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咖啡師,我想生活在“月入5W”的新聞裡

我是一個咖啡師,我想生活在“月入5W”的新聞裡

最近,頻頻看到一則新聞,表示:隨著國內咖啡市場的“火熱”,月入數萬元的咖啡行業人才缺口達到40000。

嚇得我趕緊喝口奶茶壓壓驚:咖啡師職業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高薪這麼緊俏了?!

咖啡師月薪5W?實際連5K都難達到!

幾天前,央視2套的一則報道,讓我看完有點“興奮”。

新聞名字很是“誘人“——《“熱”咖啡,大市場!這個行業人才很吃香,一月能賺數萬元!但……》。

新聞詳細闡述了隨著咖啡市場火爆導致咖啡師供不應求,保守估計我國每年有40000人左右的崗位缺口。甚至提到一個好的咖啡師,工資能達到50000元/月。

乖乖嘞,這是哪家咖啡館招聘,我要立刻辭職去面試!

實際情況呢?國內咖啡師的普遍工資水平,大概連5000/月都沒有——

在智聯招聘上,隨機搜索關鍵詞“上海咖啡師“,會看到一些連鎖品牌的咖啡師工資集中在4K-6K這個區間。

而在二線城市鄭州,隨機截屏幾家咖啡館招聘信息,工資主要集中在3K左右。連成為一名繳稅公民的權利都還沒有達到啊!

這條新聞的微博留言下,才真實反映了咖啡師們的心聲:其實視頻中也有提到,“三五千到七八千可能是普通店的一個小職員,或者做一個小管理階層。當你要達到三五萬工資的時候,你必須要在國際上拿到一定的名次,或者在中國的一些比賽或知名的活動得到認可。”

且不說是否真有人可以達到三五萬月薪,但憑不斷參加比賽提升身價,並不是人人都能走得路。另一方面,參與比賽更重多的是咖啡師自我價值的展現,督促其在交流競爭中提高技術水平,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但若將比賽“神化”為提升身價和薪酬的標準,或許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

而以偏概全的說法,對於剛剛長出兩片嫩葉的咖啡行業小幼苗,宛若一場傾盆大雨啊——不僅不會讓其更加茁壯,反而有可能把葉子打殘。

咖啡行業兩個痛點:招不到人,留不住人

咖啡師盧強入行近4年,先後在兩家咖啡館工作過。在他不長的從業時間裡,已經目睹過不少朋友的離職,或離開這個行業,或換公司跳槽。

“他們離職的原因主要來自3個方面:首先就是工資低,生活壓力這麼大,所以很多人跳槽或轉行;其次就是沒有成長空間,常常覺得自己被消耗掉了,學習不到什麼東西,溫水煮青蛙;還有就是能力和待遇不匹配,有的朋友能力很高,但實際的工作或者待遇比較低,不匹配。”

顯然,咖啡師絕對不是個月入5萬還缺口4萬人的“冷門高薪”職業。這也是很多獨立咖啡門店“招人難”的主要原因。

而咖啡行業缺人才,倒是真的缺。

根據《咖門》與美團點評研究院推出的飲品行業數據報告顯示:在2016年,中國的咖啡館數量就已經突破了10萬家。2018年,咖啡市場升溫,僅瑞幸一個品牌新開門店就有1400家。每一家門店的正常運轉,都需要培養合格的咖啡師來支撐。

這背後,都是對人源源不斷的需求。而這個行業,不僅需要普通的咖啡師,更需要綜合性人才的出現。

咖啡師是一家店的核心,既承擔著吧檯服務的工作,又不僅限於此,出品的產品、體驗、品牌精神、咖啡文化的傳達,都落在咖啡師的技能和良好服務上。

更進階一點,咖啡師要懂化學、物理、運營管理、技術等各方面的知識。“產業鏈在往上走,綜合性人才的咖啡師缺口更大。”鷹集咖啡創始人王駿桃說。

對人才要求高,並不意味著這個職業對人才友好。薪資低、晉升難、出路窄,是目前咖啡師職業面臨的主要困境,這個職業遠不如它的外表看著光鮮。

另一方面,咖啡行業專業化程度不高,很難有好的平臺對咖啡師的進行系統的教育和培養。以至於在很多人眼中,這就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沒有前途”。很多年輕人體驗之後大多選擇轉行,使得行業很難沉澱下人才。

咖啡師怎麼才能多漲點工資?

“咖啡師需要有新的自由職業者就業模式。”談及咖啡師職業的現狀,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說。

曾有咖啡師也討論過,咖啡師薪資計算方法是不是可以進行新的調整,比如用“按杯計費”代替現在的“時薪或者月薪”等。採用靈活的薪酬體系,給予咖啡師的作品和勞動更多的回報,讓這份工作更有價值,或許也能給行業留下更多的人才。

雖然新聞過於“抓眼球”,但在新的薪酬體系出來之前,對咖啡從業者個人而言,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也許真的可以離5萬的目標再靠近一點點。

我是一個咖啡師,我想生活在“月入5W”的新聞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