋水師愛國將領吳懷仁出生的地方。

吳懷仁是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學員,畢業後歷任北洋水師“平遠”鋼甲艦三副、二副和“左臺一號”魚雷艦大副,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壯烈殉國。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吳懷仁父親吳維貞家庭世系圖

一、吳懷仁家世

吳懷仁,字仲卿,是六家畈一世祖吳七三的第十八世孫。清朝中期,吳七三第十三世孫吳廠乾、吳松乾、吳靈乾、吳雲乾從六家畈遷到窪地吳這個地方定居,因為地勢低窪,村莊取名“窪地吳”。

吳松乾生一子吳明元,吳明元生三子,第三個兒子叫吳貴亨;吳貴亨生五子,長子吳勇利;吳勇利生五子,第五個兒子叫吳維貞,吳懷仁是吳維貞的長子。

1853年,太平軍攻佔安慶後,六家畈人吳毓芬(字伯華)兄弟在家鄉辦團練,與奉命回鄉的李鴻章及其父親李文安熟悉,參與鎮壓太平軍、捻軍。1862年,李鴻章創建淮軍時,吳毓芬 “綜理營務”,不久“兼綜釐務”,又根據李鴻章意見,招募家鄉人員,在當年冬天,成立了淮軍“華”字營,自任統領。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淮軍

吳懷仁的父親吳維貞,在1862年與同村的吳泰貞等人一起加入淮軍“華”字營,參加了與太平軍的多場戰鬥。1863年底與太平軍的蘇州戰役中,吳維貞因戰功被提拔為哨長。

淮軍初期,建制按湘軍設置,每營500人,配長夫180人負責糧草輜重運輸。每營分4哨,另有親兵隊。每哨、隊120人,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連隊,哨長相當於現在的連長。

1867年1月,原太平軍遵王、東捻軍首領賴文光率隊衝破清軍重圍,突圍到揚州附近。吳毓芬已託病辭官回鄉,其四弟吳毓蘭接任“華”字營統領,正駐守揚州。

淮軍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淮軍

吳毓蘭帶淮軍“華”字營攔截,“(農曆1867年十二月)十一日戌刻”,捻軍“突至灣頭”,吳毓蘭“立即出隊迎擊獲勝,星夜派兵四路趕追”,“督遊擊梅宏勝、參將杜長生、遊擊吳輔仁由運河東岸向前追殺”,與捻軍在瓦窯鋪(今揚州市邗江區東北)相遇。“雨夜昏黑”,捻軍“拼死拒戰”,終於不敵,賴文光因戰馬被吳毓蘭數槍擊斃,摔下馬,落入淮軍手,1月10日在揚州城外老虎山就義,東捻軍失敗。

“華”字營在攔截捻軍過程中也損失不小,吳懷仁的父親吳維貞就在這次攔截過程中陣亡,同為哨長的吳泰貞立功。六家畈《吳氏族譜》記載,吳泰貞,字寶型,“例授武翼都尉,賞戴花翎,歷保盡選補用遊擊,升用守備”。武翼都尉是散官,相當於從三品。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北洋水師學堂第一期學員

二、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學員

吳懷仁1881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與現代著名作家冰心的父親謝保璋是同班同學。

天津北洋水師學堂是清朝政府創辦的第二所培養海軍軍官的新式學校,第一所是福建船政學堂。1880年8月,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奏設於天津,次年7月建成招生,專門為北洋海軍培養人才,船政大臣吳贊誠為學堂督辦,留英歸國學生嚴復為總教習,首期教習多為英國人。

凡年在14至17歲,“耳目聰明”、“文字清順”者都可以報考。錄取者初為試習生,學英文3個月後“擇其聰俊者留堂肄業”。內設駕駛、管輪兩個專業,駕駛專業專習管駕輪船,管輪專業專習管理輪機,學制五年,其中四年在學堂學習各種課程,一年上練船實習。學生畢業後任職北洋海軍,或選送外國留學。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北洋水師學堂學員操課

駕駛專業除了學習英語、數學 (幾何、代數、三角)等共同課程外,主學氣象、地理、微積分、駕駛、測量、演放魚雷等科,還要學習步兵操練、槍炮法理等,課業繁重,考核嚴格,每年春、夏、冬三次小考,秋季北洋大臣親臨校閱。擇其優者以千總候補,次者以把總候補。北洋水師學堂駕駛班的第一屆學生,入學時60人,畢業時只有30人,被淘汰掉一半。

吳懷仁等第一期駕駛班學員,不僅學完了10餘項規定堂課,還提前完成多項艦課,多數成績超過總分一半。同班同學中,陳京瑩、黃乃漠、薜振聲、韓錦、陳如升、倪居卿吳懷仁、謝葆璋、鄭綸、沈壽堃、王平等11名同學,都參加了中日甲午海戰,陳京瑩、黃乃漠、薜振聲、韓錦、陳如升、倪居卿等6名同學,在戰鬥中犧牲,為國捐軀。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平遠”號鋼甲艦

