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園內的“花草”抗病毒

武蓓蓓:渭南市臨渭區豐蔭明德小學教師,二級教師,區級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多次在書信大賽、演講、徵文等活動中被評為省、市、區級優秀輔導教師。關注學生習慣養成,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是她教育管理的宗旨。

我園內的“花草”抗病毒

線上教學,經歷了起初的焦慮,中期的探討學習,後期反思總結,總算是找到了適合班級學情和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我把班裡52個孩子當作我園中的“花草”,在這場“戰”疫中,面對病毒,他們爭先恐後,一起抗“病毒”。

我們的一日常規

儀式感的早讀:我每天會提前發佈早讀任務,要求學生7:50在讀書群裡完成早讀簽到,讀書25分鐘。因為儀式感可以讓人覺得正式、充實,激人奮進的語言可以給人動力,所以,我要求籤到必須要有一句激人奮進的話語,如“xxx開始早讀,一日之計在於晨,我讀書我快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大聲讀書,我在行動!”久而久之,儀式感便走進學生心中,習慣也在儀式感中逐漸養成,即使沒來得及安排任務,讀書群裡的簽到人數也已經過半。

線上課堂有章程:課前有任務。學習任務單之外,我會發送當堂學習時要提問互動的問題,學生就帶著任務去進行學習。要注意,問題一定是有層次性又能兼顧本節課重難點的問題。

課中有互動。在之後的提問環節,我會點名回答課前的問題看學生是否解決,後經發現,學生多數對答如流,家長也反饋學生較之前聽課認真。其實,互動就是對學生線上教學的督促與監管,也是對知識是否掌握的檢測與反饋。 課後有總結。每節課,我都會在下課前把蒐集的相關文字、圖片、視頻資源分享進群,包括易錯字提醒、詞語解釋、近反義詞、多音字、推薦閱讀篇章等,為了讓學生印象深刻,我還會佈置讀知識點的學習任務。 線下作業有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維度。在作業佈置環節,我既考慮抓實基礎知識,也多次適時設計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訓練作業,通過強化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學生便經歷了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分析、綜合、概括等多樣化的過程,真正理解學習內容。教學《中國美食》,我安排學生了解諸多烹飪方法,學生搜索整理,解決問題後,既感受到中國飲食、烹飪文化的悠久厚重,又理解了火字旁、四點底的字多與火有關。隨後,又讓學生嘗試做一道菜品,並把自己的做菜經歷以習作形式寫下來。後來,看著學生習作中條理清楚的做菜步驟和菜品圖片,真覺得這樣的線下作業才算有溫度,也有“維度”。

作業反饋多角度:希望每個學生都進步,所以,就要關注全體學生。對於好學的學生,我會肯定他們的持之以恆;對於勤奮卻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我就評價推薦給他多種學習方法;對於自由散漫不認真的學生,只要看到一點兒改變,我就會編輯很多評價語,鼓勵指引。規範書寫、正確率、作業上交遲早、是否有進步、內容的創新、觀點的獨到等,都是我平時評價的方面。我發現,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和關於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進行多元評價,這種評價更具推動力。

拓展閱讀有寬度:語文學習要去挖掘,要去鏈接,讓內容變得豐富。我常常推薦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傳統節日》我要求學生搜索“年”的傳說,推薦《嫦娥奔月》《牛郎織女》視頻給學生,領學生品讀《清明》《元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古詩詞中浸潤傳統文化。

除了課文鏈接,課外閱讀也至關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每日堅持在樂教樂學裡課外閱讀打卡,並進行每日的讀書摘記。我會每天抽學號展示摘錄筆記進群,在督促中學生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週週習作,筆下生花: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語文的工具性便是供我們去表達,去交際,或用文字記錄生活。因此,我要求學生每週寫兩篇習作,並進行逐一評閱。寫得好的,我會勾畫好詞好句,並在評語區進行點贊鼓勵,隨後分享進班級群供全體同學學習。回顧開學來的習作:將古詩《詠柳》《村居》編成故事,仿寫《找春天》《神州謠》,看圖寫話《植樹》,聯繫生活記錄《我身邊的雷鋒》《美好的禮物》《媽媽的愛》《童年趣事》《我的好朋友》等,儘可能結合教學內容和重大節日鼓勵學生寫作。實踐發現,學生的習作水平在不斷提高。

從早讀到課堂,從課上到課下,從口語交際到用寫作記錄生活,方方面面兼顧周全。德育課堂、體育鍛煉、護眼養眼常識、預防傳染病知識,線上線下,我為我園內的“花草”施肥澆灌,我的“花草”也都心向陽光,一路努力向上,茁壯成長著……

“戰”役路上,我園子裡的花草抗 “病毒”,朝氣蓬勃,真好!

編輯:申方博

初審:賈偉宏

終審:賀維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