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谁也别笑別里科夫,你我都是套中人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谁也别笑別里科夫,你我都是套中人

契诃夫

经典是每次重读都会带来初读时满满的发现的快意的书。

——《为什么读经典》埃斯特尔·卡尔维诺

确实,一部经典的作品,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们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

《装在套子里的人》创作于19世纪末期的俄国。它的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之一。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谁也别笑別里科夫,你我都是套中人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装在套子里的人》介绍

经典是我们道听途说自以为知之甚多,却在真正阅读时发现它们愈加独一无二、出乎意料并且独具创意。——《为什么读经典》埃斯特尔·卡尔维诺

《装在套子里的人》收录于《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教科书课本中,相信很多人都学习过,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描写別里科夫滚下楼梯的的场景,但那个时候只是觉得好笑,长大后再读,才开始懂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真是感慨万千。

内容主要是:以“我“为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个小城的中学古希腊文教员别里科夫的故事。

他在晴天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出门,习惯于把一切日常用具装在套子里面。他与世隔绝,好比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却喜欢到处告密,长期危害了这个小城居民的自由,小城的生活因而变得死气沉沉。

他也想到结婚,但害怕"生出什么事来",久久不敢向女方求婚,后来看见她竟骑自行车上街,认为太不体面,因此和她哥哥争吵,被从楼梯上推下来,不久即死去。

想要理解这篇小说,先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契诃夫写《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

文中“我”是对现实不满,渴望自由的另一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通过“我”虽然厌恶别里科夫,但缺乏勇气,不敢同别里科夫作斗争,安于忍气吞声地过着套子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你忍受侮辱和委屈,不敢公开说你跟正直和自由的人站在一边,你自己也做假,还微微地笑,你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得到一个温暖的角落,做一个一钱不值的小官儿罢了。”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谁也别笑別里科夫,你我都是套中人

別里科夫


横看成岭侧成峰,“别里科夫”各不同

別里科夫到底是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可憎可恶的

封建卫道士,还是一个可悲可怜沙皇专制度的牺牲品?一直以来,人们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出现不同的理解,主要是出发的角度不同。说可憎可恶是侧重从社会角度来分析别里科夫的,说可怜可悲是侧重个人角度来分析别里科夫的命运悲剧。

小说里別里科夫不仅在生活上,用各式各样的套子把自己里里外外裹得紧紧的,包得严严的,而且连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来。十多年来,教师、校长、甚至全城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整个城市死气沉沉。

人们之所以怕他,是因为他有着沙皇政府作后盾。政府告示、法令和保守报刊的文章,是他思想的惟一准则。凡是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与他无关,他也很不高兴,就会想着阻止,阻止不成就会告密。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这个别里科夫不仅把自己的一切都藏到套子里,令人生厌的是,他连周围的一切也不放过,还作“套子”套住别人,甚至套住全城的人。他扮演的也正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传统的卫道士的角色。因此,作为这一角色的别里科夫是可憎可恶的。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谁也别笑別里科夫,你我都是套中人

別里科夫


但通过他在婚姻事件引起的冲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悲剧性的一面。对于四十多岁还没成家的别里科夫来说,恋爱结婚实在是一大乐事,可他迟迟不敢求婚,是因为害怕结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这就是典型的鸵鸟思维:不敢、不想、不能。最后,別里科夫实际上是死于惊恐和担忧。

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对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当他被柯瓦连科从楼上推下来,他最害怕的是“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受害者, 整日装在别人套子里的人,终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已变得面目全非了。

“套子”在危害别人的同时,也毁坏和扭曲了他正常的人性。因此,纵观他的一生,又是可悲可怜的。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谁也别笑別里科夫,你我都是套中人

套中人


你我都是“套中人”

“的确,我们埋葬了别利科夫,可是还有多少这类套中人留在世上,而且将来还会有多少套中人啊!”

别里科夫走后,给人们留下一个“套子”的话题,这“套子”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虚荣是一种套子,名望是一种套子,金钱是一种套子,婚姻是一种套子,考试是一种套子,工作是一种套子……可以说“套子”无处不在。

可以说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只要有变化,那么就会有反对变化的人出现,就会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这些人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在方方面面抗拒变化。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谁也别笑別里科夫,你我都是套中人


结语

《装在套子里的人》用短小的篇幅、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人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别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