三、奮戰中日黃海海戰

吳懷仁在“敏捷艦”訓練多年, 1890年任“平遠”艦舢板把總三副,1891年任駕駛二副,“千總儘先拔補,並給五品頂戴”,後任“左隊一號(簡稱‘左一’號)”魚雷艦大副。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在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五月廿七日的任命文書中說,“查‘平遠’船額設舢板三副一員,責成綦重,茲查有把總吳懷仁,由學生出身,前在‘敏捷’練船練習多年,歷辦無悞,堪以委任是缺”。

“平遠”艦是福州船政局在參考法國“柯襲德(Cocyte)”等3艘近海防禦軍艦基礎上,設計製造出的中國第一艘全鋼甲軍艦,代表了當時中國造船工業的最高水平,1886年12月7日開工,1889年5月15日竣工後加入福建船政水師服役,命名為“龍威”。1889年12月,調歸北洋海軍,更名為“平遠”。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左一號”魚雷艦

“左一”艦是北洋水師的一等出海魚雷艇,由英國著名的魚雷艇製造廠家亞羅船廠建造,裝備“黑頭”魚雷發射管3具, 1887年12月抵達中國後經過強化火力改裝,將2門37毫米5管速射炮,換成3門47毫米重型速射炮以及4門10管11毫米格林炮。

“平遠”艦和“左一”艦都參加了1894年9月的中日黃海海戰。

1894年9月16日中午,從山東威海出發北洋水師12艘主力艦,在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下,到達鴨綠江的大東溝口外,護送陸軍登陸。丁汝昌命令2艘炮艦和4艘魚雷艇護衛運兵船入口,“平遠”、“廣丙”二巡洋艦錨泊口外,擔任警戒。“定遠”、“鎮遠”、“致遠”等10艦由丁汝昌親率,在口外大鹿島東南的黃海海域,防止日軍偷襲。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鎮遠”號鐵甲艦

9月17日中午時分,北洋海軍主力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相遇,展開激戰。遠處“平遠”、“廣丙”等艦發現遠方瀰漫硝煙後,立刻一起奔向戰場,參與戰鬥。

全鋼甲的“平遠”號迎著炮火衝向日艦旗艦“松島”號,中彈多處,艦內發現火情,濃煙四起,還是勇猛地衝向過去殊死戰鬥。一顆鋼彈擊中“松島”,穿進中央魚雷發射室,擊中“松島”320毫米主炮塔下的機關,引起爆炸,造成艦內各室發生猛烈震動,硝煙瀰漫,4個日本兵窒息死亡。下午3時10分左右,“平遠”艦尾裝備的47毫米“哈奇開斯”五管小速射炮又接連命中“松島”的中央魚雷發射室和桅杆,多名日本魚雷兵傷亡,魚雷發射裝備被擊壞。15:30,“鎮遠”的一枚305毫米炮彈擊中松島左舷4號120毫米口徑炮臺,引發堆積的彈藥爆炸。“松島”重創,不久退出戰鬥。

“松島”號逃跑時,日艦“西京丸”號正在攻擊擱淺的“揚威”艦,“平遠”艦發現後上前發炮解救,其中一炮正中“西京丸”,打入船腹,可惜炮彈沒有爆炸。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廣丙”艦

更可惜的是,北洋艦隊魚雷艇“福龍”號發射的第3枚魚雷。“福龍”先發的兩枚魚雷,都沒有擊中“西京丸”,右轉後抵近“西京丸”左舷艦僅40米處,發射了第3枚魚雷,由於距離太近,西京丸號已沒有可能規避。但這第3枚魚雷竟從“西京丸”號艦體下通過,右舷逸出,未觸發,讓“西京丸”僥倖逃脫,令人痛惜不已。

當時日本海軍部長正在“西京丸”號上,如果“平遠”艦發射的215公斤重的炮彈當場爆炸,或者“福龍”號第3枚魚雷擊中爆炸,日軍最高指揮官都可能小命不保,戰局可能就是另一種樣子了。

“左一號” 魚雷艇,隨“平遠”、“廣丙”等艦投入戰場,但是因忙於營救被日本擊沉的“超勇”號巡洋艦落水官兵,沒有向日艦發動魚雷攻擊。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建造中的“超勇”艦

曾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嚴復的族曾孫嚴孝潛,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學員》文中提到吳懷仁,說他犧牲於1894年,“任北洋水師‘左一’雷艇大副,甲午海戰中隨艦陣亡”。

由於目前沒有發現吳懷仁任職“左一”艦大副的準確時間,中日黃海海戰中,吳懷仁可能在“平遠”艦上,也可能在“左一”艦上。如果在“左一”艦上,從“左一”艦忙於營救“超勇”艦落水官兵、沒有參加對日艦的攻擊來看,吳懷仁這次“隨艦陣亡”的可能性不大。

有研究者認為,吳懷仁在1895年威海衛保衛戰中陣亡。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威海衛戰役圖

四、威海衛保衛戰中陣亡

威海衛地處山東半島頂端,港灣呈半圓形,有劉公島、日島橫列灣內,形勢險要。港灣南北兩岸及劉公島、日島建有10餘座炮臺,配備新式大炮100餘門,火力交錯,防禦堅固,成為北洋海軍基地和提督衙門所在地。黃海海戰後,北洋海軍在旅順稍事休整,全部泊聚於此。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自殺殉國的丁汝昌

