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你有你的自由,但這自由應該是無害的。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

復旦大學的學生最喜歡的一位老師,就是教思修的陳果老師了,她的課堂充滿著笑聲,眾多名句聽起來輕描淡寫,但是對於學生而言,產生的啟發不是隨隨便便的。

儘管這位“最美博士老師”並不是一位育兒專家,但是在“自由”上的闡述,值得所有的家長深思。

陳果說,你有你的自由,但這自由應該是無害的。這不就是在對著眾多的家長們在說話嗎?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你小小年紀懂什麼?別鬧,聽爸媽的”,“你小屁孩什麼都不知道,憑什麼要給自己做主?”……

當孩子與我們的意見發生分歧,產生不一致時,經常會通過這樣的話來試圖說服孩子:你太小,別浪費時間,聽我的

這何嘗不是家長的控制慾產生的限制和傷害。

因為很多父母心裡都很明白,儘管孩子和自己是不一樣的,不管是身份還是人生的任何一個方面,我們仍然會不顧一切的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這就是“傳承”。

像是血脈的流傳一樣,我們自顧自的把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卻從來沒有過分孩子內心是否接受。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

一、家長的控制慾,容易造成孩子的悲劇

在強大的自由傷害之下,還有另外一個詞能夠很形象的描述家長們對孩子進行的強制,那就是“控制慾”。

控制慾有的時候是一個心理,例如在一個項目當中,總有一個人需要把握總的方向盤,如何定下成功的層次,和這個做主的人有很大的關係,這個控制慾就能夠把一盤散沙變成一團火。

在控制慾的另外一面,是強迫和約束。

而這樣一份約束不是在別的地方頻繁的出現,正是出現在每一個家庭裡,每一位家長的身上。

其負面效應有多麼的嚴重呢?孩子叛逆、報復心強、心裡不公平、記恨世界不公;唯唯諾諾,沒有主見、行屍走肉,乖巧的“媽寶”型孩子……控制慾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在心理健康上創傷不斷,在實際的生活裡也沒法擺脫陰影。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

二、為什麼家長總對孩子有這麼多的控制慾?

陳果在上課的時候告訴學生們,我們會發現有的人非常喜歡鄙夷他人,對他人的差評在他們的心裡和行動中成為一種生活和驕傲,讓他們肆意揮灑自己優越感,這也是一種慈善。

同樣的道理放在家長的身上,我們便很容易理解。

家長們會不自覺的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控制也就是所謂的教育,是理所當然的。

不少家長沉浸在這樣的自我喜悅裡無法自拔,肆意揮灑自己的控制慾,在他們看來是無比快樂的事情。

因為這種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體驗真的很讓人沉迷。

習慣主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卻不自知,是眾多父母陷入控制慾陷阱的重要原因。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

三、家長如何剋制自己的“控制慾”

1、 學會包容和理解

控制慾強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才是錯的一方,正是因為這樣,他會不惜一切,不擇手段的讓別人相信,自己才是對的那一方。

所以在家長們想要減少自己的控制慾,管理自己的控制慾時,必須知道什麼是理解和包容,並且將這份包容用到孩子的身上,每個人都不完美,每個人也都會有缺陷,學會包容孩子,別再強求了。

2、 承認平凡與個體的不同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

扭曲的家庭教育裡,孩子的出現經常被看做是家長的再生或者是家長自身存活下去的依靠。

在《何以為家》裡,男孩兒的父親把生育當成了生活的工具,不勞而獲,肆意宣洩自己的慾望,用交易孩子來維持生計,這不僅違背了道德,更沒有為人父母的資格。

承認自己和孩子的平凡,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充分的尊重,這對家長減少控制慾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3、 合理宣洩情緒

誰都會有不滿的情緒,有的人能夠將其化解,而有的人做不到,經常用控制慾來傷害孩子的家長們就身處在無法化解自身情緒的人群裡。

做到合理發洩情緒,做好情緒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控制慾。

想要管孩子,家長要先“管”好自己,別讓“控制慾”毀了孩子

所以對於家庭教育來說,如果家長想要管孩子,就要先“管”好自己,否則“控制慾”發作,容易毀了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微爸爸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