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曹操殺劉備,還有沒有後來三分天下的可能?

腐攸


殺不殺劉備,曹操是猶豫的。

一是曹操愛才,不忍殺。

二是劉備志向大,不好駕馭,留恐生亂。

猶猶豫豫中就把劉備放了。

其實,曹操弄死劉備還是很容易的,什麼借刀殺人,暗箭傷人都可以,既除了劉備,也不背罵名,當然,曹操也從來不在乎虛名。

曹操惜才愛才當然是好的,但是放虎歸山,往往會最終傷及自己。曹操對劉備是這樣,對司馬懿也是這樣,前期他還差點放了呂布。

假如曹操殺了劉備,就不會有劉備三顧茅廬,也不會有劉備入川稱霸,三分天下很可能就不會出現。曹操會少一個逐鹿中原的強勁對手。


微山秋水


殺了劉備,曹操會奪取漢中,成就二分天下。


小劉號角


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實際在問劉備的能力究竟如何。

劉備在三國中是響噹噹的一個人物,他跟其他的諸侯最大的不同是出身。雖然說英雄不問出身。但是對劉備還是要考察一番。劉備是諸侯中唯一出身底層的人物,代表的利益和力量是很廣泛的,代表中下層。我們後面的歷史可以看到朱元璋就是農民出身的,前面還有劉備的先祖大漢的開國人劉邦。其他的各路基本都是官宦出身,比如袁紹、袁術兄弟五代三公,劉表是荊州牧,張繡是地方官員,。呂布算的比較異類是專業軍人,跟劉備有點象,憑藉自己的武力佔有一地。屬於劉備一個層次的。劉備雖然是皇叔,但是陳年舊曆,邁蹤遙遠。劉備在下為官,還受督郵欺負。

劉備跟呂布最大的不同事劉備很得人心,有天下之志氣。劉備與曹操討論過,認為天下亂,要用仁義糾正,而曹操是行王霸之術,思想路線是不同的。孫堅孫策也屬於軍閥一列,但是得到了東吳士大夫的擁護支持,所以也能有一個地方。孫權也有天下之志氣,成為一方霸主。

這樣分析我們看到,基本上在三國前期,最有志向只有三個人,就是曹操、劉備、孫權。有志者事竟成。特別是劉備的力量也不容小視。在曹操那邊時,曹操手下的謀士就極力勸曹操殺了劉備。他們看到劉備有雄心,有關羽張飛二位萬人敵幫忙,劉備非常仁義,很得人心。曹操放過劉備,留下了隱患。結果就是劉備又結識了諸葛村夫,加上荊州上層人物的支持,劉備竟然再次東山再起了。而且到了四川,又佔領漢中。又欲效仿漢高祖出漢中,奪取天下。

但是劉備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曹魏並不是項羽,那個時候的西楚國已經四分五裂,各王自相殺戮,很容易被各個擊破打垮。在曹操統一北方後,北方已經很安定了,鐵板一塊很團結。再說還有孫權掣肘在東邊,劉備很難有大作為。

從這點上說,劉備不但有雄心壯志,還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可以割據益州。如果沒有劉備,劉備被曹操所殺,將會是群雄無首。形勢很難說。如果劉備早早被殺掉了。關羽只有投靠曹操,或者不出來。那麼,曹操爭奪天下就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打漢中和益州都會變得非常容易,一支偏師就可以搞定了。對東吳雖然困難點,但隨著益州被曹魏奪取,可以從江上順流而下,也是很快把東吳滅了的。

劉備代表著農民的力量,這隻力量的分化組合,強大與弱小,只取決於有關上面的政策如何。當曹操實行了屯田,修養的政策,自然這股力量就消散了。三國同時存在的可能性就更加的小了。

所以說,曹操沒有殺劉備也算是一件失誤吧,殺掉劉備就沒有了三分天下的可能了。那麼,諸葛亮有怎麼得出個隆中對的結論呢。一方面諸葛亮看到曹魏一件統一北方,二方面看到東吳已經形成氣候,在就是西南這一塊,還沒有結果。他希望劉備把這個地方打下來,而且益州也很富裕,地方千里,對外交通不便利,易守難攻,怎麼也可以支撐幾十年吧。這其實是在鼓勵劉備,要劉備好好幹。其實隆中對裡,最關鍵的地方還是這句話,為後面歷史打下伏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天下有變到底是個什麼變法,應該是北方很混亂了的時候,但是關羽不等有機會,就急不可耐攻擊曹操,致使隆中對預言早早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