日軍持續進攻,攻入中國境內,1894年11月21日佔領旅順,血洗全城。日軍大本營將原有軍隊改編,組成“山東作戰軍”, 1895年1月20日,在聯合艦隊25艘軍艦、16艘魚雷艇的掩護下,在威海衛東南10餘里處的榮成灣登陸,佔領灘頭陣地。

30日,日軍分兩路進犯威海,先後佔領南幫炮臺、北幫炮臺。2月2日,佔領威海衛。日本海軍也從海上正面進攻北洋艦隊。丁汝昌指揮還擊,打退了日本艦隊的多次攻擊。2月3日,日艦及佔據南幫炮臺的日軍水陸合擊北洋海軍,“定遠”艦中水雷後擱淺,不久自毀,“來遠”、“威遠”、“寶筏”等艦沉沒,“左一”艇管帶王平率10餘艘魚雷艇和2艘汽船逃跑,被日艦追及,大部分魚雷艇被擊沉。

北洋水師損失慘重,軍心不穩。丁汝昌命令剩下的各艦沉船,以免資助敵人,遭到部下抵制;又提出冒險突圍,也沒有人執行。一些將領脅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寧死不降,於2月11日服食鴉片自殺,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定遠”號鐵甲艦

有研究者認為,吳懷仁在這場威海衛保衛戰中陣亡。關於他犧牲的情形,有兩種不一樣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在海戰中陣亡。

彭餘江等人在2019年1月6日《合肥晚報》上發表的《北洋水師抗日將領——吳懷仁》中稱,曾在黃海之戰中立下戰功的王平貪生怕死,假傳命令,率魚雷艦及所屬輔助艦艇10餘艘由威海衛北口逃離時,途中遭遇日本艦隊,要舉白旗投降,被吳懷仁和官兵當即抓押,並指揮所有艦艇向敵艦還擊。因敵我力量懸殊,最後被日艦擊中,在煙臺西近海沉沒,吳懷仁和全艦官兵壯烈犧牲。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清軍炮臺

第二種說法,奉命炸燬皂埠嘴炮臺後,突圍時陣亡。

威海海灣南端設有皂埠嘴、鹿角嘴、龍廟嘴3座海岸炮臺,稱為“南幫炮臺”,後路是楊楓嶺、摩天嶺等3座陸路飽臺。皂埠嘴炮臺是威海港南岸炮臺中規模最大、火力最強、戰鬥位置最突前的炮臺,大炮射程可覆蓋劉公島。1月30日,日軍相繼佔領摩天嶺炮臺、楊楓嶺炮臺、龍廟嘴炮臺和鹿角嘴炮臺。為避免日軍利用海岸炮臺轟擊威海港內的北洋艦隊,丁汝昌派敢死隊員乘魚雷艇,冒著彈雨登上皂埠嘴,搶在日軍登上炮臺前點燃地雷引線。中午時分,佔領炮臺的日軍正往旗杆上懸掛日本旗時,地雷引爆,炸死日軍多人。

吳懷仁後人介紹,這次行動就由吳懷仁帶隊,吳懷仁奉命帶領敢死隊前往皂埠嘴炮臺,點燃導火索炸燬炮臺,在突圍時陣亡。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拆除前的吳懷仁老宅

吳懷仁陣亡後,慈禧太后和李鴻章向他家贈送了兩塊戰功匾,懸掛家中, “文革”期間被毀,固定在牆上、從下方支撐戰功匾的“桃釘”還在。

吳懷仁後人介紹,吳懷仁棺材由清軍運回,下葬在窪地吳墓地。1958年“平墳造田”運動中,吳懷仁墓挖開後,打開棺材,裡面只有一根樹樁。吳懷仁老宅,歷經100多年,殘破不堪,於2020年4月10日拆除,原址上新蓋房屋。

吳懷仁還是吳紉禮及其表兄羅開榜入威海水師學堂的的推薦人。1890年,經吳懷仁推薦,同鄉人吳紉禮(字佩之)及其表兄羅開榜(字仲芳)從六家畈步行至威海入學,1895年畢業考試時,成績分列全班36名同學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又一起被保薦到天津水師學堂深造。

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北洋水師將領吳懷仁

吳懷仁老宅中支撐戰功牌的“桃釘”

吳紉禮1910年任保定陸軍大學(後改為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主持軍事教學,為我國造就了一大批軍事人才;1924年任海軍部次長,一度代理海軍總長,被授予中將銜。羅守榜1919年11月任陸軍部次長,陸軍中將銜,1920年5月代理陸軍總長,1924年11月任段祺瑞執政府高參。

回顧100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過程和結果至今令人痛惜不已,一部分軍人的英勇奮戰挽救不了將傾“大廈”的命運。慘痛的歷史不能忘記,慘重的歷史教訓更不能忘記。

緬懷吳懷仁及其他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國殉難的將士!


(作者:吳釗,常用網名“遠人”,安徽肥東人,現在合肥市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